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一點的光》
第七章|不同世代,也有不同的光
第二場「晚光計畫」選在社區大學的教室。
主題是「重新開始」,參與者比上次更多,有剛退休的,有中年轉職的,也有大學生來蹭經驗。
婆婆也來了,說要「看看能有什麼花樣」。
活動進行中,有位年輕男大生發言:「我覺得中年人太保守,常常不敢創新。」
一位五十歲的婦人立刻反駁:「我們不是不敢,是要顧慮的東西比你們多。」
現場氣氛一度非常緊張。
芷珊走到台前,深吸一口氣,說:「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想:每個世代都有怕的東西,也有勇敢的東西。」
她指向螢幕上的投影片,上面寫著「不同時間,發光的方式不同」。
「山窗螢就是個很好例子,到了夏末才出現,卻能照得更久更深遠。不是因為早或晚,而是找到合適發光的時機。」
全場瞬間安,彷彿時間也停止流動,接著有人笑了出來,緊繃的氣氛慢慢鬆開。
活動結束後,婆婆對她說:「妳說得還不錯,比我想像中會講道理。」
她忍不住笑:「媽,妳這算稱讚嗎?」
婆婆也笑:「算吧!」
那天晚上,她坐在空蕩的教室裡,望著黑板上殘留的白粉筆字。
她心裡清楚,這條路還很長,但她已經看見一條橋,能讓不同世代的人走動交流。
她拿起手機,記下新的一句話:「計畫不只是活動,而是讓人看見自己光亮的鏡子。」
以上故事為虛擬情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