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法師─好機會往往錯失於一念間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人命在呼吸間,若沒有好好把握時光,寶貴的時間就很容易稍縱即逝。

 

苦修悟真理 莊嚴大歡喜

 

佛陀在世時,修行之初是修苦行,當他覺得這種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苦行,並不能體驗究竟真理之後,便出了苦行林,到了尼連禪河邊接受牧羊女供養羊奶,而剛好被五位陪他修行的侍者看到,認為他已經破戒,因此捨他而去,到波羅奈的鹿野苑修行。

 

當佛陀在菩提樹下降魔成道後,他想應該先度當初陪他修苦行的五位侍者。佛陀知道他們在鹿野苑,便離開菩提樹下的金剛座,前去尋找他們,由於路途非常遙遠,在途中必須經過另一個國境,但是他還是起程。一路上,每個看見佛陀的人都生起歡喜心,因為佛陀具足莊嚴的相貌,讓人見了如同於黑暗中見到光明一樣。

 

其中,有位年輕人叫做無憂,是一位很富有的長者之子,他正好要去找朋友,在路上巧遇這位莊嚴的大覺者,心中也起了大歡喜心。他恭敬地向佛問道:「大尊者,您如何修行?為何讓人一看就從心中生起歡喜心且不由自主地打從心底生起敬重之意,到底您怎麼修法?」

 

不顧世俗應酬 法藥調理慧命

 

佛陀就告訴他:「八正道法」,並簡單地為他解說,無憂聽了覺得像甘露灌頂一般又請問佛陀:「您現在要往哪裡去?」佛陀告訴他即將要去的目地和用意,無憂聽了也很高興說:「好羨慕他們五位,因為我要去朋友家,否則就可以跟著聽法,不過相信以後還有機會可以跟隨在您身邊受教。」於是禮佛而去。

 

佛陀到鹿野苑為那五位侍者說法,而無憂到了朋友家相聚後與朋友言歡而別,並告訴朋友回家後要去找佛陀聽法,可惜無憂離開朋友家後的第三天,就在半途生了場大病不治往生。佛陀知道這件事,說:「可惜!他能親見如來見佛聞法,卻無法真正體會人生無常之理,雖然佛法第一個施與的對象是他,卻未能進入他的內心,轉他的心輪。」


 

好的機會常常錯失於一念間,若不好好尋找法藥來調理慧命,只顧著世俗的應酬,就像無憂錯失良機一般。時間可以累積而成就一切,端看是否能把握住,並且努力實踐。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慧林無畏.金剛安樂
7會員
769內容數
歸依自心三寶: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2025/09/27
人生是一趟「尋根」之旅   佛性就是我們的主人,就是我們的本源。現代人常說要「尋根」,要認祖歸宗,其實真正的「根」,就是我們內在本具的佛心佛性;不往心覓,向外攀緣,只會讓我們分別妄想,起惑造業,漸行漸遠,無有歸期;惟有明心見性,才能使我們在滔滔紅塵中找回本來清淨的面目,不再流浪生死。因為明心
Thumbnail
2025/09/27
人生是一趟「尋根」之旅   佛性就是我們的主人,就是我們的本源。現代人常說要「尋根」,要認祖歸宗,其實真正的「根」,就是我們內在本具的佛心佛性;不往心覓,向外攀緣,只會讓我們分別妄想,起惑造業,漸行漸遠,無有歸期;惟有明心見性,才能使我們在滔滔紅塵中找回本來清淨的面目,不再流浪生死。因為明心
Thumbnail
2025/09/26
我們在經典裡面,學到了什麼,要真正理解它,要透徹的去理解。要把你所理解的,變成自己的受用。那我們從事相上來說,變成自己的生活,變成自己的工作,變成自己的處事待人接物。佛法活學活用!這才能得到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不是學了沒用,學了沒用的,何必浪費時間!何必浪費精神,浪費體力,那就錯了。 這
Thumbnail
2025/09/26
我們在經典裡面,學到了什麼,要真正理解它,要透徹的去理解。要把你所理解的,變成自己的受用。那我們從事相上來說,變成自己的生活,變成自己的工作,變成自己的處事待人接物。佛法活學活用!這才能得到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不是學了沒用,學了沒用的,何必浪費時間!何必浪費精神,浪費體力,那就錯了。 這
Thumbnail
2025/09/26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感恩大德 有智慧的生活,心安自在 智慧就在佛法當中 給自己幾秒鐘的時間 體悟生活中的禪意 心寬天地寬 心安處處安 1.雲端下載 ☆高畫質 HD: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wUYZ8FtkMpS4efiOOALbUX
Thumbnail
2025/09/26
歡迎多多流通分享~ 感恩大德 有智慧的生活,心安自在 智慧就在佛法當中 給自己幾秒鐘的時間 體悟生活中的禪意 心寬天地寬 心安處處安 1.雲端下載 ☆高畫質 HD: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wUYZ8FtkMpS4efiOOALbUX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