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 2025,商業空間早已不是單純的「功能性場域」;商空是一個品牌的故事舞台,一個讓顧客想停留、想分享的沉浸式體驗場。
2025 商業空間設計 的關鍵,在於讓空間會「自己說話
」——能創造流量,也能累積品牌資產。
① 永續材質:品牌信任的起點
永續不再是加分,而是基本盤。
- 綠色建材:再生木料、低 VOC 塗料、隔熱建材,降低碳足跡。
- ESG 實踐:節能空調、智慧照明,兼顧成本與社會責任。
- 自然介入:植栽、自然採光、水景,讓人身心放鬆。
👉 永續材質延長壽命,更替品牌加上一層「值得信任」的濾鏡。
② 品牌故事一致性:從門口到收據
漂亮的空間很多,但能讓人記住的,是「有靈魂」的設計。
- 品牌色彩與標誌:入口、菜單、帳單、包裝,視覺要一致。
- 故事牆:食材來源、品牌里程碑,讓顧客「逛」出印象。
- 服務 icon 化:親子友善、低碳飲食、無障礙設施,一眼看懂。
👉 一致的故事,才會在顧客腦中留下長久記憶。
③ 沉浸式體驗:五感共演
2025 的設計關鍵字是「沉浸
」。
- 五感體驗:氣味、音樂、光線、觸感層次分明。
- 沉浸設計:AR/VR、投影,讓顧客「走進故事」。
- 模組化配置:家具與隔間可快速調整,支援快閃與活動。
👉 有體驗感的空間,不只讓人回訪,更會自發打卡分享。
④ 智慧應用:空間會「自己調整」
科技已是設計的標配。
- AI+IoT:偵測人流、溫濕度,自動調整空調燈光。
- 數據收集:互動螢幕、智慧導覽,優化動線與展示。
- 數位無障礙:語音導引、點字設計、APP 整合。
👉 智慧設計,讓品牌專業度「被看見」。
⑤ 不同空間類型:餐飲 × 零售 × 辦公
餐飲:木紋+石材營造火鍋店的溫潤感;甜點店用淺木皮+黃銅件製造精緻氛圍。
*除了動線順暢,還要有 1–2 個打卡點。
零售:故事牆、轉角亮點、互動展示(如 AR 試穿),延長停留時間,也提高購買意願。
辦公:結合品牌色彩,區分專注與協作區,搭配隔音與福利空間,讓員工工作更有效率。
⑥ 設計大獎:趨勢的觀察窗口
- TINTA 金邸獎:鎖定 40 歲以下亞洲設計新銳,強調創新與社會責任。
- TID 台灣室內設計大獎:跨大中華區,聚焦永續、創新與文化連結,並具國際巡展能見度。
👉 兩大獎的作品,幾乎就是「永續 × 科技 × 體驗 × 文化」的最佳範本。
結語|設計是品牌最好的隱形武器
2025 商業空間設計,不是追求漂亮或新奇,而是能否:
傳遞品牌故事
建立情感連結
提升效率與社群擴散
同時回應永續與安全
當空間不只是「場地」,而是能創造記憶點的品牌資產,那就是競爭力的來源。
🏠 手作空間|您木作裝潢與室內設計的最佳解!
想打造符合 2025 商業空間設計 趨勢的餐飲店、零售空間或辦公室?
手作空間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