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引用自索尼影業
終於看了這部一直在清單內的愛情片,A24 出品很難不令人期待呀!
雖然結局有點老套,猜都猜得到啦!不過整體來說還是值得一推,我很喜歡配樂(超會選超讚)、演員,加上有些片段實在很真實,也點出一些值得反思的點⋯⋯那,在愛情裡面的你又是什麼樣子呢?
用條件篩選愛情?戀愛顧問也陷入三角關係
《天作之合》某種程度上真實詮釋了現代化的愛情,就像拜月老一樣,人們總是列舉了落落長的條件和清單,期待可以找到心中的那個對的人。交友軟體、戀愛顧問服務在當代也是極為普遍的存在。片中由達珂塔強生飾演的露西,是一名專業知性的戀愛顧問,專門協助客戶找到符合條件的理想情人,配對並安排約會,不少佳偶結婚都是由她湊合而成。然而,她自己卻陷入了一段三角關係,一邊是經濟能力好、宛如婚宴市場上「獨角獸」般存在的哈利,另一邊是久違的前任約翰,事業還在打拼,尚在邊打工邊成為演員的路上。
精湛的對白,道出愛情中的「唯物主義」
相同的成長背景、經濟條件、喜好,就真的可以步入婚姻到白頭偕老嗎?答案當然是——不行啊!!!!!愛情,是無法靠數據或任何條件就可以產生火花的。片中對白很精彩,強烈建議收錄在愛情教科書裡。
露西和哈利互相辯論的其中一點是:露西其實不相信自己的(客觀)條件可以吸引到哈利。顧問的角色讓她慣性地將每一個人的條件都量化成數據,導致自己也沒有足夠的自信,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我喜歡你,因為你讓我感覺到自己有價值。」露西這樣對哈利說,是告白但也顯現了自己在愛情裡的自卑、渴望被認同的需求。
露西&前任約翰的過去
在某場婚禮上,露西巧遇了前任約翰。隨著情節發展才漸漸帶出露西和約翰其實曾交往了好幾年,但因為約翰的經濟狀況一直不太好,紀念日當天就連在車上都爆吵,只因為停車費很貴、大餐也很貴,各種錢的問題對約翰來說是龐大的負擔。這些日常小事拍得十分真實,也是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幕。
金錢價值觀是一個很難的坎,也讓露西一直在思考這段感情到底該不該繼續。雖然現實,但愛情不可能總是只有浪漫的部分,未來的生活、無限個以後如果都是這樣的生活,可以接受嗎?
在愛情裡面,地位和條件之所以會被高度重視和在意,或許就是來自過往的經驗和故事,當受傷之後,慣性設下了新的防護或條件,讓自己避免再一次經歷。
嗯但這就有點妙,因為故事最後其實沒有交代彼此經過這些年後,到底有沒有改變或成長了?(爆雷:因為還是復合了,這也是讓我有點困惑、覺得劇情裡美中不足的部分)
只看得出露西的事業有成,也可以養活自己,所以看待約翰的條件上,反而更注重在相處中有沒有獲得被愛、情緒價值這類的感受。
外在「完美條件」背後的代價
我很喜歡電影中角色們互相坦承、揭露自己的片段。整形、增高,都是為了讓自己的外在條件變得更好。也顯現了其實人們在婚戀市場中,都有對自己不滿意、不自信的一面。看起來毫不費力,但其實看似完美條件的背後,是滿滿的焦慮和自卑,終究是被困在社會主流價值觀中的「好條件」。但在這樣的框架下,沒有人可以好好的自在的生活著啊⋯⋯
總結&主題曲好聽推!
或許比起露西在這段戀愛中最後選擇了誰,更讓人一再思考的反而是這些角色的愛情觀,在擇偶的路上怎麼看待自己、看待對方。
在現代的科技助力下,約會、認識人其實很容易,交友軟體讓人有看似無盡多的選擇,而根據條件你也可以篩選出各式各樣符合的對象。不過遇見真愛還是老樣子,沒有想像中容易啊!!!!
而且,再多的條件其實都比不上實體見面直接對談。老實說,那些條件也真的只是條件,讓你怦然心動的還是感覺呀!火花就是一個沒辦法用數學去算計的東西,但缺少了它絕對沒辦法走下去的。
真愛,應該是一段長期相處的關係,即使看過彼此最不堪、脆弱的一面,還是可以一起面對、攜手走下去。
唯物主義或許是個人選擇,不過有趣的是,當我們不以這些外在去預判一個人,就像某些戀愛實境秀一樣,從認識這個人的本質開始,會不會少掉很多自以為的偏見,或者是,更容易找到契合的那個另一半?
或許這是我為什麼這麼愛看戀綜、實境秀的原因,我很好奇人們都是因為什麼而相愛,而大家最在意的條件跟特質又是什麼?愛雖然是本能,但是什麼促成一段關係的發展和延續,拆開這些答案都很有趣。
推爆主題曲來自 Japanese Breakfast 所演唱的 My Baby (Got Nothing At All),已經重刷好幾次,估計會成為本週熱播清單(?)
💡💡💡 如果你想看更多影評,歡迎追蹤我的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