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們,我是秋。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科幻小說,特別是一位我最近深深著迷的作家:布魯斯·斯特林(Bruce Sterling)。
走進賽博龐克的世界:當科技不再只是工具
你或許聽過「賽博龐克」(Cyberpunk)這個詞,它總讓人聯想到霓虹閃爍的城市、無所不在的虛擬網路,還有那些身處底層、與強大體制對抗的駭客。但布魯斯·斯特林的作品,卻將這個概念推向了更深、更具啟發性的層次。
他與好友威廉·吉布森被譽為「賽博龐克雙璧」,但兩人的風格卻大相逕庭。如果說吉布森筆下的世界是意識在數位海洋中迷航,那斯特林的作品,則更像是一場關於人類肉體與生物本質的極端實驗。《蜘蛛玫瑰》:一朵在孤獨中盛開的科技之花
我最近讀了斯特林的短篇小說《蜘蛛玫瑰》,這部作品讓我久久無法忘懷。它描寫一位在天王星軌道上獨居的老婦人,如何利用科技改造自己,並在絕境中與她的寵物建立起奇異的連結。
最引人深思的是,這部作品後來被改編成動畫《愛、死亡與機器人》系列,並在結局上做了大膽的改動。
- 原著裡:女主角在資源耗盡時,選擇將她的寵物吃掉,並融合其基因,從而進化成一種全新的混合生命體。這個結局冰冷而殘酷,卻充滿了對「人性邊界」的叩問:當為了生存必須拋棄情感,甚至徹底重塑自我時,你還是「你」嗎?這種「孤獨、極端、自我重塑」的張力,強烈地展現了科技對人性的挑戰。
- 動畫裡:結局改為寵物吃掉女主角,強調的是「愛與犧牲」的象徵意涵。這個轉變無疑讓故事變得更溫暖,也更容易引起大眾共鳴,但或許也軟化了原著所呈現的那種冷酷哲學探索。
這兩種結局沒有對錯,它們只是從不同角度詮釋了同一個故事。一個是「為了生存可以捨棄一切」的極端,另一個則是「愛可以超越死亡」的救贖。
我的思考:科技如何改變我們?
斯特林的作品總讓我想起一句話:「你不是在創造未來,就是在被未來改變。」
在我們的生活中,科技無處不在。從AI生成文章,到大數據分析我們的習慣,再到越來越普遍的數位植入物,我們也正走在一個「塑造者/機械師」的世界裡。我們如何選擇,如何平衡科技帶來的便利與它可能造成的異化,這是一個需要我們每個人去思考的課題。
《蜘蛛玫瑰》提醒我,科技不只存在於外在的裝置與網路,它也正在改變我們的內在,影響我們的選擇與本質。你對科技與人性的關係有什麼想法?
你更喜歡《蜘蛛玫瑰》原著的冷酷結局,還是動畫裡的溫暖版本?在【留言】 與我分享你的看法吧!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也別吝嗇給我個 【愛心❤️】 ,這是我持續分享的動力!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這個「生活勇者」的分享,也別忘了 【追蹤】 與 【訂閱】,讓我們一起在變強的路上互相扶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