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聯準會2025年9月17日宣布將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從4.25%-4.5%下調至4.00%-4.25%,降幅25個基點。這是Fed今年開年以來九個月內首次決定降息,標誌著貨幣政策立場的重大轉變。此次降息的主要驅動力來自於就業市場的疲軟跡象,而非傳統的通膨考量。
就業市場疲軟成為政策轉向關鍵
勞動力市場指標全面走弱
Fed主席鲍威爾在記者會上明確指出,經過修訂的就業數據意味著勞動力市場不再那麼穩固。具體而言,失業率雖然仍處於相對低位的4.3%,但已經上升;就業人口增幅明顯放緩,下行風險加重。
最新數據顯示,最近三個月新增非農就業大幅放緩,平均每月僅增加2.9萬個職位,遠低於維持就業穩定所需的「均衡水平」。這種放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勞動力供給增長放慢,原因包括移民減少和勞動參與率下降。目前就業市場的供需雙方都在放慢,這種情況並不常見。鮑威爾形容當前狀況為「奇怪的平衡」——通常平衡是好事,但這次是供需都明顯下滑造成的平衡,且需求下降得更多,這也是失業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AI衝擊初現端倪
在記者會問答中,鮑威爾首次提及AI可能是招聘放緩的原因之一。他表示:「我們確實開始看到了一些影響,但這還不是主要驅動力。特別是在剛畢業的年輕人身上,這個現象可能更明顯。確實有可能,一些原本會雇佣大學畢業生的公司或機構,現在使用AI的能力比過去更強了。」
這一表態顯示Fed開始關注技術進步對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影響,儘管目前AI的衝擊仍在評估階段。
經濟預測全面更新:成長上調、通膨延後達標
GDP成長預期樂觀調升
Fed上調了今明後三年的GDP成長預期,顯示對經濟基本面的信心。具體而言,2025年GDP預期成長率從6月預測的1.4%上調至1.6%,2026年從1.6%上調至1.8%,2027年從1.8%上調至1.9%。
這種上調主要反映了AI帶動的企業投資活力。鮑威爾指出,現在在AI基礎建設和企業投資方面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量經濟活動,成為支撐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
通膨回落路徑更加曲折
通膨展望方面,Fed預測顯示通膨回落至2%目標的時程進一步延後。根據最新預測,PCE通膨率將在2025年達到3.0%,2026年降至2.6%,2027年進一步降至2.1%,直到2028年才能達到2.0%的目標。
這意味著美國通膨率在連續七年高於Fed目標後,還需要等到2028年才能首次達標。核心PCE通膨的預測路徑類似,2025年預期為3.1%,2026年為2.6%,2027年為2.1%,2028年達到2.0%。
關稅通膨壓力仍存但影響減弱
關稅傳導機制放緩
鮑威爾在記者會上詳細討論了關稅對通膨的影響。他表示,關稅通膨的傳導機制已經放緩,影響的力度也更小,「關稅通膨頑固地存在」的可能性降低。
根據Fed的分析,關稅對核心PCE通膨數據造成0.3-0.4個百分點的「貢獻」。但關稅傳導到消費者端的價格影響仍然非常有限,遠比預期的慢、幅度也小。
企業吸收關稅成本
目前大部分關稅並不是由出口國承擔,而是由出口商與消費者之間的中間企業承擔。這些中間企業大多表示,他們「未來一定會」把這些成本傳導出去,但目前還沒有這麼做。
貨幣政策前景:謹慎漸進的降息路徑

點陣圖顯示分歧明顯
最新公布的點陣圖顯示,19名聯儲官員對未來利率路徑存在明顯分歧。預測中位數顯示聯邦資金利率在今年底將為3.6%,2026年底為3.4%,2027年底為3.1%。
具體而言,九人預計今年還會有兩次降息,六人預計年內不會再降息,兩人預計還有一次降息,還有一人預計今年會降息五次(這是新進理事會的川普人馬Stephen Miran,即年內合計降息150個基點)。
風險管理式降息
鮑威爾將此次降息定義為「風險管理類型的降息」,強調這不是基於經濟嚴重惡化的預期,而是基於風險平衡的變化。他表示:「雖然風險也許還沒完全平衡,但正朝平衡方向靠近,因此這一變化值得我們調整政策。」
FOMC對降息50個基點呼聲的支持並不多,大多數委員認為當前情況不需要激進的政策調整。
金融市場影響與後續展望
市場反應相對平靜
此次降息決定完全符合市場預期,芝商所的期貨市場在會議前就預計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約為96%。會後公布的點陣圖顯示的溫和降息路徑也大致符合市場預期。
未來政策路徑的不確定性
鮑威爾強調「政策沒有預設路徑」,Fed將繼續採取「逐次會議、實時判斷」的策略。他指出,當前面臨的是「雙向風險」:就業有下行壓力,通膨又還沒完全受控,這意味著沒有一條「無風險」的政策路徑。
對於未來的政策調整,鮑威爾表示將密切觀察數據,特別是就業市場的變化。如果就業市場繼續惡化,可能會促使更積極的政策回應;如果通膨出現反彈,則可能放緩降息步伐。
政策重心的歷史性轉變
此次Fed降息標誌著貨幣政策重心的重要轉變。從過去三年主要關注通膨風險,到現在開始平衡考慮就業下行風險。
AI技術的快速發展開始對勞動力市場產生結構性影響,這為貨幣政策制定增加了新的複雜性。同時,關稅政策的通膨效應雖然存在,但傳導機制的放緩為Fed提供了更多政策空間。
展望未來,Fed將在就業支持和通膨控制之間尋求平衡,這一過程充滿挑戰但也為市場提供了相對可預期的政策框架。需要密切關注就業數據的變化,這將成為判斷未來政策走向的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