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說今年想去參加「惠特比哥特節」(Whitby Goth Weekend, 簡稱 WGW),
勾起了我的對惠特比的回憶。

我只是被北約克荒原鐵路所吸引,而終點站正是惠特比。
惠特比港(Whitby Harbour)


走出車站,映入眼簾的便是船與海盜的氛圍。
海盜我是沒遇到,但我遇到空中的海盜,
拿出自己做的三明治,邊走邊吃,
忽然右肩頭一個鳥爪重擊,
海鷗叼了我手上的三明治,
他沒有叼走,但打落在地,我也沒得吃了。
199 Steps(聖瑪麗教堂階梯,The Church Stairs)
惠特比的主要景點需要爬一個長長的樓梯。
中世紀時建造,最初作為朝聖之路,信徒需步行登上修道院。
登上台階後可以俯瞰惠特比舊港、北海與小鎮的紅瓦屋頂,視野非常壯觀。

海濱與教堂墓碑的交錯,特殊的景緻也成為德古拉文學中的一抹濃色。

聖瑪麗教堂(St Mary’s Church)
個人覺得聖瑪麗教堂外觀比內裝好看,

內裝偏樸實,教堂建於 12 世紀,內部仍保留古老木製長椅。

惠特比修道院(Whitby Abbey)
惠特比修道院最初於西元657年創建,相當符合早期修道院選址的原則:遠離塵囂以便靜修、象徵與上帝的聯繫,同時靠海又便於有限的交通與物資交流。
現存的遺跡主要是13世紀所建的哥德式建築,以尖拱與高聳牆體著稱,矗立在懸崖上,俯瞰北海,景色壯麗而蒼涼。

這裡雖然位於偏僻的懸崖上,但在英格蘭宗教史上影響深遠,664年的「惠特比會議」決定了英格蘭教會遵循羅馬傳統。
修道院曾在9世紀維京人入侵時遭到摧毀,但11世紀由諾曼人重建,13世紀則發展成今日所見的宏偉哥德式建築遺址。最終在1539年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期間被關閉並荒廢,成為如今令人驚嘆的廢墟景觀。

如果時間不夠,可以選擇遠眺的方式欣賞,不需要買票入場。
繞著外牆行走,可以欣賞到遺址的各個面向。


海濱走走
看完了教堂和修道院,可以往另外一半邊走去,
除了吹吹海風,能遠眺崖壁和建築。



在教堂與修道院另外一岸,這裡還有一些散落的小景點:
庫克船長紀念碑
庫克船長是地理大發現時期的重要探險家,銅像紀念他早年在惠特比船廠的學習經歷,也見證了惠特比在英國航海歷史中的重要地位
庫克船長功績是精準繪製了新西蘭與澳大利亞東海岸地圖,有效地飲食管理成為對抗壞死病的先驅,他不僅拓展了歐洲對太平洋世界的認識,也奠定了英國在南太平洋的影響力。

鯨骨拱門(Whalebone Arch)
這座拱門由鯨魚的下頷骨組成,面對北海,象徵著惠特比在18–19世紀英國的重要捕鯨中心的地位。

福爾摩斯咖啡廳(Sherlocks Coffee House)

查了一下福爾摩斯跟這裡沒有特別關聯,純粹就是一個有特色和故事包裝的咖啡。
Logo和設計很有氛圍感,很可惜我沒有時間,
各景點相對位置
以上景點都走完大概停留時間3-4小時,惠特比修道院沒有買門票進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