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第一時間獲得市場上的最新資訊及分析嗎?
歡迎點擊下方連結訂閱【馬克觀點MKP】電子報,在即時更新資訊的同時,獲得最深入的分析~
美國手中握有全世界最大的黃金儲備,總量高達2.615億盎司。更耐人尋味的是,這批黃金在美國官方帳面上依舊按照每盎司42.22美元的價格計算,總值僅約110億美元——這個價格來自1970年代布列敦森林體系瓦解前的固定金價。
可是在現實市場中,黃金現貨如今徘徊在每盎司3500美元左右,已經是帳面價值的80倍以上。換句話說,美國的黃金庫存如果按照市場價格重新估值,所蘊含的價值大約相當於美國GDP的3%。這不是一個小數字,對深陷龐大赤字與債務利息支出壓力的美國政府而言,這筆潛在資本就像一個還未開啟的「隱形金庫」(還真的是「金」庫)。
如果美國選擇重新估值黃金,那麼資產負債表上的黃金總額(美元計價)將瞬間上升,中央銀行則必須同時建立等額負債來維持會計平衡,而這部分新增的「資本利得」最終會流入美國政府的口袋,轉化為可運用的財政資源。這代表,美國政府無需出售黃金,也無需觸動實體儲備,就能從中獲得數以兆計美元的額外財源。這筆錢可以拿來直接抵減國債本金,或更實際地用於支付逐年膨脹的利息開支。
要知道,美國目前的聯邦債務已超過35兆美元,單單利息支出就已逼近國防預算的水準,成為財政最沉重的負擔之一。
在這樣的背景下,黃金重新估值就像一個潛在的「財政緊急按鈕」,不僅能幫助美國政府舒緩壓力,甚至可能在金融市場釋放強烈訊號——美元背後依舊有實質性資產支撐。
然而,這條路徑並非沒有風險。
首先,黃金雖然是中央銀行資產的一部分,但其重新估值涉及政治決策,勢必會引發市場對美元體系的重新評估。
其次,若美國公開承認黃金價值被嚴重低估,等同於承認現行財政與貨幣架構中的「隱藏漏洞」,可能帶來一系列不可測的連鎖反應,包括其他國家是否會仿效、全球黃金價格是否因此被推升至新高,甚至可能進一步引發散戶投資者購買更多黃金的心理,反過來再推升金價。
而此舉也可能削弱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龍頭地位,變相讓他國政府和私人機構進一步將黃金視為最終儲備媒介。這絕對絕對是美國最不願看到的後果!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黃金重新估值並不能解決美國債務的結構性問題,它只是一次性將帳面資產價值抬升,換來一段財政緩衝期,但若支出與赤字持續惡化,這筆「紅利」最終也會被快速消耗殆盡。因此,美方更可能將黃金重新估值視為一種「戰術工具」,而非「戰略解方」。它像是一劑腎上腺素(強心針的成份),能在短期內讓美國財政喘一口氣,甚至重新塑造市場對美元的信心,但若缺乏配套的財政紀律與結構改革,最終效果仍將大打折扣。
就馬克觀點來看,美國黃金儲備的價值故事,也再度提醒我們黃金在當代金融體系中的特殊角色。
雖然它早已不再直接錨定貨幣,但依舊是各國央行資產負債表上最堅實、最具信任度的部位。正因如此,每一次市場波動或財政危機,黃金總會被重新拿出來討論。它既是傳統時代的遺產,也是當代金融的不確定性保險
如果黃金是傳統時代的遺產,那新時代的資產可能會是什麼呢?
大家肯定會想到「bitcoin」
沒錯,比特幣在當今金融體系的角色也不可忽視。若美國選擇重新估值黃金,將等同於承認「硬資產」在金融體系中的重要性,這會間接提升比特幣的地位。
因為比特幣與黃金一樣,具有限量、抗通膨、難以隨意增發的特性。若市場開始相信美國透過黃金來「重建財政信任」,機構與散戶投資人自然會聯想到比特幣可能成為未來的「數位黃金」。
同時,黃金估值上調可能推動投資組合再平衡,部分資金將流入比特幣,形成資產共振效應。
2025年3月,川普正式簽署行政命令,建立 「Strategic Bitcoin Reserve」,把透過刑事或民事沒收獲得的比特幣視為政府資產,集中管理,並明文規定「不得出售」,成為美國儲備資產的一環 ;這對比特幣市場的意涵有兩點:
- 長期來看,將比特幣納入國家儲備,是對其「新數位黃金」地位的認證,有助削減機構投資者對加密資產的疑慮。
- 同時,這也可能促使全球由原本的黃金儲備逐漸走向雙核心儲備(如黃金+比特幣的組合)策略。
私人機構或公司也會受到啟發:如果實體黃金都可能重新被估值作為財政解方,那麼隱含數位黃金意義的比特幣,作為新世代價值儲備資產的正當性也會隨之增強。最終,黃金與比特幣的交互作用,有可能在未來構成一種「雙核心」的價值儲存體系。
最後,美國會不會在未來某個財政壓力極端的時刻,正式啟用資產負債表黃金重新估值這張「保險」?沒有人能確定,但這個議題本身,就足以讓全球投資人高度關注,因為一旦發生,其影響將不僅限於美國國債市場,更會對全球貨幣秩序帶來深遠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