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兩天時間在克拉科夫了解二戰歷史,前往歐斯威辛集中營和遊走克拉科夫猶太人區。一次嚴肅而具啟發性的旅程。

辛特勒工廠歷史博物館
第二天的行程圍繞著猶太人社區Ghetto進行,然後在傍晚到達機場離開了,所以時間算是十分緊湊,尤其是辛德勒工廠的克拉科夫藝術館,十分遺憾沒有時間到訪。而工廠的克拉科夫歷史博物館裡的資料和展品十分多,卻沒有時間慢慢看每一個展板,真的太太太可惜了。若對歷史十分感興趣的話,我會十分推介花一點小錢(波蘭物價真的不高)就能聘請到很好的解說員,除了講解歷史博物館之外,還會帶領參加者遊走猶太人社區,了解這些街道上究竟發生過什麼事。
辛特勒工廠歷史博物館 Oskar Schindler‘s Factory
相信看過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話一定對Oskar Schindler這個名字不陌生,而這個辛特勒工廠歷史博物館和周圍的猶太人社區Ghetto正是電影中故事的真實場景。辛德拉生前以納粹德國商人的身份拯救了很多受到迫害的猶太人,讓他們以工人的身份在工廠工作,免被德軍屠殺。而現在辛德勒工廠內有兩座博物館,分別是克拉科夫歷史博物館和克拉科夫現代藝術博物館。歷史博物館以時間敘事的方式帶領觀衆瞭解戰前到戰後的波蘭歷史,其策展精心佈局和大量的場景復原令我真的好像看到那時候的人如何生活。
其中令我感受很深的是一個互動式顯示板上展示了波蘭如何被納粹德軍入侵,波蘭的國土漸漸的上染上一大片紅色。走到館内的猶太隔離區圍墻迴廊時確實感受到一種壓迫感,迴廊上不但展示了相片,還有大量罹難者生前的文字日記或記錄,細心閲讀的話就能感受到當時的人有多麼無助和絕望。博物館内每一個小細節都十分值得停留一段長時間考究,部分地方更有圖章蓋印處,讓參觀者親眼看到當時納粹和蘇聯使用的圖章究竟是怎樣。

當時的照片

紀念死難者的裝置
克拉科夫猶太人社區Kraków Ghetto
克拉科夫Ghetto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佔領波蘭期間,德國在新的總政府領土上創建的五個主要納粹都會區之一。1941 年 3 月 3 日,奧托‧瓦希特 (Otto Wächter) 下令建立克拉科夫猶太區,而這區既是建在克拉科夫的波德古熱Podgórze 區。波德古熱被選為隔離區除了因爲這裏遠離了德國人居住的地方,更是因爲地理位置上它被河流和山丘包圍,加上圍墻,猶太人基本上無處可逃,而本來住在當地的居民則被逼搬離,取而代之是密集和衛生環境惡劣的猶太人隔離區,猶太人在强制送往此區之後則被德國、波蘭和猶太警察監控,不得離開。
在游走Road Traugutta時,解説員帶領我們看一些殘破的樓宇,而這些樓宇正是當時猶太人居住的地方,到現在,它們已經被列入受保護的歷史建築中,不得擅自改建和裝修,所以我們還能看到這些建築的原貌。而在Lwowska街一帶,我們看到圍墻的殘骸,這些圍墻設計成墓碑的模樣,除了阻止猶太人進出,更是在心理上給他們一種强大的壓迫和虐待。

受難者曾經居住過的街區

酷似墓碑的圍墻
在這區步行時看到的不同碑文上寫著一段又一段令人心痛的歷史,到訪時不妨觀察一下這些寫著波蘭語、英語和希伯來文的石碑,例如近大馬路Limanowskiego的一個碑上寫著:這個地點附近曾經是猶太孤兒院,1942年10月28日,納粹德軍殘酷地將200多名拒絕離開的猶太兒童和他們的照顧者從這裏帶走,3歲以下的兒童被槍斃,而其餘的則被驅逐到貝爾熱茨死亡營殺害。值得注意的是,這裏附近的小山丘正是啓發了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其中一幕辛德勒站在小山丘上看到猶太兒童如何被迫害,雖然從實際地點往下望的角度而言,站在小山丘上並不能看到電影顯示的場所。
之後,我們來到Jozefinska街上一個粉紅色的建築物處,解説員向我們講解了當時的猶太人如何生活及發起反抗,而這個粉紅色的建築物裏曾經匿藏過一批有勇有謀的年輕人,他們想盡辦法抗衡德軍,甚至嘗試炸毀德軍的補給火車,然而最後很多反抗人士遭受逮捕而被運到集中營,但他們的故事則被流傳下來。

經過時請細心閲讀吧

粉紅大樓
在小行程的最後,我們來到車站旁的猶太英雄廣場Jewish Heros Sqaure,在這個廣場裡曾經發生過無數次處決和分離,被選中的人被逼在這個廣場乘上火車,送往普拉舒夫、貝爾熱茨或奧斯威辛集中營,而等待他們的是更殘酷的結果。三十三張鐵椅子,每一張代表者一千人,總共33000受害者(應該更多)在這個地方遭遇納粹「最終解決方案」的種族滅絕。猶太人的人口曾達六萬人,而時至今天,據解說員的數據,克拉科夫只有1%猶太人。

廣場
小結
這次旅程來的非常突然,一年前已經非常想到這個地方,還開始讀有關的書籍(沒讀完就是了……),最終在今年實現。到克拉科夫之前對這個地方的想像是一種冰冷的戰後頹廢感,但時至今天,克拉科夫除了保留了二戰歷史,更是一個現代而有活力的地方,有關克拉科夫好玩有趣的一面,請期待以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