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on Musk怒告OpenAI!xAI的商業機密真的被偷了? #81

更新 發佈閱讀 23 分鐘

哈囉!這邊是科技碎碎念,資訊 x AI時代下,我們將從海量的全球新聞與新知中,透過生成式 AI 彙整出精華懶人包,聚焦全球科技關鍵話題,讓您輕鬆透過閱讀或聆聽掌握趨勢變革。

科技碎碎念 傳送門
Youtube 傳送門
「大肚報報」社群傳送門

快速重點摘要

  • 人工智慧領域的法律爭端加劇
    • Elon Musk 旗下的 xAI 公司控告 OpenAI 竊取商業機密,指控 OpenAI 透過挖角前員工以獲取其 AI 聊天機器人 Grok 的核心技術。
    • 媒體集團 Penske Media 控告 Google 的 AI Overviews 功能,主張其未經授權擷取新聞內容,導致網站流量與收入大幅下降。
  • 大型科技公司面臨全球性的監管壓力
    • Apple 公司強烈呼籲歐盟廢除《數位市場法》(DMA),聲稱該法案迫使其延遲新功能推出,並增加了歐盟用戶的隱私與安全風險。
    • Amazon 公司同意支付 25 億美元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達成和解,以解決其被指控利用「暗黑模式」(dark patterns)誘導消費者註冊 Prime 會員的訴訟。
    • Microsoft 公司因應歐盟消費者團體的壓力,將為歐洲經濟區(EEA)的 Windows 10 用戶提供為期一年的免費延長安全性更新。
  • 硬體與半導體產業的策略性合作與發展
    • 陷入困境的晶片製造商 Intel 持續尋求外部投資,已與 Apple 進行洽談,此前 Intel 已獲得 Nvidia、SoftBank 及美國政府的資金挹注。
    • Qualcomm 公司發表了第二代 PC 晶片 Snapdragon X2 Elite 與 X2 Elite Extreme,宣稱其為 Windows PC 中速度最快且效率最高的處理器。
  • 新興應用程式引發隱私與道德疑慮
    • 一款名為 Neon 的應用程式因提供現金報酬以換取用戶錄製其電話通話內容而迅速竄紅,該應用程式將錄音檔銷售給 AI 公司用於模型訓練,引發了嚴重的隱私安全疑慮。
  • 企業 AI 策略與平台政策調整
    • Spotify 公司更新其 AI 政策以打擊 AI 生成的垃圾音樂與假冒行為,並將採用業界標準來標示 AI 音樂。
    • YouTube 恢復了先前因違反 COVID-19 及選舉誠信政策而被封鎖的創作者帳號,此舉被視為在 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前放寬內容審查政策的趨勢之一。

 

人工智慧領域的法律訴訟與道德爭議

  • xAI 控告 OpenAI 竊取商業機密
    • Elon Musk 創立的 AI 新創公司 xAI 已在加州聯邦法院對其競爭對手 OpenAI 提起訴訟。
    • 訴訟指控 OpenAI 有計畫地招募 xAI 的前員工,以非法獲取與其 AI 聊天機器人 Grok 相關的商業機密,包括關鍵技術、商業計畫、原始碼及資料中心的營運優勢。
    • 訴訟中點名前 xAI 工程師薛辰李(Xuechen Li)與 Jimmy Fraiture,並指控 OpenAI 誘導這些員工違反其保密協議。
    • OpenAI 方面否認這些指控,稱此訴訟為 Musk 持續性騷擾的一部分,並強調公司對任何違反保密協議的行為持零容忍態度。
  • Penske Media 控告 Google 的 AI Overviews 功能
    • 擁有《滾石》雜誌等媒體的 Penske Media 集團,成為美國首家就 AI Overviews 功能對 Google 提起訴訟的主要媒體公司。
    • Penske Media 指出,Google 的 AI Overviews 功能直接在搜尋結果頁面頂端提供內容摘要,導致用戶無需點擊連結即可獲得資訊,這嚴重影響了其網站的點擊率與聯盟行銷收入,據稱收入下降了三分之一。
    • 此案的關鍵在於其損害可被量化,與先前其他媒體控訴 AI 訓練資料的版權問題不同,Penske Media 能明確指出 AI Overviews 功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 分析認為,此訴訟可能迫使 Google 重新思考其補償內容提供者的方式,例如將 AI 摘要的引用視為一次有效的點擊,或與媒體公司達成授權協議。
  • Spotify 更新 AI 政策以打擊濫用行為
    • Spotify 正在實施新政策,以應對 AI 生成音樂所帶來的挑戰,主要聚焦於防止垃圾訊息、假冒行為及 AI 的欺騙性使用。
    • 該公司將採用即將推出的 DDEX 行業標準,以標示和識別 AI 生成的音樂,並與合作夥伴共同推動 AI 揭露的元數據標準。
    • Spotify 也將推出新的音樂垃圾訊息過濾器,並加強打擊未經授權的 AI 語音複製、深度偽造(deep fakes)及其他形式的聲音模仿。
    • Spotify 公司明確否認了關於其為避免支付版稅而推廣 AI 生成音樂的謠言,並澄清所有音樂都經過授權且會支付版稅。
  • Microsoft 推出 Windows ML 平台
    • Microsoft 發布了 Windows ML 平台,使開發者能夠將 AI 功能整合至 Windows 應用程式中,該平台適用於 Windows 11 24H2 及更新版本。
    • Windows ML 利用個人電腦的硬體(如 GPU、NPU 和 CPU)進行本地 AI 處理,從而提升應用程式的性能、隱私保護與成本效益。
    • Adobe、McAfee 和 Topaz Labs 等公司已開始使用 Windows ML 開發語意搜尋、場景編輯偵測和 AI 圖像編輯等功能。
  • Google DeepMind 發表「會思考」的機器人 AI
    • Google DeepMind 推出了兩款新的機器人 AI 模型:Gemini Robotics-ER 1.5(ER 模型)和 Gemini Robotics 1.5(行動模型),兩者協同運作以完成複雜任務。
    • ER 模型負責接收指令並生成自然語言的執行步驟,而行動模型則根據這些步驟,結合視覺輸入來產生機器人的具體動作,其特點是在行動前會先進行「思考」。
    • 這些模型建立在 Gemini 基礎模型之上,並經過針對物理空間操作的數據進行微調,使機器人能夠執行更複雜的多階段任務,並具備跨不同機器人硬體學習的能力。
    • 目前 ER 模型已在 Google AI Studio 中推出,供開發者使用,而控制機器人行動的模型仍僅提供給受信任的測試者。
  • OpenAI 推出 ChatGPT Pulse 功能
    • OpenAI 為 ChatGPT Pro 用戶推出了一項名為 ChatGPT Pulse 的新功能,該功能會根據用戶過去的對話、回饋及連接的應用程式(如日曆)主動進行研究,並每日提供個人化的更新。
    • 更新內容以 5 至 10 張視覺化卡片的形式呈現,用戶可以快速瀏覽或深入了解細節。
    • 此功能旨在將 ChatGPT 從一個被動回答問題的工具,轉變為一個能主動為用戶提供所需資訊的 proactive assistant。
  • Ollama 推出網頁搜尋 API
    • Ollama 新增了網頁搜尋 API,讓模型能夠結合最新的網路資訊,以減少幻覺(hallucinations)並提高準確性。
    • 該功能以 REST API 的形式提供,並深度整合至 Ollama 的 Python 和 JavaScript 函式庫中,用戶可透過 API 金鑰使用,並提供免費額度。
    • 開發者可以使用此 API 建立搜尋代理(search agent),讓模型能夠與用戶和工具進行多輪互動以達成最終結果。

 

大型科技公司的監管挑戰與政策應對

  • Apple 與歐盟《數位市場法》(DMA)的對峙
    • Apple 公司已向歐盟委員會正式提交文件,要求廢除《數位市場法》,或對其進行改革並將執法權轉移至一個獨立的歐洲機構。
    • Apple 聲稱,DMA 迫使其延遲了多項新功能的推出,例如 iPhone 鏡像輸出到 Mac、AirPods 的即時翻譯以及基於位置的地圖功能,因為 DMA 要求這些功能必須與非 Apple 產品相容。
    • Apple 認為,遵守 DMA 的要求會損害用戶數據安全,並導致應用程式體驗變得更不直觀且充滿風險,如詐騙和惡意軟體。
    • 歐盟委員會則強硬回應,表示完全沒有意圖放棄該法律,並反駁了 DMA 會降低隱私或安全標準的說法,強調遵守法律是企業的義務。
  • Amazon 因 Prime 註冊「暗黑模式」與 FTC 和解
    • Amazon 同意支付總計 25 億美元以了結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訴訟,其中 10 億美元為民事罰款,15 億美元將用於賠償約 3500 萬名受影響的客戶。
    • FTC 指控 Amazon 長期以來故意複雜化 Prime 會員的取消流程,並使用具誤導性的用戶介面(即「暗黑模式」)誘使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註冊。
    • 和解協議要求 Amazon 必須提供清晰的按鈕讓客戶拒絕 Prime,並停止使用如「不,我不要免費送貨」等阻止用戶取消的措辭。
    • 內部文件顯示,Amazon 早在 2017 年就已意識到這種做法引起了客戶的強烈不滿,並增加了客服負擔及損害了客戶信任。
  • Microsoft 在歐洲提供免費 Windows 10 安全性更新
    • 由於受到歐洲消費者團體 Euro Consumers 的壓力,Microsoft 宣布將為歐洲經濟區(EEA)的 Windows 10 用戶提供為期一年的免費延長安全性更新(ESUs)。
    • 此項政策的背景是 Windows 10 將於 2025 年 10 月 14 日終止支援。
    • 歐洲用戶無需啟用 Windows Backup 即可獲得此項免費更新,從而避免可能超出 OneDrive 免費儲存空間限制的問題。
    • 然而,歐洲經濟區以外的用戶仍需支付 30 美元、使用 Microsoft Reward 點數或啟用 Windows Backup 才能獲得延長更新。
  • Google Play 商店反壟斷案
    • Google 已請求美國最高法院暫停執行一項將大幅改變其 Play 應用程式商店營運模式的法院命令
    • 該命令源於 Epic Games 提起的反壟斷訴訟,Google 聲稱若立即實施此命令,將對其聲譽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並使其處於競爭劣勢。
  • Meta 在全球擴大青少年帳號
    • Meta 正在全球範圍內擴大其青少年帳號的可用性,該帳號包含家長控制以及對訊息傳遞等活動的限制。
    • 若用戶註冊年齡在 13 至 17 歲之間,則強制必須使用此類青少年帳號。
  • TikTok 與澳洲加密貨幣監管
    • 美國預計將於 2025 年 9 月 25 日發布一項與 TikTok 美國業務出售相關的行政命令。
    • 澳洲一位參議員建議,澳洲或許可以考慮使用美國版的 TikTok,認為其安全性高於中國版。
    • 澳洲也起草了新法規,若加密貨幣公司違反新規定,將面臨高達其年營業額 10% 的罰款。

 

硬體與半導體產業動態

  • Intel 尋求 Apple 等公司的投資
    • 面臨經營困境的晶片製造商 Intel 已與 Apple 進行了數次洽談,商討 Apple 投資其業務的可能性,以改善 Intel 的財務狀況。
    • 近年來,Intel 在晶片製造技術上落後於台積電(TSMC)等競爭對手,並錯失了智慧型手機和人工智慧等創新浪潮。
    • 在與 Apple 洽談之前,Intel 已獲得多方資金支持,包括來自 Nvidia 的 50 億美元投資、來自 SoftBank 的 20 億美元投資,以及美國政府的 89 億美元注資。
    • 雖然 Apple 從 2020 年起已將 Mac 產品線的處理器轉為自研晶片,但與 Intel 的潛在合作仍有可能性,例如在晶片封裝等領域。
  • Qualcomm 發表新一代 Snapdragon 晶片
    • Qualcomm 推出了其第二代 PC 處理器,分為 Snapdragon X2 Elite 和 Snapdragon X2 Elite Extreme 兩個版本,採用 3 奈米製程。
    • Qualcomm 宣稱這些是 Windows PC 市場上速度最快且效率最高的處理器,CPU 性能比上一代提升高達 31%,功耗則降低 43%。
    • X2 Elite Extreme 的部分核心時脈可達 5 GHz,為 ARM 架構 CPU 的首次。
    • Qualcomm 也更新了其行動晶片,Snapdragon 8 Elite Gen 5 在基準測試中的表現優於 Apple 的 A19 Pro 晶片,首批搭載該晶片的手機將陸續上市。
  • Raspberry Pi 推出高階版 Pi 500+
    • Raspberry Pi 發布了一款名為 Pi 500+ 的高階版「鍵盤電腦」。
    • 相較於標準版,Pi 500+ 配備了機械式 RGB 背光鍵盤、16GB RAM 以及一個 256GB 的 SSD,售價為 200 美元。
    • 此裝置旨在為追求極致性能的 Linux 用戶提供一個美觀且功能強大的 ARM 架構個人電腦選擇。
  • 小米發表 Xiaomi 17 Pro 系列手機
    • 小米公司於 2025 年 9 月 25 日發表了 Xiaomi 17 Pro 和 Pro Max 手機,售價 630 美元起。
    • 這款手機的特色是在背面配備了一個小螢幕,可用於自拍取景、設定計時器或控制音樂播放。
    • 小米還推出了一款售價 40 美元的復古掌上遊戲機保護殼,可利用背面的小螢幕提供類似 Game Boy 的遊戲體驗。

 

創新應用程式與服務的興起

  • Neon App:付費換取通話錄音引發爭議
    • 一款名為 Neon 的手機應用程式近期在蘋果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商店的排名迅速攀升,該應用程式向用戶支付費用以換取錄製其電話通話。
    • Neon 將收集到的匿名語音數據出售給 AI 公司,用於訓練機器學習模型。
    • 為了規避竊聽法,當通話對象非 Neon 用戶時,該應用程式聲稱只會錄製用戶單方面的聲音。
    • Neon 的付費標準不一,其網站與 App Store 上的資訊存在矛盾,且有用戶回報提領款項時遇到問題。
    • 法律專家與隱私倡議者對此模式表示擔憂,指出其數據匿名化的程度不明,用戶的語音數據可能被用於製作聲音複製品進行詐騙,且其服務條款賦予了公司對用戶數據極其廣泛的使用授權。
  • Waymo 推出企業用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
    • Waymo 推出了名為「Waymo for Business」的新服務,允許企業為其員工提供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
    • 該服務目前在洛杉磯、鳳凰城和舊金山等城市提供。
    • 企業可以透過一個商業門戶網站管理其乘車計畫,包括設定地理範圍限制、監控活動和追蹤預算。
  • Circle 探索可逆式穩定幣交易
    • 全球第二大穩定幣發行商 Circle 正在研究使其代幣交易具備「可逆性」的可能性,以便在發生詐騙或爭議時能夠退款。
    • 此舉被視為加密貨幣產業向傳統金融體系學習的罕見舉動,旨在將穩定幣推向金融主流。
    • 此概念挑戰了區塊鏈「不可篡改」的核心原則,引發了部分加密貨幣純粹主義者的批評。

 

企業政策、地緣政治與網路安全議題

  • YouTube 恢復遭封鎖的創作者
    • YouTube 正在恢復一批先前因違反 COVID-19 和選舉誠信政策而被禁止的創作者。
    • 該公司在給美國眾議員 Jim Jordan 的信中表示,此舉是為了履行其對言論自由的承諾,並承認過去的政策可能壓制了公眾辯論。
    • 此行動發生在 Jordan 對潛在的政府言論審查展開調查之後,並符合其他線上平台在 2024 年總統大選前放寬錯誤資訊政策的趨勢。
  • Microsoft 限制以色列軍方使用部分雲端服務
    • Microsoft 宣布,將阻止以色列軍方存取被用於大規模監控巴勒斯坦平民的雲端和 AI 服務。
    • 此決定是在媒體報導以色列政府利用 Azure 雲端儲存大量巴勒斯坦人的通話錄音後做出的。
    • Microsoft 副主席 Brad Smith 在內部備忘錄中表示,審查發現有證據支持媒體報導,因此已通知以色列國防部將禁用特定的訂閱和服務。
    • 此舉是美國科技公司自加薩衝突以來首次停止向以色列軍方銷售部分技術,被視為是抗議活動的重大勝利。
  • Cisco 設備存在嚴重零時差漏洞
    • 一個被積極利用的零時差漏洞(CVE-2025-20352)影響了多達 200 萬台 Cisco 設備。
    • 該漏洞存在於處理 SNMP(簡易網路管理協定)的元件中,可被遠端利用來使系統崩潰或執行任意程式碼。
    • 具備較高權限的攻擊者可以利用此漏洞獲得具備 root 權限的遠端程式碼執行能力。
  • OnePlus 手機作業系統存在漏洞
    • OnePlus 手機的 Oxygen OS 作業系統中存在一個漏洞,允許任何應用程式在無需用戶許可的情況下存取數據和元數據。
    • 該問題源於 OnePlus 修改了 Android 的電話套件,但未正確設定寫入權限,且讀取權限也未得到妥善處理以防止暴力破解。
    • 資安研究機構 Rapid 7 自 2025 年 5 月起多次嘗試聯繫 OnePlus,但該問題至今仍未被修補。
  • macOS 26 上的 Electron 應用程式導致系統延遲
    • 有用戶回報,在 macOS 26 Tahoe RC 版本上,開啟基於 Electron 框架的應用程式(如 Discord、VS Code)會導致整個系統出現嚴重的卡頓與延遲
    • 即使這些應用程式在背景運行,只要沒有被最小化,就會影響系統的流暢度,將螢幕更新率從 120fps 降低至類似 60fps 的水準。
    • 開發者推測這可能是 macOS 本身的問題,並呼籲遇到此問題的用戶向 Apple 回報。
  • 美國電動車稅收抵免政策即將終止
    • 美國的電動車(EV)稅收抵免政策將於 2025 年 9 月 30 日到期,導致許多消費者趕在此之前購車。
    • 然而,許多汽車經銷商報告稱,美國國稅局(IRS)在 9 月中旬突然增加了新的審核要求,導致抵免款項的處理時間從幾天延長至無限期等待。
    • 此延遲對經銷商造成了嚴重的現金流壓力,因為他們需要先為消費者墊付抵免款項,而這些款項的金額往往超過了他們銷售車輛的利潤。
    • 分析師預計,在抵免政策結束後,電動車市場的需求將會出現顯著下滑。

 

其他科技與科學新知

  • 新發現的地球準衛星
    •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名為 2025 PN7 的微小太空岩石,這是一顆「準衛星」(quasi-moon),數十年來一直伴隨著地球運行。
    • 準衛星並非真正的衛星,因為它圍繞太陽而非地球運行,但其軌道與地球非常相似,使它看起來像是地球的伴侶。
    • 2025 PN7 直徑僅 19 公尺,可能是迄今發現的最小的準衛星,它預計將在未來 60 年內繼續伴隨地球。
  • 遊戲相關新聞
    • 熱門生存模擬遊戲《Valheim》將於 2026 年登陸 PS5 平台,並將支援與其他所有平台的完整跨平台遊玩功能。
    • Microsoft 的《Microsoft Flight Simulator 2024》將於 2025 年 12 月 8 日在 PS5 上發布。

 

資料來源

聽完碎碎念後,記得按讚、收藏、分享喔~, 科技碎碎念將繼續為您追蹤最新時事,讓您通勤時、空閒時一樣能持續了解最新關鍵話題,下次見!

請注意,內容由 AI 產生,目前仍處於培訓階段,可能存在邏輯偏差或資訊誤差,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謬誤請以原文資訊為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科技碎碎念
4會員
101內容數
哈囉!這邊是科技碎碎念,資訊 x AI時代下,我們將從海量的全球新聞與新知中,透過生成式 AI 彙整出精華懶人包,聚焦全球科技關鍵話題,讓您輕鬆透過閱讀或聆聽掌握趨勢變革。 請注意,內容由 AI 產生,目前仍處於培訓階段,可能存在邏輯偏差或資訊誤差,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謬誤請以原文資訊為主。
科技碎碎念的其他內容
2025/09/25
本文探討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重大擴建計畫、科技巨頭在硬體與軟體領域的創新突破,以及網路安全與政策監管的最新進展,全面呈現科技產業的競爭態勢。
Thumbnail
2025/09/25
本文探討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重大擴建計畫、科技巨頭在硬體與軟體領域的創新突破,以及網路安全與政策監管的最新進展,全面呈現科技產業的競爭態勢。
Thumbnail
2025/09/24
本文聚焦人工智慧產業的巨額投資計畫、技術突破與面臨的財務挑戰,同時探討科技巨頭的策略佈局、產品更新,以及全球安全與監管的最新動態。
Thumbnail
2025/09/24
本文聚焦人工智慧產業的巨額投資計畫、技術突破與面臨的財務挑戰,同時探討科技巨頭的策略佈局、產品更新,以及全球安全與監管的最新動態。
Thumbnail
2025/09/23
本文探討 TikTok 美國業務重組方案的細節與挑戰,AI 在法律與安全領域的應用問題,以及科技巨頭在市場策略中的新動態。
Thumbnail
2025/09/23
本文探討 TikTok 美國業務重組方案的細節與挑戰,AI 在法律與安全領域的應用問題,以及科技巨頭在市場策略中的新動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科技發達,AI智能也越來越發達。 蠢孩子,我每篇小說的圖片都是用AI製作的唷!!
Thumbnail
科技發達,AI智能也越來越發達。 蠢孩子,我每篇小說的圖片都是用AI製作的唷!!
Thumbnail
擁有科技媒體《The Verge》、遊戲媒體《Polygon》與美食網站的《Eater》的 Vox Media,五月底時宣布跟 OpenAI 簽署內容許可協議,允許 OpenAI 存取旗下新聞網站的所有內容,並且用於訓練 ChatGPT 和其他 AI 模型。
Thumbnail
擁有科技媒體《The Verge》、遊戲媒體《Polygon》與美食網站的《Eater》的 Vox Media,五月底時宣布跟 OpenAI 簽署內容許可協議,允許 OpenAI 存取旗下新聞網站的所有內容,並且用於訓練 ChatGPT 和其他 AI 模型。
Thumbnail
華爾街日報 6 日引述知情人士及紀錄報導,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深入調查微軟(Microsoft Corp.)是否與人工智慧(AI)新創企業 Inflection AI 交易採取特殊安排,規避政府的反壟斷審查。
Thumbnail
華爾街日報 6 日引述知情人士及紀錄報導,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深入調查微軟(Microsoft Corp.)是否與人工智慧(AI)新創企業 Inflection AI 交易採取特殊安排,規避政府的反壟斷審查。
Thumbnail
從Open AI推出Chat GPT3.5以來,2023年幾乎話題都圍繞著生成AI,在經濟市場上,AI科技股看好看漲,而AI的運用,更是突破大家的想像。 甚至連詐騙集團都趕上AI的風潮。之前節目有針對兩岸詐騙手法與模式作介紹,想進一步瞭解,在AI浪潮之下,兩岸就AI的法律有沒有什麼相應的管制或措施?
Thumbnail
從Open AI推出Chat GPT3.5以來,2023年幾乎話題都圍繞著生成AI,在經濟市場上,AI科技股看好看漲,而AI的運用,更是突破大家的想像。 甚至連詐騙集團都趕上AI的風潮。之前節目有針對兩岸詐騙手法與模式作介紹,想進一步瞭解,在AI浪潮之下,兩岸就AI的法律有沒有什麼相應的管制或措施?
Thumbnail
當世界歷經生成式AI (人工智慧)引爆帶來的驚喜,讓科技與人類關係發生質變,同時也替行銷與媒體產業揭開了新篇章。科技革新驅使媒體和內容更加實用與個人化,消費者沉浸在更多開創性內容和獨特體驗中;品牌在快速變化的局勢下,積極活用AI技術進展帶來的機會,讓資訊環境朝著更精準、透明的方向前進,以利持續提升品
Thumbnail
當世界歷經生成式AI (人工智慧)引爆帶來的驚喜,讓科技與人類關係發生質變,同時也替行銷與媒體產業揭開了新篇章。科技革新驅使媒體和內容更加實用與個人化,消費者沉浸在更多開創性內容和獨特體驗中;品牌在快速變化的局勢下,積極活用AI技術進展帶來的機會,讓資訊環境朝著更精準、透明的方向前進,以利持續提升品
Thumbnail
透過先進的技術將繁複的書籍內容轉換成精煉的摘要。這不僅是對當前技術進步的展現,也象徵著未來人工智慧與人類知識互動的無限可能性。
Thumbnail
透過先進的技術將繁複的書籍內容轉換成精煉的摘要。這不僅是對當前技術進步的展現,也象徵著未來人工智慧與人類知識互動的無限可能性。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