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菁華開示 -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在日常生活當中學什麼?學吃虧,這點比什麼都重要。不肯吃虧、不肯上當,那是什麼?那是執著。這個念頭不能放下的話,那我們往生是同居土,沒有辦法到方便土、到實報土。你要想往上提升的時候,萬緣放下,人家騙我、坑我,好事,我很感激,絕不在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就這麼修成的。

絕對不被外面境界動搖,心就平等。絕對不為外面這個境界去起七情五欲,七情五欲是染污,喜怒哀樂愛惡欲,外面境界現前,你起了這個心,被染污了。在境界裡面有高下的心,那就是不平等;沒有高下心,一律平等。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看任何一個眾生都跟看佛一樣,修平等心。


這樣子在日常生活當中天天練,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在練功。念頭才動,無論是高下的念頭,是七情五欲的念頭,那個念頭才動,「阿彌陀佛」。古大德所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是什麼?念頭是無始無明習氣,它怎麼不起?它要不起你不就成佛了嗎?你就不叫凡夫了,凡夫肯定起念頭。起念頭不怕,念頭一起馬上就覺悟,第二個念頭就換成阿彌陀佛,用一句阿彌陀佛取而代之,這是真念佛,這會念。

不會念的人那不行,不會念他還是有分別、有執著,那就是我們講的夾雜。懷疑、夾雜,不會念!會念的人沒有懷疑、沒有夾雜,用這一句佛號把自己所有一切念頭全都換過來,不起念則已,起念就是阿彌陀佛,這叫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是真功夫。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慧林無畏.金剛安樂
7會員
773內容數
歸依自心三寶: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2025/10/12
袁了凡先生,三十五歲遇到了雲谷禪師,命運就轉過來了。這是非常明顯的例子。他把他一生轉變命運這個事實真相,寫成文章流傳給後世,他是教訓兒子的。流傳給後世,可能他都沒想到,流傳後世這個功德太大了!他現在知道了。我們要能體會到,心善、行善,影響的面愈大,影響的時間愈長,福報不可思議。 這個福報就
Thumbnail
2025/10/12
袁了凡先生,三十五歲遇到了雲谷禪師,命運就轉過來了。這是非常明顯的例子。他把他一生轉變命運這個事實真相,寫成文章流傳給後世,他是教訓兒子的。流傳給後世,可能他都沒想到,流傳後世這個功德太大了!他現在知道了。我們要能體會到,心善、行善,影響的面愈大,影響的時間愈長,福報不可思議。 這個福報就
Thumbnail
2025/10/11
「若有眾生聞其光明,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這一段是說「聞佛光明之德」,我們現在沒見,我們現在在經上聽到,我們是屬於聞佛光明。「日夜稱說」,這是念佛。我們在經上,經絕對不是欺騙人的,經上所說的一定是真的,我們真念佛,真求生。「亦皆隨意所願,得生其國」,這是說我們在經典裡面聽經聞法,知道這回事情,相
Thumbnail
2025/10/11
「若有眾生聞其光明,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這一段是說「聞佛光明之德」,我們現在沒見,我們現在在經上聽到,我們是屬於聞佛光明。「日夜稱說」,這是念佛。我們在經上,經絕對不是欺騙人的,經上所說的一定是真的,我們真念佛,真求生。「亦皆隨意所願,得生其國」,這是說我們在經典裡面聽經聞法,知道這回事情,相
Thumbnail
2025/10/10
有一回,佛陀來到全是婆羅門種的一個國城。城主聽說佛的攝受力很大,受教化的人很多,內心十分惶恐,害怕婆羅門的教理會因而站不住腳,為了防止這個情況他預先發佈命令:「凡是供養佛、接受佛法的人,重罰五百銀錢。」大家見了法令,都捨不得這五百銀錢,所以當佛與弟子們一入城,家家戶戶都趕緊關上門。於是連續三日僧
Thumbnail
2025/10/10
有一回,佛陀來到全是婆羅門種的一個國城。城主聽說佛的攝受力很大,受教化的人很多,內心十分惶恐,害怕婆羅門的教理會因而站不住腳,為了防止這個情況他預先發佈命令:「凡是供養佛、接受佛法的人,重罰五百銀錢。」大家見了法令,都捨不得這五百銀錢,所以當佛與弟子們一入城,家家戶戶都趕緊關上門。於是連續三日僧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