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在校園、公園或社區裡,看過一棵像大傘一樣的樹?它的樹枝一層一層往外展開,好像有人在天空中打開了一把巨大的雨傘,幫大家遮蔽陽光。這就是欖仁樹。
欖仁樹在台灣主要有兩種:大葉欖仁和小葉欖仁。先來認識比較常見的大葉欖仁。
大葉欖仁的特徵
大葉欖仁的葉子很大,形狀不像一般前端尖尖的橢圓葉,而是頂端圓圓的,有點像「去掉尖尖的水滴」。這些葉子常常一群一群聚在一起,顯得特別茂密。到了冬天,它的葉子會先變紅,再整棵樹一起落葉,場面十分壯觀。
它的果實是屬於「核果」,也就是果實中有一顆堅硬的種子形成核,像是櫻桃或棗子。不同的是它的外形像一艘小船:兩邊有稜角,摸起來很硬。剛長出來的時候是綠色的,成熟後會變成褐色。因為果核的質地很輕,是類似泡棉的結構,可以漂浮在水上,所以果實能靠水流傳播。

欖仁樹葉
大葉欖仁的樹形
大葉欖仁的樹枝會一層一層往外伸展,看起來就像一把巨大的多層傘,讓人一眼就能認出。它的樹冠非常寬闊,樹蔭濃密,是夏天乘涼的好地方。因為樹形優美、遮陰效果好,大葉欖仁常被種在公園和校園裡。想像一下,夏天在校園操場上跑來跑去後,走到一棵大葉欖仁底下乘涼,是不是很舒服?不過,大葉欖仁也有小小的缺點。它長大後常會長出「板根」,也就是粗壯的根像牆壁一樣伸出來,容易把人行道撐壞。而且它落葉的時候,整棵樹的葉子會一起掉下來,清掃起來相當麻煩。因此,它並不太適合種在人行道旁。
小葉欖仁:適合街道的親戚
大葉欖仁有一個「親戚」——小葉欖仁。顧名思義,它的葉子比較小,果實也比大葉欖仁小。小葉欖仁是民國55年從非洲引進台灣,在引進台灣後就被廣泛的種植,因為葉子和枝條比較稀疏,樹蔭不像大葉欖仁那麼厚重,但這樣反而更適合當作行道樹,因為不需要板根來支撐厚重的樹冠,葉子比較小落葉不容易造成困擾,所以如果你走在馬路上看到欖仁樹,十之八九就是小葉欖仁。
在台東的意外收穫

我第一次真正注意到欖仁樹,是在台東旅行的時候。那天走進一個公園,地上散落著許多果實。因為這趟旅行我本來就想收集種子回來研究,所以馬上把它們撿了起來。這些果實和一般常見的圓形種子不同,兩端尖尖,中間鼓起來,樣子很特別。我把這些種子裝在夾鏈袋裡,放著沒再理會。大約過了一年,竟然有幾顆裂開,甚至還長出了小小的芽!雖然最後只有少數存活下來,但那一刻我才發現,原來這些不起眼的果實裡,藏著一棵大樹的生命。更有趣的是,後來我才發現小時候常去的公園裡,地上也有一模一樣的果實。仔細抬頭一看,才恍然大悟,原來我早就認識欖仁樹,只是以前從沒好好觀察過。
欖仁樹,不管是大葉還是小葉,都是台灣都市中常見又重要的樹。它們不僅提供了涼爽的樹蔭,也在無聲中成為城市風景的一部分。下次走在路上,不妨多花幾秒鐘,觀察一下那些常見卻常被忽略的植物。你可能會發現,它們的葉子、果實,甚至季節變化,都有著意想不到的美麗與趣味。
參考資料: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24/12/17)。《欖仁樹》。取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網站。(檢索日期:2025/09/10):https://www.nmns.edu.tw/ch/exhibitions/galleries/botanical-garden/flowers/Theme-F00193/
楊心慧。(2020/08/22)。《新聞標題》。自由時報電子報。(檢索日期:2025/09/10):https://news.ltn.com.tw/news/Taipei/paper/1394617
農業及農村發展部農業知識入口網。(2023/12/18/)。《欖仁樹 Terminalia catappa 使君子科》。(檢索日期:2025/09/10):https://kmweb.moa.gov.tw/subject/subject.php?id=27326
張讚合、楊淑娟。(2013/11/20)。〈大葉欖仁與小葉欖仁〉。部落格。(檢索日期:2025/09/10): https://homerdale1106.pixnet.net/blog/post/308675321
農業及農村發展部農業知識入口網。《小葉欖仁》。(檢索日期:2025/09/10):https://kmweb.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plant_illustration&id=380
章錦瑜。(2008)。〈台灣常見觀賞喬木之板根特色〉。《林業研究季刊》,30(1),77–84。
李金梅、黃國雄。(2015)。〈台灣常見觀賞喬木之板根特色〉。《林業研究專訊》,22(2),4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