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一天團的體驗和城市散步。除了眼花繚亂的紅燈區,阿姆斯特丹更有悠閑舒適的一面!學像當地人一樣慢慢地吃午餐和喝咖啡吧!

荷蘭的天氣不太好呢!
這次到阿姆斯特丹的主要目的是探望一位朋友,除此之外,更想好好看這個城市。在到達之前已經聽到很多關於阿姆斯特丹的傳言,例如:市民都是自行車狂徒、到處都能買到草和紅燈區的性開放。因此,我對這短暫的兩天是十分期待的!那究竟最後我的旅程是怎麼呢?
參加一天團
朋友向我推介報名一天團,看來看價錢之後,便果斷地繳了約300港。行程全程八小時,早上九點半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上旅游巴,最後下午五點半回到集合點,這個團雖然不包午餐,但包了桑斯安斯風車村(Zaanse Schans)的車程,以及多個景點和Cheese Shop,可以説是行程豐富,物超所值的。
該團由一位本地小哥帶領,沿途講解阿姆斯特丹風景和歷史,不愧是荷蘭人,英語算是不錯的,基本溝通和對答是絕對沒有問題。一行50人左右,坐滿整車,我們先到達風車村觀摩荷蘭大叔如何製作荷蘭木屐,這種鞋子不但好看,更能保護荷蘭農民的腳,免被牲口踩傷。然後便是自由時間,大家當然把握時間打卡拍照。除了拍照之外,風車村内有不同的紀念品店,例如:Cheese、巧克力和Miffy公仔(市區的Miffy專門店De Winkel Van Nijntje 比較便宜)等。如果對風車的原理感興趣的話,更可以參觀他們的小博物館。

風車沒有我想象中的漂亮,但也很值得拍照呢!
風車村官網:點這裏
在風車村的停留時間較短,還有很多想仔細看的地方還沒有看完就是時候到下一個景點了,在Edam埃丹參觀了Cheese是如何製作的小展示室後(主要是一個購物點,但該品牌也能在市區買到,所以我就誰便看看和試食,嘿),便在民宅區逛逛,瞭解荷蘭人如何依水而活和荷蘭的建築特色。
第三站是Volendam沃倫丹,更是午休環節,團友能在這個小漁村自行解決午餐。沃倫丹的主要步行街上的一排小店都是紀念品和食肆,有點過於開發的感覺,但還是很值得到此一遊的。街上有荷蘭有名的鬆餅店、生鯡魚攤檔和Kibbeling店(Kibbeling是一種使用魚塊裹麵糊油炸而成的小吃,本地小哥堅持說荷蘭的kibbeling比英國的炸魚薯條好吃,哈哈哈)。

午餐有點不夠啊....

沃倫丹
下午吃飽飲醉(并沒有飲醉)之後,我們就前往最後一個景點——馬肯Marken。它是前須德海的一座島嶼,而在修建堤壩之後,則成爲一座半島。除了非常有特色的木屋之外,它與水平面的高低差也十分著名,肉眼可看馬肯的民居河畔與馬肯湖在水位上有明顯差別。
在摸完馬肯的貓貓之後,便坐大巴回去了。總的來説,在價錢方便,參加一天團十分實惠,唯獨每個景點的停留時間不長,如果喜歡慢慢到不同地方玩的話,這個團就比較不適合了。
**一天團的選擇很多,如感興趣的話,可參考不同平臺,例如:Trip.com、GetYourGuide和Klook等**

荷蘭的貓實在太可愛了
紅燈區之外
在回到市中心之後,時間還早,所以便到著名的紅燈區De Wallen閑逛。可能是因爲夏天的關係,日照時間很長,晚上七八點太陽還挂在天邊,而店鋪都還沒開始營運,兩則的色情店鋪都被紅色的窗簾遮蔽著。雖然街上一兩處有色情表演的地方,但整體來説比較冷清,而且到處都嗅到草味,味道太重的關係,令我十分頭痛,很快就離開了這區。
沒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紅燈區旁Damark街和附近地帶真的美得令人驚嘆,在安靜舒適的大街上漫步欣賞五顔六色的河上屋子,看小船在河道中穿梭,享受夕陽餘光照在這片受祝福的土地上,聼教堂傳來低沉的鐘聲,一切像在夢中。比起艷麗的紅燈區,沒想到街口轉角便能看到阿姆斯特丹恬靜的一面。逛完Damark之後也不妨到水壩廣場Dam看看,到阿姆斯特丹皇宮(Royal Palace Amsterdam)打卡。

紅燈區

好漂亮的夕陽
梵高博物館
參觀梵高博物館是這次旅程中我最期待的一環。自小便經常看到梵高的畫和聽關於他的故事,對這位偉大畫家的印象不但是那被割掉的耳朵,更是他與弟弟親情。而這次到訪博物館不但完全沒有令我感到期待落差的地方,更是使我非常感動,整個館内的策展和空間安排十分順暢細膩,雖然在這個龐大的建築内顯得展品不多,但可說是收藏了最珍貴的一些,其中包括了200件畫作、400件素描和700封書信。這些都展示了梵高一生的高低起伏和藝術發展。參觀者除了能看到具代表性的畫作,例如:《吃馬鈴薯的人》和《向日葵》之外,更能透過互動展示區瞭解他的繪畫技法和背景。
展廳的最末端擺放了一對放音筒,播放著梵高在他生命最後一段時間與其弟弟書信上的對話,以及一座二人的雕塑,十分令人動容。
博物館内兩層皆有紀念品店,紀念品都十分可愛和值得買來當手信和留念,除了有梵高的挂畫之外,更有手提袋、文具和Miffy等,質量都非常好。如對梵高的生平和畫作十分感興趣,並希望透過閲讀瞭解更多的話,二樓的書店售賣博物館篇目和各種語言版本的梵高的書信(遺憾好像沒有中文)。
除此之外,在我到訪的期間更有另一個temporary展——王俊傑回顧展(Matthew Wong),像呼應梵高一樣,王俊傑的繪畫展示出個人精神層面上的忐忑,而兩位藝術家均在壯年期選擇離開人世。到訪梵高博物館時不妨也欣賞這個展館内的作品。
值得留意的是,如要到訪的話,需要預早到官網購票,該舘不接受Walk-in購票以控制人流。梵高博物館十分受歡迎,因此不同平臺亦有售門票,但可能比正價門票貴(正價門票成人22歐元,18歲以下免費)。

梵高兩兄弟

好愛這幅
梵高博物館官網:點這裏
探索本地人的生活
在阿姆斯特丹的第二天,我嘗試走出旅客區,逛逛一些本地人的小區,凴直覺到訪一些有趣的地方。其中一個我比較喜歡的地方是馮德爾公園(Vondelpark),以面積來説,這個公園不算大,但如果打開地圖來看的話,會發現這塊綠色的土地十分有標志性!阿姆斯特丹人都在這個公園享受陽光明媚的日子、遛狗、慢跑、溜冰和聽音樂,或只是懶洋洋地躺在草地上。那裏有露天劇院,而音樂會更會在夏季期間在演奏台上舉辦。不愧是阿姆斯特丹,人們連在公園裏踏自行車的速度簡直是漂移境界,如入無人之境,連一天團的本地人小哥也承認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車車們不太考慮行人感受。
在行程的最後,跟朋友在一家咖啡室(其實是pub)享受午後時光,pub的氣氛很好,能看到友善的本地人聚集在這裏。然後在Miffy專門店De Winkel Van Nijntje買了手信便達巴士前往比利時了。

梵高博物館的Miffy

好喜歡這裏的氣氛
Miffy專門店:點這裏
咖啡室:點這裏
小結
兩天的行程實在太太太短了,阿姆斯特丹城市的規模不少,加上周邊的不同地區,絕對值得待久一點!期望下次再到這個美麗的水城游覽吧。這次在阿姆斯特丹的停留是我在哥本哈根去布魯塞爾的其中一站,對比兩個被水包圍的城市,阿姆斯特丹的運河和建築令我更感受到當地的特色,慢慢走在城裏,隨時都能看到荷蘭人如何和大自然相處,在水邊生活。而哥本哈根也是一個有趣的海邊城市,但城市面貌則有另一種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