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島日誌EP3:加鹽的清冰最對味】

更新 發佈閱讀 15 分鐘

時間:2025/6/9 + 2025/8/15

地點:新竹縣竹東鎮

關鍵字:資源莊、鑛山學校、日本帝國石油、中油、古蹟自燃


山坡上的紅磚牆

在竹東閒晃時,我無意間被一堵沿著山坡蜿蜒而上的紅磚牆吸引。高過頭頂的磚牆,為牆堵內的世界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我踮起腳尖、伸長手臂用手機拍了幾張照,只見手機拍到許多堆積在圍牆內,似乎已棄置的油罐(安裝在油罐車上的儲油容器)。 

走著走著,終於看到連續的圍牆露出一處開口,看來是園區的入口。從大門望進去看不出什麼端倪,只見警衛室裡一位嗑著瓜子的老先生,瞧了我幾眼,又繼續回到瓜子的世界。倒是大門口立著幾根旗杆,左右圍牆上也各有一面看板,淺藍的底色襯著大大的幾個字「資源莊冰店」。 

資源莊大門與襯著藍底的看板

資源莊大門與襯著藍底的看板

由於走來的路上已看到一條「資源街」,不遠處又有一棟名為「資源大第」的社區大樓,讓我更想對圍牆內的「資源莊」一探究竟。究竟這個地方的資源是多麼豐厚,才會處處都以「資源」命名?衝著這股好奇心,以及正值初夏對冰棒的可望,我吸了一口氣,上前詢問一臉木然的老警衛。 

警衛先生一開始連窗戶都不想打開,揮了揮手示意我離開。但大概是環島第一天滿腔熱血,我還是厚臉皮地湊到窗戶前,比手畫腳搭配誇張的嘴型問他「請問這是什麼地方?」警衛打量了我一下,唰──地一聲打開窗戶,吐出三個字「中油啊」。趁他關上窗前,我趕緊再指了指旗子,追問冰店是不是在園區裡。「今天關了」說完他便拉上窗戶,再度揮手要我離開。 

沒能吃到中油園區裡冰品的這股惋惜情緒,成為我後來八月再訪竹東的其中一個動力。再訪時我已做足功課,在正確的時間抵達,準備一啖我最愛的桂圓糯米冰棒。這次我只跟警衛點了點頭,便有模有樣地學起附近居民,自在地進入園區。



▲ 全套公設+公托

進入園區內,除了冰店所在的禮堂,其餘方向皆不允許通行。但其實資源莊的佔地面積達16甲之大,是過去中油員工的宿舍。在中油接手這片土地之前,這裡是日治時期臺灣礦業所竹東礦場的宿舍。早在日治時期,這片偌大的宿舍區,就已是一應俱全的獨立住宅區。為了讓開採油氣的員工放心工作,這片住宅區裡除了職員、單身與眷屬宿舍外,還有理髮廳、醫務室、供應社(福利社)、公共澡堂、兒童育樂所(幼兒園)、圖書室、籃球場、與溜冰場等,儼然是一個獨立運作的小社區。如果從現代買房的角度來看,住在這裡簡直擁有全套豪華公設與公托服務!(推薦閱讀:踏尋竹東時代記憶 老市場與科技搖籃的交錯歲月 - 台灣光華雜誌) 

二戰後中油接收竹東礦區的事業,同時也保留了宿舍生活區的機能,並將部分公共設施對外開放。附近居民也能到福利社採買日用品,或到冷飲部吃冰,是許多竹東人共同的回憶。我造訪的那天,除了零星幾個外地旅客,其他買冰的客人明顯都是在地人,或熟門熟路地買完冰趕著去工作,或在買完冰後自在地拉張椅子坐下,靜靜地吃完冰後離去。



▲ 教印尼文的鑛山學校

站在販售冰品的大禮堂中間,我一邊吃著冰棒,一邊讀著背板上的文字與照片,遙想這偌大的園區曾經的樣貌。禮堂的位置,過去曾是日治時期竹東礦場的校舍。當時日本政府因為太平洋戰爭,軍用油品需求大增,而派駐大量油井鑽探人員到南洋。臺灣竹東礦場的油礦技術人員,霎時短缺。日本政府因而在昭和18年(西元1943年)成立了「日本帝國石油台灣鑛山學校」,在台灣培訓鑽井人才。(參考資料:竹東油田百年記憶:林鎮烈與台灣能源發展

「鑛山學校」裡除了訓練基礎鑽井技術,還教授劍道柔道、操練體能,並培訓印尼文,以利後續將培訓好的人才派往印尼。不過這批鑛山學校的人才,後來並未派駐印尼。因為鑛山學校成立的第三年,日本便因長崎與廣島的兩顆原子彈而投降,這批受鑽井培訓的青年,反而因此逃過一劫,無需派往南洋前線。(參考資料:逆時光 尋油人~ 上山下海打油鑽井 傳奇故事再現 (4K)

 當時的台灣,除了作為人才培訓與輸出地,也是連接日本「內地」與南洋重要的中繼站 (沒錯,日治時期日本是台灣的「內地」)。過去在歷史課本上常讀到,台灣是軍國主義時期的日本,往南拓展「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基地」。如果以臺灣的油氣產業為切面,確實能窺見那個時代的世界情勢。例如台灣作為提煉原油的站點,會負責將印尼、馬來西亞或菲律賓油田開採到的原油,加以提煉,而後再將成品運回日本。另外,台灣也因為中繼站的重要補給角色,在二戰期間飽受美軍及其友軍(英國、澳洲等)空襲。(參考資料:運籌帷幄者︰六燃時期的日籍廠長們空襲福爾摩沙:二戰盟軍飛機攻擊台灣紀實



與油氣同興衰的聚落

雖然戰事影響深遠,竹東礦區的緣起與結束,卻與二戰沒有直接關係。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日本政府在開鑿竹東水圳的隧道時意外爆炸,才發現當地擁有天然氣資源。為了確認地底是否有石油,竹東礦區於昭和九年(西元1934年)三月開鑿竹東礦區的一號井。同年五月,井深鑽至地下300公尺時,因為探採到天然氣而引發大火,經過36天才成功撲滅。據說當地老人家直到現在都還記得,竹東曾經燒了超過一個月的熊熊烈火。火勢之大,讓大半夜的竹東仍然一片明亮。(參考資料:竹東油田百年記憶:林鎮烈與台灣能源發展

而竹東礦區的結束,則是因為多次工安意外,造成油氣資源耗竭,中油便在民國54年(西元1965年)將礦區改為鑽井機件保養工廠。日治時期的竹東礦區宿舍,也在中華民國政府來台後,改名為「資源莊」宿舍。後來中油將大片日式檜木宿舍拆除,並於1980年代,在舊資源莊一旁的山坡上,蓋了「新資源莊」,供中油員工住宿。(參考資料:逆時光 尋油人~ 上山下海打油鑽井 傳奇故事再現 (4K)) 

昭和9年,竹東礦區大火連續燒了36天(照片攝於資源莊禮堂冰店)

昭和9年,竹東礦區大火連續燒了36天(照片攝於資源莊禮堂冰店)

當代的台灣有九成以上石油與天然氣能源都來自進口,實在不太容易想像台灣過去曾經有多個地方,能夠自產石油與天然氣。甚至曾在日治時期,一年內便開採出約台灣目前單年度總石油用量一半的原油。竹東礦區油氣資源的發掘與消耗,牽動了附近聚落的興衰。就像台灣許多礦坑聚落一樣,如今鉛華洗盡,除了面臨產業停滯、青壯年人口外流的問題,曾經能夠凝聚認同的記憶與文化,也在開發至上的浪潮中,變得零散破碎。(參考資料: 歷史趣聞 井噴石油台灣島《員崠里故事》

面對產業、人口與在地文化等議題,地方上曾出現不同的呼聲,有人提議將這個曾經熱鬧完善的多功能社區,改成社宅用地。另外,也有民眾於去年(2024)一月,將資源莊內兩棟珍貴且具地方特色的建築,提報文資列冊。這兩棟建築分別是我購買冰棒的大禮堂,與過去的福利社/冰店。兩者的共同特色是屋架都使用採油的油管搭建,且福利社/冰店為日治時期建造,已有90年歷史。(參考資料:竹東資源莊原址選為社宅基地 地方盼趕快蓋帶動人口成長中油資源莊冰店一夕付之一炬 朝電器因素調查 文資提報人盼修復

2024年三月,新竹縣文化局確認將兩棟建築列冊追蹤,但同年五月,福利社因不明原因起火燒燬,這也是為什麼冰店現在移至沒有遭祝融波及的大禮堂。新竹縣文化局在會勘後召開審議會,認為燒毀的福利社,主要結構損壞程度大,因此決議不予修復,並從文資列冊中移除。(註:「列冊」指的是建築在經民眾提報為「具有成為文化資產的潛力」,但尚未進入正式審查,政府用以紀錄的行政程序。)(參考資料:新竹縣第三屆 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史蹟及文化景觀審議會 第 3 次會議 會議紀錄

看著眼前焦黑的木造樑柱,斷的斷、倒的倒,心情很複雜卻不陌生。因為這看起來又是一起文化資產在列冊後便慘遭不測的案例。第一次關注到這個議題,是大約10年前看到台中的鐵道宿舍群因不明原因起火,才首次聽聞「古蹟自燃」的怪現象。台灣有許多古蹟,都難逃突襲拆除或不明原因自燃的命運。雖然警察機關在調查後常「排除人為因素」,但一而再、再而三發生古蹟莫名被毀,且毀壞後常搖身一變成為新建案所在地,真的很難不讓人聯想到「自燃」的背後,或許其實是「人為縱火」。


許多古蹟自燃的時間點,是在列冊後、審查前。這段等待進入審查前的時間,對古蹟而言是最容易被視為眼中釘,卻最缺乏法律保護力的階段。列冊後的古蹟,一旦進入審查,便會成為「暫定古蹟」。暫定古蹟被視為正式古蹟,享有同等法律保護效力,差別只在於暫定古蹟的身份,最長只能維持一年。如果審查通過,該建築便會成為不能隨意修整、拆除,或買賣的「文化資產」。對某些所有權人以及多數建商和房地產業者而言,一棟建築登錄為文化資產,是一件需要極力避免的事情。

為了避免建築進入甚至通過文資審查,列冊後、審查前的這段空窗期,自然就成為「古蹟自燃」最完美的時間點,因為僅僅列冊並無法讓建築取得古蹟應有的法律保護力,破壞者不會因文資法而承擔刑責與罰金。也就是說,在這個時間點破壞建築、使建築失去成為文化資產的潛力,是成本最低的選擇。

針對這個議題,「圖文不符」這間公司曾以非常有創意且用心的方式,設計了一款遊戲「全能古蹟燒毀王」。透過不同「燒毀師」的角色選擇,玩家能置身不同故事線中,近距離看到台灣各地古蹟曾經的風華、毀損的過程,與現址狀況。遊戲同時搭配淺顯易懂的網頁文字,解釋古蹟自燃現象背後的原因、相關法規,並建立台灣歷年遭破壞的古蹟地圖。非常推薦讀到這裡的大家,點擊下方連結,玩玩這款小遊戲,相信玩完之後,未來在看到古蹟或相關議題時,會有更深刻的感受。(推薦閱讀:台北市那些曾「列冊追蹤」的文化資產,後來怎麼了?文資防災四年有成?老屋「自燃」的病灶與防範


▲「資源莊」命名之謎

至於中油為什麼將竹東礦區改名為「資源莊」,除了自行腦補、望文生義地認為此地資源頗豐,我實在難以憑藉自己有限的人生經驗,找到合理的解釋。回家後我四處查詢,終於在中油的歷史扉頁上,找到一絲線索。

中油於民國35年(西元1946年)成立於上海,隸屬於當時的行政院「資源委員會」,而後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臺。中油成立之初,主要是為了整併國民政府的四大業務,包括甘肅油礦局、四川油礦探勘處、中國東北的石油產業,與當時剛從日本政府手中交給中華民國管理的台灣石油產業。(參考資料:台灣中油台灣中油歷史沿革

中油隸屬的資源委員會,前身其實是成立於民國20年(西元1931年)的國防設計委員會。該委員會之所以出現,是因為當時的國民政府,為了長期對抗日本,需要調查全中國的資源與重工業的情況,以應國防需求。(參考資料:資源委員會檔案

時過境遷,資源委員會早已不復存在,業務也已轉移至經濟部國營事業司。但曾經隸屬於資源委員會的中油(原名「中國石油」,2007年改名為「台灣中油」),其商標中仍然可見一個「資」字,默默地反映當年成立時 ,二戰的大時代背景。(參考資料:曾被燒掉的天然氣,如今價值千億!揭中油探勘史,小島如何拓展國-ESG永續台灣【冷知識週刊】第七十八號:中油 LOGO 上的「資」是什麼意思?

 資源莊的命名之謎,隨著我對中油過往的了解,逐漸明朗。誰能料想到,重複出現的「資源」兩字與想吃冰棒的心,竟能帶我窺見這座島嶼上的人民,如何經歷政權來去,並再次體會到,台灣如何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像一葉小船般,被捲入一波又一波歷史浪潮中。

除了中油,過去台糖、台肥與台電也都曾隸屬資源委員會,因此這幾個國營事業的商標,都能看出與中油相似的元素,例如商標外圍的三個同心圓圈。這三個圓環象徵的是國營事業的使命,也就是緊密結合消費者、公司與國家三者。台肥與中油同樣在商標中保留了「資」字,而台糖商標中的「資」已由象徵成長的三角形取代。下次看到這些國營事業的標誌時,不妨多停留幾秒,觀察一下這些平時不會特別留意的歷史痕跡。希望大家也能從這些生活中的冷知識中,體會到滿滿的樂趣!(參考資料:為何中油商標底下有個「資」字?台灣肥料公司高雄廠產業工會會旗台電LOGO的小歷史:原來外圍的三個圓圈代表這個意思!台糖鐵道標徽


神秘的鹽巴盒

文章的最後,想跟大家分享資源莊禮堂內,每張桌上都可以看到的鹽巴盒。起初我還以為盒子裡裝的是糖,讓愛吃甜的民眾自己撒在冰品上。但走近一看,掉落在桌上的白色結晶顆粒較小較細,看起來反而是鹽巴。

好奇之下,我向賣冰的櫃台阿姨詢問一番,確認盒子裡裝的是鹽。阿姨還特別強調,鹽不是用來搭配冰棒的,是撒在清冰上吃的。聽到當下我聯想到國小自然課冰加鹽降溫的實驗,心裡想著「難道是清冰比較容易融化,需要加鹽延後融化的時間嗎?」

再多聊了一兩句才知道,原來不是降不降溫的問題,清冰加鹽是資源莊習慣的在地口味!阿姨說從日治到中油時期,每天在這裡揮灑汗水的鑽井人員,或許是因為需要補充鹽分,所以一開始發明了加鹽這種吃法。誰曉得吃著吃著,就變成在地人相傳的經典口味,不加鹽的清冰反而少了那麼一味。「加鹽吃起來才會甜啦!」阿姨這麼說。

這讓我想到家鄉盛產的鳳梨。老一輩吃鳳梨時,總是說需要「捋鹽 luah iâm(抹鹽)」,鳳梨才會更甜更好吃。鳳梨加鹽除了能襯托出甜味,另一個原因是,鳳梨會變得更不咬口。那是因為刺激口腔黏膜的鳳梨酵素,會因為鹽巴而降低活性。長久下來,長輩切削鳳梨時,總會拿一盒鹽巴,像是洗澡時塗抹沐浴乳般,把每塊鳳梨都抹上一層鹽。避免咬口的這個原因不一定成功流傳了下來,倒是鹽巴幾乎已成了鮮嫩甜口的代名詞,沒有鹽巴的鳳梨就不會是好吃的鳳梨。(參考資料:鳳梨用水洗易嘴破是真的!4原則選對香甜不咬舌的鳳梨

啃著手中的酒香桂圓糯米冰棒,我看到遠處一位吃著清冰的阿公,俐落地打開鹽巴盒、挖了一小撮鹽倒在裝清冰的紙杯中,桌上不小心灑了一片白。看著他默默地一口接一口,實在很好奇他跟資源莊有什麼樣的緣分、吃著清冰的時候心裡想著什麼。離去之前,我順手拍下了鹽巴盒的照片。看著盒子周圍的鹽巴結晶,我聯想到曾在這偌大的園區內,揮灑汗水的歷代台灣人。這片園區對他們來說,或叫帝國石油株式會社的竹東礦區,或叫中油的資源莊。但可以確認的是,這裡是他們曾經投入青春體力,推動竹東乃至台灣油氣產業發展,並凝聚在地驕傲與認同的證明。


※上一篇日誌裡提到這篇會分享客家「洗衫坑」的故事。礙於篇幅與出稿速度,我在「洗衫坑」的見聞,將留在下一篇日誌中分享。感謝等待,也敬請期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練習感受、書寫與反思的小天地
0會員
3內容數
期許自己成為溫柔、有智慧、有勇氣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跟團 / D4 / 台東森林公園 - 正氣路商圈 - 藍皮解憂號
Thumbnail
跟團 / D4 / 台東森林公園 - 正氣路商圈 - 藍皮解憂號
Thumbnail
屏東的炎熱夏天,一直以來都是南部人的熱暑之地,每當熱暑來臨的季節,都會想要吃上一口涼涼的冰來做享受,而現代人的觀感是,除了夏天吃冰要吃的消暑,品質、口味、題材及衛生也要顧到,故今年的2024年,來了這個涼夏季,讓大家想手一下南部的風情。
Thumbnail
屏東的炎熱夏天,一直以來都是南部人的熱暑之地,每當熱暑來臨的季節,都會想要吃上一口涼涼的冰來做享受,而現代人的觀感是,除了夏天吃冰要吃的消暑,品質、口味、題材及衛生也要顧到,故今年的2024年,來了這個涼夏季,讓大家想手一下南部的風情。
Thumbnail
沿著193縣道前往花蓮光復,看稻田與山脈交織公路風景、探索小鎮風光。再經由台11甲(光豐公路)到豐濱、長濱真柄的情人沙灘,中午買了暉哥生魚片當午餐,再到安通溫泉飯店泡湯,返家後再進行菠蘿蜜的神聖剖瓜儀式,就是今天這一天的行程。
Thumbnail
沿著193縣道前往花蓮光復,看稻田與山脈交織公路風景、探索小鎮風光。再經由台11甲(光豐公路)到豐濱、長濱真柄的情人沙灘,中午買了暉哥生魚片當午餐,再到安通溫泉飯店泡湯,返家後再進行菠蘿蜜的神聖剖瓜儀式,就是今天這一天的行程。
Thumbnail
大坡池早餐~台糖牧野渡假村~達谷梵秘境~關山臭豆腐午餐~玉里橋頭麵(寶貝肉)晚餐~菁菁青草茶
Thumbnail
大坡池早餐~台糖牧野渡假村~達谷梵秘境~關山臭豆腐午餐~玉里橋頭麵(寶貝肉)晚餐~菁菁青草茶
Thumbnail
新築窟Hsinchuku是老宅復興入亞洲蔬食新創意,體驗現代與歷史融合的獨特魅力,位在新竹客運轉運站附近,離新竹市立動物園還有玻璃工藝博物館等很近,吃飽可以去逛逛走走。
Thumbnail
新築窟Hsinchuku是老宅復興入亞洲蔬食新創意,體驗現代與歷史融合的獨特魅力,位在新竹客運轉運站附近,離新竹市立動物園還有玻璃工藝博物館等很近,吃飽可以去逛逛走走。
Thumbnail
臺南市南區 地點: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 日期:2024/03/31
Thumbnail
臺南市南區 地點: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 日期:2024/03/31
Thumbnail
照片+影片 來新竹香山賞蟹 和尚蟹成群結隊
Thumbnail
照片+影片 來新竹香山賞蟹 和尚蟹成群結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