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媽媽問我:「你今天有安排什麼嗎?」
我回答:「早上個案諮詢,下午有安排事情。」
她說:「歐,那不用了。」
我:「你要幹嘛直接說吧」
這段對話在你們家也常出現嗎?

為了點小事就爭吵,值得嗎?
後來才知道,媽媽其實是希望我陪爸爸去領錢,只是她沒有直接說出來。
但轉念一想,或許她只是怕打擾我的行程,所以才拐彎抹角地問。
於是我下樓泡咖啡時,平靜地跟她說:
「最近我的事情比較多,如果需要我幫忙,直接跟我說有什麼事、大概需要多久,我就能調整行程。」
媽媽聽了之後,笑著點頭答應了。
這樣一來,我不用猜她的心思,她也不用擔心打擾我。
母女之間的溝通,變得更輕鬆自在。
✨三個小技巧:既表達需求,又不傷感情
在家人相處中,我們常常遇到「話沒說清楚」或「怕對方誤會」的時刻。
以下三個小技巧,可以讓你既達成目的,又保護彼此的感受:
1. 先觀察情緒,再做回應
先停下來,注意自己此刻的感覺。
問自己:「我現在是生氣、委屈,還是擔心?」
當你能先看清楚自己的狀態,就不會被情緒推著走,也能避免衝動回話。
2. 看見對方的出發點
很多時候,對方繞圈子或話說不清楚,是因為在乎或擔心。
像今天媽媽不直接說,背後其實是怕打擾我。
當我們理解這一點,就比較容易用溫柔的態度去回應。
3. 用「我」來表達需求
不要一開始就指責「你怎麼不說清楚」,而是用「我」開頭。
比如:「我比較需要知道事情的內容和時間,這樣我可以安排好。」
這樣能避免讓對方覺得被指責,又能讓你的需求被好好聽見。
最親近的人不會讀心術
家人之間的不愉快,往往不是不愛,而是彼此表達需求的方式不同。
當我們能夠先看見自己的情緒、理解對方的好意,再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愛就能更順暢地流動。
不只事情能順利完成,關係也會更靠近。
#家庭溝通 #表達需求 #情緒覺察 #生活覺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