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老爸|心旅驛站

更新 發佈閱讀 14 分鐘

(20250908刊於方格子、blogger)

  我從不曾停止過對父親的思念。

  三月是老爸的生辰、七月是老爸的忌日、八月是父親節,加上還有八二三紀念日;

  其他跟老公冷戰的時候、被兒子無視的時候、天氣好的時候、天氣壞的時候、開心的時候、悲傷的時候......

  我都會聯想起:我的老爸爸。

  這篇文章本該在八二三當天刊登的,但是那天不知怎地,就這麼匆匆地忙過去了......

  今天補刊上來,放上大小玩伴的合照,同時也放上那張被我護貝壞掉的、老爸與同袍的舊照片。

>>>>>>>>>>>>>>>>>>>>>>>>>>>>>> 

raw-image
raw-image

[1928山東‧2012臺北]

(原文寫於20150808 ~ 隨意窩)

  八月五日,早上在巴士上,聽到電臺裡某位歌手述說著在她兒時父親做過的趣事,她最後並用童稚的口吻對她的父親說:

  「把拔我好愛你唷,我永遠都不會離開你。」

  想來是因為父親節快到了,電臺邀請藝人在節目裡說一些祝福父親的話。

  

  這讓我想到,我似乎從來沒有跟自己的父親說過一句:我愛你。

  心中不免有些感傷。

  

  不過我覺得這位歌手所說的永遠不會離開爸爸,恐怕也只能算是空話一句,因為生離死別是生命中的常態,特別是「死別」。

  「生離」還有再見面的可能,「死別」了會不會再見面,那恐怕只有死過才知道,所以才有人說:愛要及時,只有行動才能免於空談。

  

  七月,父親過世滿三周年;

  八月,緊接著就是父親節。

  這陣子時常想起父親,想著老爸的叨唸、老爸的餃子、老爸的深沉不多話,想到最後總會讓自己心裡很糾結,接著就會暗自深深地嘆一口氣。

  

  1928年,是父親出生的那年。

  那年的五月日軍在濟南製造五三慘案,六月南京國民政府在完成北伐之後,宣告統一全國。1928年是多事的中國,父親生在一個亂世之中,這彷彿也早早預告了他一生漂泊的命運。

  1937年到1945年中國進行抗日戰爭,這場戰爭開始時父親9歲,直打到他17歲時才告抗日勝利、戰爭結束。十幾歲的年紀,一個少年的青春歲月,不在家庭、不在學校,而是在一場接著一場的炮火中廝殺、在一個營區接著一個營區的遷徙逃難中渡過。十幾歲的少年,應該是拿著書本而不是槍桿,應該是呼朋引伴、而不是接引屍堆。

  父親十三、四歲時就離開了家園,父親說因為共產黨下鄉強押年少的男丁當兵伕,而他不願當兵,只好逃了出來。只是,沒當成共產黨的兵伕,卻成了國民黨的兵伕。為什麼?父親沒有解釋過。只知道在往後的日子裡,父親就在部隊中長大,跟著部隊從山東千山萬水地越過了差不多半個中國:濟南、南京、重慶。

  父親曾經有過一本手掌大的地圖冊子,打開來裡面每二頁就是一個省份。父親很用心地把他走過的省份、地方用筆延著公路的路線畫一遍,這本冊子跟著他、跟著部隊闖蕩大江南北,走過那麼多的路都沒有遺失掉,他珍而重之地把這本破舊冊子給了他的寶貝女兒,就像這是傳家至寶一樣。

  而他的寶貝女兒在國中的時候嫌這冊子破舊,就無情地、偷偷地把冊子給扔了。

  父親到後來知道了,他氣到說不出話來,但也不能對女兒怎麼樣。

  等到我年紀大一些,自己也歷經許多事情,我才能體會到老爸當年有多傷心:那是他過往生命記憶裡唯一維繫住、足以回顧他生平際遇的一樣東西。

  

  1958年八二三砲戰,父親人就在金門前線。

  家中保存著一張泛黃的照片,四個年輕的軍人肩並著肩,照片上方印著:

  「一李三王天涯海角相逢一起 八二三于金門」字樣。

  那年父親三十歲,照片中的他看上去真是年輕,還有著未經風霜的模樣,父親的頭髮看來是刻意梳整過,就算是在物資缺乏的那個年代,追求帥氣瀟灑的天性總還是有的。

  這應該是他為國效力的最後一場戰役!

  

  之後,父親隨著部隊輾轉來到了臺灣,不到四十歲的年紀,父親從軍中退了下來,他曾經擺過小攤、賣過水餃,父親包的餃子真是好吃:切碎的大蔥或是韮菜,加上肥瘦比例相宜的肉末,有時再加點新鮮的蝦仁,這大概就是他記憶之中,從小吃慣的、媽媽的味道吧?

  父親早早就申請退伍,為什麼?他沒有說明過,想來他寧願當小販、寧願當司機,就是不願意再拿著槍桿子,當兵打仗從來就不是他的志願,也不符合他的性格,是歷史推擠著他走向意想不到的命運,我相信他是不願的。

  

  缺少手足相伴的獨生女兒總是孤單,在我的記憶中,小時候父親就是我的大玩伴。

  我的腦海裡總是會浮現出那一幕:

  當時的我很小很小,小到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幾歲,我們父女倆就走在巷子裡、回家的路上。

  父親說:「我們來比賽,看誰先跑到家門口誰就贏。我數到三就開始跑。」

  我做好了預備要跑的動作,認真地等待老爸的口令。

  「預備,三!」老爸喊完了三之後,就像一支箭飛也似地衝了出去。

  而我還站在原地傻愣愣地等著,心中暗自疑惑著:「一跟二呢?怎麼沒有聽到一跟二?」

  我還沒來得及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老爸已經停下來、回過頭來看著我狂笑。

  我被騙了,就是這麼回事兒。

  我爸那個老頑童性格,他因為小女兒一臉不知所措的呆樣,整個人笑到前仰後合、久久不能停止。

  

  時隔這麼許多年,年過五十的我竟忘不掉這段陳年往事。然而,這樣親暱、深刻的父女情誼,隨著我母親的過世,似乎也跟著母親的遺體一起火化、安厝進了納骨塔。

  

  憂鬱的青春、叛逆的高中,一如我心中所預料的,我的大學聯考考砸了。

  父親並沒有因此而生氣,他認為沒唸大學沒關係,只要能考上公務員、找到一份好歸宿,這就是女人最理想的人生規劃。

  但是我不願接受這樣宿命的安排。

  我堅持要重考、堅持為自己爭取補習一年的機會,我心想:哪怕是我重考之後還是落榜,至少這是我的選擇、我努力過。為了重考這件事,我們父女倆起了很大的爭執,重考那年我們父女倆幾乎都不說話。

  如今身為人母的我重新去思考這件事,不得不說當時父親的想法是對的:他不希望看著我走冤枉路、白白浪費了青春歲月。

  但人生就是這樣,自己的人生路終歸是要親身走一遭,不論成功或是失敗,只有親自品嘗過滋味,才能體會出個中的酸甜苦辣。

  父親曾經說過:他做孩子的時候也總是逆著自己老父的意思,不肯依著父母的安排過日子。父親無奈地向我表示:現世報,來得快。

  (寫到這兒,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的蛇仔。)

  

  1987年,蔣經國總統宣布解嚴,老兵們可以赴大陸探親。

  父親隔二年才動身回去山東探親。

  其實還能有什麼親?老父老母都走了,只剩下二塊墓碑能夠探望。

  但父親還是決定回去山東看看。

  父親沒說過想念誰的話語,他一貫的個性就是這樣:從不會表露出愛誰、想誰。父親在山東老家裡最親的親人只剩下五十幾歲的「老妹」,這個說法用在這裡顯得特別地寫實。回到故鄉後,老爸突然成了焦點人物,老家附近的左鄰右舍一聽說有臺灣回來的同胞,所有的人全都跑來看,識與不識的、同輩的、晚輩的,大伙兒都想來看看這個臺灣來的老山東長什麼樣?但看新鮮的人很多,真正親近的又有幾人?

  

  想想我老爸這輩子都在漂泊!

  在臺灣,這個住了五十幾年的土地,老爸是「外省人」、是「老芋仔」;

  而回到山東,他出生的故鄉,那邊的人表面上管他叫做「臺胞」,私底下可能暗自嘲笑他是「呆胞」。

  看來這輩子不管到哪兒,父親都是個異鄉客!這一生就像是蒲公英,風飄往何處,人也就隨著風飄盪到不同的落腳處。父親十幾歲的年紀,就已經開始為了躲避戰爭,孤身一人遠離媽媽、遠離家鄉,跟著一大群來自四面八方不認識的陌生人在整個廣大的中國內地四處逃竄、流離,想到這些,我心中會莫名的激動,眼眶會熱熱濕濕的,我心疼我老爸,心疼那個當年爹娘都不在身邊的孩子。

  其實,八年抗戰也好、國共內戰也罷,對我老爸而言都已經是過去的歷史,他人生最重要的一場戰役就是:如何能夠好好活下去!

  而今,這場「生存」之戰總算是打完了。

  

  2012年,是父親往生的那年。

  往生後的他安厝在南港,住所不大,剛好容得下一個骨灰罈。住所的門上貼著父親的照片,比起父親在醫院裡的模樣,照片上的容貌顯得清朗許多,想來父親在天上若是有知,應該也是喜歡新居。

  總算不再是個外「人」、

  總算這一格的四方天地,是真真切切地屬於他的了。

>>>>>>>>>>>>>>>>>>>>>>>>>>>>>> 

raw-image

[八二三]

(原文寫於20190823 ~ Ep)

  中午,同事提到她老公參加公司的員工旅遊,今天出發前往金門,同事還說:「真巧,今天剛好是八二三。」

  

  咦,今天是八月二十三日嗎?

  

  我看了一眼電腦螢幕右下角的日期:2019/8/23。

  同事若是不提,我還真的沒去注意到。

  同事說到老公去金門,又說到八二三,代表她知道《八二三砲戰》這段歷史,在多數人的印象裡,《八二三砲戰》大約就是記載在歷史課本裡的一則故事、一段文字,或者是,一個考題,那只是發生在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的一段陳年往事。

  

  不過對我來說,《八二三砲戰》有著更深一層的紀念意義,因為一九五八年的當時,我父親正在金門服役。

  金門砲戰的那一年父親三十歲,他隨著軍隊一路撤退到金門,那應該就是他人生的最後一場戰役,戰爭之後他便來到臺灣,同時自軍中退了下來。平時沉默寡言的父親對於《八二三砲戰》的慘烈戰事並沒有給予太多的描述,只說了一句當時他也在那兒。父親過世之後,我在他的遺物中看到一張照片,泛黃的相紙上共有四個人,父親排在最左邊,照片的上方還印著一排字:

  一李三王天涯海角相逢一起 八‧二三 于金門

  這就是父親在《八二三砲戰》之時待過金門的證據。

  我認不出來照片中的另外三個人各是誰,可能在我小的時候曾經看過他們,又或者是我從來都不曾見過的人,如今讓我感覺到抱憾的,就是我應該在父親健在、健康的時候多陪他聊聊天,探問他的生平,了解他所做過的事、熟悉的人。

  

  2013年的八月二十三日,父親過世剛滿一周年不久,那天中午我在公司想到八二三的紀念意義,忽然興起想把這張金門老照片加以護貝的念頭。公司有護貝機,而我手邊就有護貝膠膜,於是我立刻把護貝機搬到我的桌上,開啟機器的電源預先熱機。

  我先從其他的舊照片開始護貝,剛開始的時候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大約護貝了十幾張照片之後,我就將那張金門照片夾進護貝膠膜裡,然後雙手平穩地將照片推進護貝機裡。

  我看著照片慢慢地被機器吸進去,但是卻沒有看到照片從另一端被送出來,心裡正在納悶的同時,就聞到一股焦味,而且還看到機器在冒煙,我開始緊張了,老爸的照片會不會被我弄壞啊?

  又等了幾十秒,我終於忍不住問我同事:「這護貝機怎麼了?」

  「啊!那機器過熱,護貝膠膜會融化,然後黏在滾筒上啦!」同事一邊解釋,一邊趕緊幫我拔下護貝機的插頭。

  「啊!那我的照片呢?」我驚叫了起來。怎麼辦?那可是我老爸最珍貴的回憶!

  一想到照片可能被我弄壞了,當時我的表情是很驚慌的,同事問我照片的重要性,我說那是老爸參加《八二三砲戰》時,跟同袍在金門的合影。

  同事A忽然想到:「咦!今天剛好是八月二十三號欸。」

  同事B煞有介事地說了句:「啊,那……可能是妳爸爸想要把照片帶在身邊當紀念吧?」

  同事C聽完B的話之後大叫:「天啊!這也太巧了吧?好詭異喲!」

  真是這樣嗎?

  我心想:如果真是老爸來取回照片,那就當作是物歸原主吧。我猜同事B可能是為了安慰我,才會故意這麼說的吧?

  好在我的同事很厲害,他把護貝機拆開來,再把黏在滾筒上的照片慢慢地剝下來,儘可能地保持照片的原貌,然後還給我。

  哇,拿回照片的當下,我大大地鬆了一口氣,不停地跟同事道謝,隔天我還特地買了咖啡請他喝。同事不好意思收我的咖啡,他覺得這沒有甚麼,因為他不明白這張老照片對我來說有多重要。

  

  呼,今後我不會再做這種多此一舉的蠢事。

  

  被護貝機摧殘過的照片包覆在護貝膠膜裡,整個形體看來怪異扭曲、皺巴巴地,完全沒有辦法平平整整地收進相簿中,不只如此,照片的右邊還焦黑了一塊,排在最右邊的不知是伯伯還是叔叔,一邊的肩膀都不見了。

  好在,我老爸是排在左邊,他帥氣的模樣毫髮無傷。

  

  中午,同事提醒了我今天是八二三紀念日,跟著我就想起了老爸,想起了老照片的故事。

  趕在午夜零時以前,放上這張老照片,說一說照片差點被我給燒壞掉的經過。

  還有,老爸,如果你收得到我的訊息,跟你說一聲:我們一切都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岱楨的文字所在
4會員
168內容數
岱楨是我,有顆喜歡寫作的老靈魂。
岱楨的文字所在的其他內容
2025/09/04
  我在2017年時看了《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在觀賞的過程中我心裡一直想著我的國中死黨 – 阿湘 (假名)。      電影中,七月如同溫室裡的花朵,有著呵護她的父母以及良好的成長環境。而安生則不然,安生的人生並不如同她的名字,她總是飄浮不定,在七月的生活之中來回擺盪著。七月羨慕著安生的自由與
2025/09/04
  我在2017年時看了《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在觀賞的過程中我心裡一直想著我的國中死黨 – 阿湘 (假名)。      電影中,七月如同溫室裡的花朵,有著呵護她的父母以及良好的成長環境。而安生則不然,安生的人生並不如同她的名字,她總是飄浮不定,在七月的生活之中來回擺盪著。七月羨慕著安生的自由與
2025/09/03
  [母親節快樂]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五, 剛好是妳三個月的例行回診。   早上 進診間見到醫生時, 妳笑著告訴醫生: 近來的妳內心感到平靜, 偶爾 心中還會浮現出「開朗」這個詞彙。   醫生笑著對妳表示嘉許。   旁人不能理解, 只有妳自己才懂: 心中寧定是多麼不易的事
2025/09/03
  [母親節快樂]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五, 剛好是妳三個月的例行回診。   早上 進診間見到醫生時, 妳笑著告訴醫生: 近來的妳內心感到平靜, 偶爾 心中還會浮現出「開朗」這個詞彙。   醫生笑著對妳表示嘉許。   旁人不能理解, 只有妳自己才懂: 心中寧定是多麼不易的事
2025/09/03
   每一次的臺南之行都是一回揪結,我的心情總會低落好一陣子。   不過好在沒人看得出來,因為我掩飾得很好。 (原文刊於20240820 ~ blogger、20250903刊於方格子) >>>>>>>>>>>>>>>>>>>>>>>>>>>>>>  [2024,我在探望妳的途中。]
2025/09/03
   每一次的臺南之行都是一回揪結,我的心情總會低落好一陣子。   不過好在沒人看得出來,因為我掩飾得很好。 (原文刊於20240820 ~ blogger、20250903刊於方格子) >>>>>>>>>>>>>>>>>>>>>>>>>>>>>>  [2024,我在探望妳的途中。]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