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校園或人行道上,你一定看過榕樹。它們樹冠濃密,枝葉張開來就像一把大傘,常常成為大家乘涼、聊天的好地方。很多人以為榕樹只有一種,但其實「榕樹」是一個大家族,裡面有許多不同的品種。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最常見的一種台灣原生種——正榕。
正榕最有趣的特色,就是它的「氣生根」。你可能常看到從樹枝垂下來的一條條長根,好像榕樹的鬍鬚一樣。其實,除了這些垂下來的根,榕樹還會從樹幹基部長出「地面氣根」,甚至會努力鑽進人行道的縫隙裡。這些氣根雖然展現了榕樹旺盛的生命力,但有時候也帶來麻煩:人行道被撐壞、路被擋住,甚至還可能破壞建築物的地基。如果你仔細觀察榕樹的樹幹或枝條,會發現只要它受傷,就會流出白色的汁液。這些汁液看起來像牛奶一樣,是植物體內的乳汁。其他植物的白色乳汁通常有毒性,榕樹的汁液雖然看起來一樣,卻是沒有毒的。
再來說到榕樹的果實,它不像一般的水果一樣,是先長出花,授粉後在長成果實,榕果是一種特別的構造,叫做「隱頭花序」,榕樹不會出現明顯的一朵有花瓣、花蕊等構造的完全花,而是在看起來像果實的東西,裡面藏著一朵一朵小小的花,因為不會看到花,所以也稱為無花果。要讓這些花順利授粉,是靠一種專門的小幫手「榕小蜂」。牠們會從一個小小的孔鑽進果實裡,把花粉帶進去,完成榕果的授粉。換句話說,每一顆榕果的背後,都有榕小蜂默默努力的痕跡。
榕樹是台灣的原生植物,生命力非常強,幾乎到處都能生長。許多自然生長的老榕樹能留存至今,是因為的木材沒什麼經濟價值,沒有人特地去砍伐,這反而讓它們成為村落或校園裡長壽的存在。許多老人家會說,他們小時候就在村口的大榕樹下玩耍、乘涼,長大後依然和榕樹相伴,書中也會描寫榕樹作為社區交流中心的景象,榕樹也因此成了台灣文化中「聚落中心」的重要意象。
由於榕樹存活率高,樹冠又能遮蔭、吸附灰塵、隔絕噪音,所以早年常常被種在馬路旁當行道樹。但隨著時間過去,人們發現它的氣生根會造成太多困擾:人行道被撐壞,氣根垂下來擋路,甚至影響到房屋地基,於是榕樹漸漸不再是行道樹的首選,不過仍然有很多當時種下的樹已經無法改變,所以榕樹現在還是最常見的行道樹之一。
雖然正榕是我們最常見的榕樹,但其實榕屬的家族很大,還有一些親戚也很有趣。比如說雀榕,它和正榕長得很像,不過葉子比較薄,樹幹顏色比較深。雀榕的「雀」,指的就是麻雀,因為這些小鳥特別喜歡吃它的果實。在台灣的校園和行道樹中,你也常常能看到雀榕的身影。
另一個熟悉的親戚,就是我們常吃的無花果。你可能不知道,無花果其實也是榕屬的植物。它的果實也是「隱頭花序」,同樣需要榕小蜂的幫忙才能授粉結果。也就是說,你手中甜甜的無花果裡,藏著榕屬植物和小蜂之間神奇的合作故事。
下次走在路上,不妨抬頭看看,觀察一下很多你可能從來沒注意過的植物,有著有趣外型和故事,最重要的是,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你願意抬起頭、靠近一點,就能發現這棵樹的美。
如果你也想了解更多行道樹的故事,歡迎追蹤我,每週二都會發布介紹一種都市常見的行道樹喔!
參考資料:
認識植物。榕樹。莊溪。(檢索日期:2025/08/19):
http://kplant.biodiv.tw/%E6%A6%95%E6%A8%B9/%E6%A6%95%E6%A8%B9.htm
榕樹:
https://www.ttdares.gov.tw/upload/ttdares/files/web_structure/2359/3645.pdf
章錦瑜。探討樹木之地表氣生根對硬體造成的根害。林業研究季刊,30(2):65~74,2008:
榕樹哥倆好。十二、安平樹屋之榕樹哥倆好(正榕和雀榕)。痞客邦。(檢索日期:2025/08/19):
https://sunmeichin.pixnet.net/blog/post/272474695
林鴻志。【大人的植物課】老樹時光走廊。農傳媒。(檢索日期:2025/08/19):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31919
林試所台北植物園。【野花草】鳥榕:與鳥兒的互利共生。Green Media.(檢索日期:2025/08/19):
https://greenmedia.today/article_detail.php?cid=34&mid=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