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停損的痛」,不是在當沖,而是在波段投資。
那時候我對某一檔股票很有信心,研究了基本面,也看好它的產業。買進之後,前幾天走勢平穩,我甚至還想著:「這應該是一筆安心的投資。」
但市場從來不會照著你的劇本走。股價開始一路往下跌,我一開始安慰自己:「只是小回檔,等等會上去。」結果跌幅越來越大,心裡卻越來越慌。每天打開對帳單,就像在看自己的信心被一點點磨光。
最後,我還是照事前設定的停損價砍出。雖然只賠了一成不到,但那一刻比大賠還難受。因為這檔股票,原本是我認為「穩穩的波段」。
那次經驗,讓我學到三件事:
- 1️⃣ 停損不是認輸,而是保護本金 就像安全帶不是為了讓你開得更快,而是避免意外時讓你活下來。
- 2️⃣ 小虧不出,大虧跑不掉 如果當時我硬撐,最後可能是兩三成的虧損,那會拖垮我的心態。 守不住底線,帳戶就守不住。
- 3️⃣ 紀律比判斷更重要 再多的研究都不保證正確。 但有紀律,至少能確保你在錯的時候不會全軍覆沒。
波段要怎麼停損?
- 技術面:跌破重要支撐(週線/日線關鍵位置)。
- 資金控管:單一持股虧損不超過 7–10%。
- 心態面:如果一檔股票讓你「每天睡不安穩」,那就是該停損的訊號。
- 停損點不是等股價跌下去才想,而是進場之前就要設定好。
現在回頭看,那次停損救了我,因為它提醒我: 投資不是一檔股票的輸贏,而是能不能長期活下來。 市場裡,每一次勇敢的停損,都是在為下一次機會保留籌碼。
慢慢理財,也是慢慢生活。──Y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