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定位:主流市場已處於高位階
目前全球多數主流股票市場(包含美股、日股、台股等)都已進入高位階,無論從領先指標還是市場情緒來看,皆呈現出相對偏高的狀態。
從投資角度而言,真正能獲得理想報酬的時機,往往不是在資產估值高昂、預期報酬有限的時候,而是在優質資產被低估、前景暫時不被看好時果斷布局。
這裡所說的「預期報酬」並不是指企業的獲利預測,而是指當市場對優質公司前景悲觀、股價相對便宜且合理的情況下,投資者所能獲得的潛在回報。換言之,高預期報酬的時間點,通常正是景氣低迷、投資情緒保守之時。
簡單來說,當景氣差、優質公司被市場錯殺時,才是長線投資人進場的絕佳買點。
情緒面定位:融資與基金募集熱潮
台灣股市的投資情緒,可以透過融資數據與基金募集數量兩大指標來觀察。
融資數據:
- 融資數據融資餘額與融資維持率是散戶情緒的直接反映。
- 當前這兩項數據都處於短、中期的相對高位,代表市場散戶對股市的樂觀情緒已經偏熱。
基金募集數量:
- 近期基金募集規模快速增加,顯示市場過熱現象加劇。
-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銀行往往趁著散戶情緒亢奮、資金湧入市場時,推出各種主動型基金。
- 許多投資人抱持著「基金經理人可以在市場高點依舊創造超額報酬」的期待,但實際上,基金因資金規模龐大與操作限制,難以在估值偏高時進行靈活調節,反而容易隨市場承擔過度的風險。
當市場過於熱絡、資金爭相湧入時,投資銀行賺到的往往是「高額管理費」,而散戶卻可能在高位階承擔泡沫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