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一點的光》
某個週末午後,芷珊和蔡亭予坐在大稻埕的咖啡館。
窗外街道有人彈吉他,旋律流進來,像伴奏。
「妳知道嗎?我主管知道我幫妳做計畫,他說我『不專心本業』。」蔡亭予的語氣有些自嘲。
「那妳怎麼回?」芷珊好奇地反問。
「我說人生不是只有一種專心。」
她聽了大笑,眼角卻有點酸。
「我覺得我們好像在幹一件『不合時宜』的事。」芷珊說。
「可是妳不覺得,正因為不合時宜,才可能是真的需要嗎?」
兩人對望,像在確認彼此的決心。
就在這時,電話響起,是芷珊高中時的另一位好友張嘉芸。
「芷珊,我老公外遇,我要離婚。」電話那頭哭得斷斷續續。
她連忙安慰:「別急,我們明天去妳家陪妳。」
掛掉電話後,她心裡一沉。
友情不是只有在咖啡館裡談夢想,還要一起面對生活的碎裂。
隔天,她和蔡亭予去張嘉芸家,客廳亂七八糟,桌上全是沒喝完的茶。
「他說我太囉嗦,跟年輕的在一起比較輕鬆。」嘉芸的眼淚直落。
她陪在身邊,心裡卻想著:女人到了四十,不只要面對職場,還要面對婚姻的坍塌。
那一刻,她更確信「晚光計畫」需要談的不只是職涯,也要談關係、談自我。
她握住嘉芸的手說:「不管妳的婚姻怎樣,我們都在。」
嘉芸哽咽點頭。
蔡亭予說:「或許這就是下一場的主題:關於重新開始。」
芷珊的心裡突然明亮起來,像有人替她點了一根新的火柴。
以上故事為虛擬情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