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陽光斜斜落在村落裡,柬埔寨的高腳屋靜靜矗立在田野間。木造的屋身架在粗壯的木樁上,像是長了雙腳的房子,高高地抬起,把居住空間安放在離地數尺的位置。這樣的設計,既能防止雨季時水患淹沒,也能隔絕蟲蛇的侵擾,更在炎熱的氣候裡,讓風吹得進、涼意透得出。
屋下的空間,則成了天然的生活場域。有人在那裡編織漁網,有小孩光著腳追逐奔跑,還有母雞帶著小雞東啄西食,仿佛那裡是村落的心臟,熱鬧而生動。午後時分,老人們常倚在木樁旁的竹椅上納涼,嘴裡嚼著檳榔,眼神悠遠,像是看見了時間的河流。
高腳屋的屋頂多是茅草或鐵皮搭建,經年累月被雨水沖刷、烈日曝曬,帶著一種樸實的光澤。牆面上常留有歲月的痕跡,木頭因為風雨而顯得深沉,卻更添一份厚重與真實。屋內不大,卻整潔簡單,幾件木桌椅、一張吊床,就是一家人最重要的空間。夜幕降臨時,燈火透過木窗縫隙溢出,灑在土路上,與蟲鳴聲交織成一曲鄉村的樂章。高腳屋靜靜地立在那裡,彷彿世世代代守望著村民,見證著生活的起伏與土地的變遷。
這一幕,不僅是建築的印象,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縮影。高腳屋不只是房子,它是一種因應自然的智慧,更是一份與土地共存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