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state of Gujarat),一名 5 歲男童 Pulsing Ajnera,和哥哥們在田裡玩耍。
突然,一頭獅子竄了出來,把他叼走。
家人拼命丟石頭、用木棍想救回孩子,但獅子最後還是把他拖進了叢林。孩子的遺體,後來才被找到。🌱
「獅群保育」對上「人類安全」
一百年前,印度的獅子幾乎被獵光。直到古吉拉特邦立法禁止捕獵,獅群才慢慢恢復。
近五年,在保育努力下,獅子的數量增加了 30%,現在有 891 隻。這是值得慶祝的成就。
隨著人口增加、土地開發,獅子開始出現在村莊、飯店的地下停車場,甚至在屋頂上休息咆哮。
過去五年,已經有超過 20 人死於獅爪,家畜損失也越來越多。
所以問題就變成了:
獅群的保育,和人類的安全,要怎麼兩全?
🔸「保育」不能只是看數字增加,
還要考慮生態的平衡和人類的安居。
🔸如果棲地不擴大,不建立第二棲地,
獅子數量越多,人獸衝突就越大。
這讓我想起「希望」與「夢想」那兩隻鶴的故事。
鶴告訴我們:當自然式微,就算再努力,也可能只剩孤影。
獅則提醒:當自然繁盛,如果沒準備,人類也會被野性所威脅。

懂得轉向調整,就能避免禍患。真正的夢想,是與生命同行。 (漢克設計,AI生成圖)
《豫卦》上六爻的提醒
所謂「預備」,就是要想清楚可能發生的事,並做好對應方案。
《豫卦》說:「豫,利建侯,行師。」
意思是,快樂不能隨意放縱,而是
要有組織、有秩序,才是真正的喜悅。
獅群的回升(大有得),本是值得歡慶的喜事。
但如果沒有規劃(像遷地保護、擴張棲地等配套措施),那就好比沒有「建侯、行師」的領導,樂極就會生悲。
如今獅子走進人類聚落,正是〈上六〉所說的「冥豫」;
亦即,太過沉迷於一時的快樂,反而忽略了轉變的需要。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冥豫:幽冥、冥昧,引申為耽溺,沉迷而不知返。
🔹成有渝:成,指豫道已結束完成。渝,變,改變。
上六提醒我們,懂得轉向、懂得調整,就能避免禍患。
🌱
秩序與共生
鶴,是消逝的遺憾;
獅,是過盛的隱憂。
於是我們學到:
人與自然的關係,不能只看「數量」和「存活」,
而在於「秩序」與「共生」。
《易經》說:「泰極則否。」
當萬物昌盛到極點,若人心與天地失衡,盛世就會反轉成危機。
所以,保育不是單向度的勝利,而是一場持續的修行。
收斂欲望,給予空間,與自然共處。
鶴與獅,一虛一盈,一消一長。
它們共同提醒我們:
真正的希望,不只是延續生命;
真正的夢想,是與生命同行。
📖
參考資源
India’s growing lion population should be cause for celebration, but it’s also a deadly problem|CNN World|202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