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性的生活觀察:在日常中探索自我、伴侶與工作的意義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2025/9/25 (四) 隨性的生活觀察 今天沒什麼特別想寫的,就想到哪寫到哪吧。有時候我覺得這樣的日子反而最有趣——沒有預設的框架,就像拿著放大鏡在自己的生活裡到處晃悠,看看會發現什麼。 跟自己的關係:那種微妙的自我照顧平衡 最近我發現,我對自己還挺不錯的欸。怎麼說呢...就是那種會在該推自己一把的時候不手軟,但也會在需要溫柔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擁抱。每天早上起床,我都會問問自己:「今天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努力讓行為跟這個內在的聲音保持一致。 說起來,這種「內在對齊」的感覺真的很棒。就像...嗯,怎麼形容呢?就像你終於找到了一首歌的完美節拍,然後整個人都跟著那個節拍在走。很踏實,很平靜。 運動這件事真的是我的救星。每次從健身房出來,或是跑完步,那種身心都被重新整理過的感覺...真的很明顯。心情會變得特別乾淨,像是剛洗過的玻璃窗,什麼都看得清楚。這個習慣我真的要繼續保持下去。 不過呢,我也不是什麼完美的人。這幾天又開始偷偷摸摸地吃Twix mini巧克力了。每次撕開包裝紙的那一刻,心裡都有個小小的聲音在說「又來了...」但手還是停不下來。我在想,這種放縱背後到底是什麼在驅動?是因為壓力?還是我大腦裡的某種獎勵機制在作祟?這個小謎團,改天得好好研究一下。 跟江的關係:平淡中的深刻(我想是這樣吧) 我和江現在的狀態...該怎麼說呢?就是很舒服。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也沒有什麼戲劇性的轉折,就是那種「日子靜好」的感覺。有點像是兩個人坐在同一艘小船上,各自看著不同的風景,偶爾分享彼此看到的東西。 但說真的,我好像不太會「品味」伴侶關係這件事。每次想要仔細觀察我們倆的相處模式,腦袋就有點空白。是因為太習慣了嗎?還是我缺乏某種觀察的角度?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第一次用顯微鏡看植物細胞的經驗。一開始什麼都看不清楚,調了老半天焦距,突然間整個世界就清晰起來了。也許我需要找到觀察關係的「焦距」? 所以我給自己出了個作業:「觀察伴侶關係的幾個面向」。也許下次我可以從溝通方式開始?還是從日常的小互動?總之,這是個值得深挖的主題。 跟工作的關係:豐盛感帶來的困惑 最近跟工作的關係...怎麼說呢,有點微妙。 以前那種「為了生存而努力」的焦慮感,好像正在慢慢消散。就像是某個一直在背景播放的緊急音樂突然停了,周圍變得很安靜。我開始有一種「豐盛」的感覺——不是說我變得特別有錢,而是那種「我好像不需要為了錢拼命了」的感受。 這個轉變讓我有點不知所措。因為以前的動力很簡單啊:賺錢、生存、讓生活更好。但現在呢?現在的動力變成了什麼? 我想起那句話:「當你不再為了麵包而工作時,你為了什麼而工作?」我想我的答案還是很清楚的——我還是想對這個社會產生一些貢獻和價值。我不想變成那種「坐擁錢財卻無所作為」的人。但具體要怎麼做?怎麼平衡?我還在摸索中。 這讓我想到另一個觀察主題:「工作對我來說到底是什麼?」是自我實現的途徑?是服務社會的方式?還是...其他什麼更深層的東西? 今天的小發現 寫到這裡,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我給自己出了兩個觀察作業。一個是關於伴侶關係的,一個是關於工作意義的。好像我的大腦已經自動進入了「探索模式」,開始主動尋找那些平常沒有深入思考的角落。 也許這就是隨性觀察的意外收穫吧——你永遠不知道會在哪個轉彎處遇到值得思考的問題。有時候最深刻的發現,就藏在最平凡的日常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alalin的沙龍
0會員
12內容數
Lala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4
分享兩個成功經驗:透過引導式溝通賦能他人,並運用543感官技巧解讀自身負面情緒,找回身心平衡與平靜。文章闡述有效的溝通技巧與情緒管理方法,並強調傾聽自身需求的重要性。
2025/09/24
分享兩個成功經驗:透過引導式溝通賦能他人,並運用543感官技巧解讀自身負面情緒,找回身心平衡與平靜。文章闡述有效的溝通技巧與情緒管理方法,並強調傾聽自身需求的重要性。
2025/09/23
許多人容易因選擇過多或過少而陷入困境,感到焦慮和停滯。本文探討選擇困境的根本原因在於不清楚自身需求,並分享透過冥想、寫日記等方式,聆聽內心聲音,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選擇,找回人生方向的方法。
Thumbnail
2025/09/23
許多人容易因選擇過多或過少而陷入困境,感到焦慮和停滯。本文探討選擇困境的根本原因在於不清楚自身需求,並分享透過冥想、寫日記等方式,聆聽內心聲音,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選擇,找回人生方向的方法。
Thumbnail
2025/09/22
分享一套行之有效的客戶追蹤系統,從最初的不確定到建立穩定流程,並探討如何優化系統名稱、記錄設計脈絡,讓系統更有效率、更人性化,也更能體現工作的價值。
Thumbnail
2025/09/22
分享一套行之有效的客戶追蹤系統,從最初的不確定到建立穩定流程,並探討如何優化系統名稱、記錄設計脈絡,讓系統更有效率、更人性化,也更能體現工作的價值。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