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時分,兩位在文學圈捕捉機率極低的稀有人物,在書店同時出沒。一位是以犀利評論出名,不喜交際的政大台文所教授范銘如。一位是以澎湖書寫聞名,堪稱「古墓派」掌門的作家陳淑瑤。兩人雖說早在2005年而有知遇之恩,卻因為彼此都甚少社交,實際見面不過三次。這次陳淑瑤的新書《雲山》發表,兩人久別重逢,話匣一開就停不下來。
有趣的是,現場的幽默氛圍與其說是打書,不如說像吐槽。范銘如先下手為強: 「讀陳淑瑤的書很難進入,我是看到第200頁才確定這本值得一讀!」 這立刻引起陳淑瑤的不服: 「怎麼可能?明明前面就很有趣了吧?」 范銘如提醒,讀陳淑瑤的精髓,在於其「反小說」的寫法。一般小說的經營習慣埋留下草蛇灰線的伏筆,但陳拋出的幾條線索,後面不見得有結果,而是像歲月一樣,靜靜走過。 此外,許多看似相當議題性的鋪排也常是反高潮,只被輕輕帶過。「因此讀陳淑瑤的書之前,要先調整好心態,不能期待甚麼大起大落」。范銘如認為這些反常不能算缺點,放在《雲山》這本書中反而是畫龍點睛。大量與主線無關的風景,剛好貼合暮年老人的繭居日常;而似有若無的淡泊交往,正好切中都市幽微的人情世故。
「這座山,真的存在」 陳淑瑤說她不厭其煩地指路是希望有人能因為《雲山》這本書,勾起登山走訪的興致。「山真的太美,因此我的小說都是先有風景,再將人放進去」。但 此時范銘如不忘吐槽:很多風景根本與主線無關,純粹是作者的私心。而陳淑瑤並沒有放棄推銷山林,甚至邀請范一同爬山,只見教授用力搖頭,自嘲著「我那麼宅,才不想出門」。 談笑間,范銘如說自己終於解開多年的疑惑,原來陳淑瑤寫景、寫人的動機,果真是如此率性,真的只是「這真的很美!」
但范銘如的心裡也有些矛盾,她指出一方面陳淑瑤的作品太過日常,以至於現代許多讀者難以靜下心來咀嚼。 另一方面她卻也私心不希望對方改變:「我擔心她這樣寫會不會跟大眾市場太背道而馳,但又覺得如果不如此,陳淑瑤就不是陳淑瑤了」。陳淑瑤一派輕鬆,輕輕回應道,自己不會過分在意市場,只想寫自己想寫的。
在這場對談中,讀者彷彿能看見她慢悠悠地指向前方,提醒我們抬起頭: 「一位宇航員在清晨久違的回到地球,在開著車回家的路上,心裡卻已焦躁地想著下次任務,此時,她抬頭望天,朝陽升起,群鳥飛掠。她才開始明白,為何要回到地球。」
於是眼前,真的有了一座山。
紀錄於微貳獨冊書店 ,2019/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