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經搭過一趟從亞洲飛美國的航班,在返程途中覺得:「咦?怎麼比去程慢這麼多?」——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經和我們今天的主角,噴射氣流(Jet Stream),來了一場「擦肩而過」。
是的,它就在你頭頂上——不是什麼飛碟,不是天氣預報的背景圖,而是真真實實存在於高空的強風高速氣流。不過可別小看它,這不是什麼微風拂面的小清新,它可是天空中的超跑級氣流,速度可以飆到每小時300公里以上,專業飛行員也得對它三分敬畏,七分忍耐。
��什麼是噴射氣流?簡單說,它是一條天上的高速公路。
在我們這顆美麗又天氣變幻莫測的地球上,大氣層不只是亂吹風的地方,而是一個有條有理、暗藏邏輯的氣流迷宮。
而在這迷宮最頂層,也就是對流層頂與平流層交界處,就藏著幾條又長、又窄、又猛的氣流帶——這些就是傳說中的Jet Streams。
它們的特徵大概長這樣:
長度?一萬公里起跳,夠你從東京飛到倫敦再折返回來。
寬度?幾百公里,整條可以停滿波音747還綽綽有餘。
厚度?數公里,躺進去就像浮在天上的大棉被。
速度?抱歉,這裡沒有限速,風速飆破每小時300公里不是夢。
而它們的方向通常是由西向東,這也是為什麼飛機從亞洲飛美國,去程像搭上火箭,一覺醒來就快降落了;但回程時間往往長得讓你看完四部電影都還沒落地。
��它從哪來?竟是戰爭的副產品
噴射氣流的發現,其實可以歸功於——二戰。
故事是這樣的:美軍的B-29轟炸機在從太平洋飛往日本的途中,機組員驚覺一個現象:明明引擎運轉良好、油門到底,但儀表顯示飛機速度卻慢得離譜。當時大家懷疑人生,甚至懷疑飛機是不是被詛咒,後來才發現——原來他們逆著一條從西吹向東的高速氣流在飛,難怪飛得像蝸牛一樣。
也正是因為這次意外,科學家才發現了這些高空中無形卻威力驚人的風之長蛇。
感謝二戰,讓我們不只得到了原子彈和便利貼(是真的),還意外「解鎖」了天空的隱形高速公路。
��噴射氣流分哪幾種?看緯度決定身分
噴射氣流並不是一條從日本吹到美國的「龍捲風大直線」,它其實分種類。最常見的有兩種:
極鋒噴射氣流(Polar-front Jet Stream):
發生在中高緯度地區,是冬天氣象預報最愛提的主角。別看它名字裡有「鋒」,實際上它可不是乖乖坐著的溫馴小動物,而是每天跳針、忽東忽西、愛搞失蹤又會復活的風中變形獸。
亞熱帶噴射氣流(Subtropical Jet Stream):
這條風主要活躍在緯度20到30度之間,尤其亞洲海岸附近特別有活力。簡單來說,它是亞熱帶地區空氣的「快遞員」,偶爾還會當亂流的快遞小哥。
✈️飛機怎麼用這條風?撿順風搭,挑逆風繞
對飛行員來說,噴射氣流就是個可以讓你「免費超速」的神奇存在。尤其在長程飛行時——例如從台北飛洛杉磯,只要你搭對氣流,一趟能快上 兩小時,油也省一大桶。飛機公司開心,乘客也開心,只有娛樂系統不開心,因為你還沒看到電影結尾就得關機降落了。
但若是從洛杉磯飛回台北呢?哼哼,這時候你就得小心別「逆風飛翔」。搭錯風,不僅飛得慢、還得繞遠路,甚至有時要繞上北極,才能避開正面風阻。這樣一來,不僅油耗高、時間長、乘客腰痠背痛,連機長都想在航程一半時偷偷打開逃生艙門下去散步。
��噴射氣流也是亂流的源頭製造機
別以為噴射氣流只是一條溫和流動的天上快車道,其實它也常常是飛機亂流的始作俑者。
怎麼說?簡單來講,它的中心風速極快、而周邊風速變化大,這種「內部亂吹」會產生大量的水平和垂直風切變,再加上一些高空渦流效應,亂流就這樣誕生了。
所以每當你在飛機上喝飲料突然灑出來,空服員臉色一變,機長廣播說「目前進入亂流區域,請繫好安全帶」的時候,請不要怪氣象預報不準,要怪就怪噴射氣流今天在那兒心情不好。
☁️噴射氣流還會養天氣系統,簡直是氣象界的地下推手
這條高空風不只是影響飛機,它對地面的天氣也有驚人控制力。
在噴射氣流的「入口區右側」這個神秘地帶,常出現所謂「負渦度」或「輻散區」,簡單理解就是——大氣氣壓在這裡開始發瘋、氣旋會生成、雷雨雲會滋生。換句話說,風在天上亂吹,地面就開始下雨。
台灣每逢冬季陰雨綿綿,常常是因為有鋒面駐留,加上噴射氣流在附近「煽風點火」,結果一場原本只是路過的冷鋒,硬是被它扶正成豪雨大軍。
��結語:風不可見,卻比你想的還有影響力
所以啊,下一次你在飛機上吃著飛機餐、埋怨航程又慢又長,請想一想:或許你正逆著噴射氣流奮力前行;又或是在它的推力之下,用比子彈還快的速度飛越大洋。
噴射氣流是天空中最真實、最無情、卻也最有效率的「天氣製造機」與「航程調整員」。它不在你眼前,但它一直在那兒,悄悄決定著你何時能抵達、何時得延誤。
而我們飛行員,也只能敬它三分、避它七分、偶爾罵它一分。
就像所有航空人最懂的一句話——別惹噴射氣流,它脾氣比你老闆還難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