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陣子,我在方格子寫了一篇關於「理財與財富自由」的文章。
沒想到引起了不少朋友的共鳴,也有幾位私訊我說:「我真的很想學投資,但不知道從哪開始。」
「妳都怎麼配置?我也想未來財務獨立。」
當下我其實是開心的,覺得好像真的有幫助到人。
也以為他們會因此真的踏出第一步。
但幾個月後,我再問他們近況——
一個說「最近行情不是很好,我還在觀望看看」,
一個說「我目標是五年後有一百萬,但我還在想要買 ETF 還是股票」。
問到最後我才發現:
他們其實一張都沒下單。
中段|不是沒興趣,而是「動不了」
我開始思考:為什麼這麼多人「想開始投資」,卻都沒有行動?
這不是因為他們不懂,因為我知道他們很認真問、很認真看資訊,甚至還做了筆記。
但問題是——
他們「看得懂」,卻沒有「下得了手」。
投資的第一道門檻,不是「知識門檻」,
而是**「心理門檻」**。
深入分析|行動的四大障礙
後來我慢慢整理出幾種「讓人遲遲不行動」的常見原因:
1️⃣ 害怕做錯
最常見的:「現在是不是高點?」「這個會不會賠?」
但市場永遠有波動,不開始,你永遠無法參與複利的魔法。
2️⃣ 想要完美起步
「我還在研究哪一支 ETF 比較好」、「還沒搞懂 ROE 是什麼」
其實不用什麼都懂才開始,反而是「邊做邊學」最能累積實力。
3️⃣ 目標太遠,動力太弱
「我想五年後有一百萬」聽起來很棒,但太遠太模糊,
該改成:「我每個月定期定額 3,000 元,從這個月就開始」。
4️⃣ 不是不想學,是「怕面對自己沒錢」的現實
投資的本質是:讓錢為你工作。
但如果現在連錢都不夠,很多人會本能地逃避這個話題。
真心話|我也曾經卡關很久
你不是不會投資,
你只是還沒跨過「行動焦慮」這一關。
我自己也曾經卡在那裡:
研究了三個月,什麼都沒買,
一直等所謂的「最好時機」,最後發現——
真正的好時機,永遠是「你開始的那一天」。
結尾|如果你也還沒開始…
如果你還沒踏出第一步,
我想送你三個簡單的建議:
- 開戶就像開銀行帳戶,不用太神聖化
- 從定期定額 1,000 元開始就好(真的,就從很小很小的錢開始)
- 不要等「學會再做」,你會發現「做了才學會」
如果你也還卡在起點,歡迎留言告訴我你卡在哪裡。
也許我們可以一起把這件事變得更簡單一點、沒那麼可怕一點。
我會繼續寫,
也繼續陪你們,一起往財務自主的路走下去。
我自己有八張金融證照,投資也超過十年,
不敢說是什麼專家,但這些年累積下來的經驗,的確讓我對投資更有信心,也更想幫助正在起步的人。
如果你也有卡關的地方,或者你總是想開始卻一直停在起跑線,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遇到的困難——
或許,一個簡單的方向,就能幫你解決現在卡住的問題。
我會繼續寫,也會用我這十年的經驗,陪你慢慢走這條路。
✨ 歡迎來找我玩
📘 金の美好生活 (FB粉絲團)📷 @kimsgoodlife (IG)💬@kimsgoodlife (Threads)
不想看長文?來 IG 看可愛圖文,或到 Threads 聽我日常碎碎念,
每天輕鬆學一點理財投資,一起讓人生越來越好!💛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