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s 娛樂隨筆|Extra2 開箱心得
在小坪數空間裡,書櫃總是不夠。這時候,一台能裝下數百本書的電子書,就變成救星。

這篇純分享我最近用來看書的 momoBook 7 吋彩色電子書。不是業配,單純記錄幾週以來的真實使用心得,因此優點、缺點都會寫;我沒用過其他牌的電子書,所以不做橫向比較,只談我自己與它的相處。住在空間寶貴的台灣,小小一本、能把書「收在裡面」的閱讀器,確實解決了不少收納焦慮。
為什麼會入手:讓客廳少一排書也不內疚
我是透過 台哥大企客方案換到這台。幾週下來,momoBook 的定位對我來說很清楚:輕巧、好帶、能安靜地長時間閱讀。對只想好好看文字(偶爾看彩圖)的人,它提供了一個不打擾的入口
對我來說:閱讀器的價值,不在規格表,而在你願不願意每天打開它。
顯示與手感:刷新可以接受、色彩不刺眼
做顯示器相關產業的我,知道電子紙在刷新率與色彩的技術上還有很大進步空間。而 momoBook 的實際體驗是:翻頁流暢度可接受、不至於卡頓;彩色顯示偏柔和、長看眼睛不累。比例調整、劃線註記的基本功能都有。
對於電子紙這種反射式顯示器,雖然看起來比較不易疲倦,但若燈光不足就幾乎無法閱讀。這點 momoBook 附帶的前光源剛好解決了,夜裡不用再搬一盞燈。手感方面,機身與附贈保護套的質感也不錯,單手久握也不酸。

生態與同步:momo 會員的加分題
系統面,momoBook 與 momo 電子書城綁得很緊:在 momo 購買、在機器上看;搭配 momoBook App,閱讀進度與書籤能在手機與閱讀器間同步——外出不想帶機器,用手機也能接著讀。
另外,每月還有提供一本**「9 元書」**的活動,可以慢慢累積收藏。若方案內含或自行訂閱 閱讀包(訂閱制),書目會像 Netflix 一樣定期更新;開通通常要等約一週才生效,之後就比較不會有「沒書可看」的焦慮。

我遇到的缺點:封閉生態、書庫少、閱讀包體驗割裂
最大痛點其實就兩點:封閉、書庫少。momoBook 目前只能讀 momo 商城買的書,如果書夠多這還不算問題,但偏偏書庫量又相對有限——不少我想找的書在 momo 上沒有,卻能在博客來等平台找到電子版。這兩個問題疊加,變成「很多想看的書在這裡看不到」。
其次是 閱讀包體驗:閱讀包內的書不能加入書庫,也不會像買斷書那樣留下完整閱讀紀錄。換句話說,你看到一半如果跳出去,或是別人拿去看別的書,下次要再回來就得先在閱讀包裡重新搜尋,還要靠標籤回到上次位置;這段流程很打斷心流,所以我後來比較少用閱讀包。我認為再好的內容,也需要順手的途徑。
小 Bug 與電子紙習性:能接受,但希望修
momoBook 支援自動旋轉(直向/橫向),一般使用很方便;但如果短時間連續觸發多次旋轉,常會遇到畫面無限轉圈的狀況,這時螢幕怎麼點都沒用,只能用實體鍵關機解決。這應該是韌體或感應上的暫時性問題,期待之後能改善。
至於殘影/拖影,這是電子紙共通特性。momoBook 有不同的刷新模式(快刷/清晰等),我多半用快速刷新,偶爾會看到殘影,但對我閱讀不太造成影響;要更乾淨就切到清晰模式。
生活場景:讓閱讀回到日常
我現在的搭配是:在家時用閱讀器專心看書,寫心得或查重點時,則用手機 App 打開標記部分。電子紙那種「像紙的反射光」讓眼睛在長時間閱讀時更放鬆,而手機的快速刷新率則方便我快速切換與查找。空間上,客廳也因此少了幾疊紙書,視覺更加乾淨簡單。
當書不再佔空間,閱讀反而佔了生活的中心。
一句話總結:能「讓你願意天天打開」就值得
若你本來就是 momo 的用戶、生態對你友善,momoBook 會是輕巧、穩定的閱讀工具;如果你重度依賴跨平台或特定書城,封閉書庫就是你需要先想清楚的現實。對我而言,體感不錯,只是書庫量還是希望再多一些。
推薦對象
- 想以最少占空間方式收藏與重讀的人
- 習慣在 momo 生態購書、需要手機/閱讀器同步的人
- 對彩色電子紙有興趣、但以閱讀文字為主的使用者
對我來說,momoBook 是一台稱職的閱讀工具——不驚艷,但安靜好用。如果你主要在 momo 生態,體驗很完整;但若你想跨平台或追求更大書庫,這點要先想清楚。
—— Simon's 娛樂隨筆 Extra2 |開箱心得
📷 圖片來源:momo 官方商品頁面,僅作心得分享用途。
延伸購買
想入手?參考以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