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第一次聽到「風水」這兩個字,是在小時候跟著爸媽搬家。
那天,搬家公司剛把家具抬進去,還沒擺好,媽媽就急著把神桌放在客廳正中間,嘴裡念著:「靠牆、穩定,才安心。」 當時我不懂,只覺得大人很迷信。長大後才發現,這就是風水定義的核心——讓人住得舒服,心裡覺得穩。
風水不只是傳說,而是生活裡的細節
朋友阿欣前陣子裝潢新房。她問我:「要不要請個風水地理師來看看?」
我反問她:「你搬進去後,有沒有覺得這房子光線好不好?通風順不順?」 她愣了一下,笑說:「其實有點暗,有點悶。」
這,就是最直白的風水原理。
別急著想龍脈、方位,先問自己:這個環境會不會讓我每天回家覺得喘口氣,還是越住越鬱悶?
風水禁忌,說穿了是人性
以前我也以為風水禁忌就是一堆規矩。什麼床不能對門、鏡子不能對床、大門不能直沖後門……
後來仔細想,其實很合理:
- 床對門 → 睡覺缺乏安全感。
- 鏡子對床 → 半夜起來嚇到自己。
- 大門對後門 → 就像開水龍頭,財氣人氣都留不住。
這些禁忌說白了,就是在保護人的「心安感」。
所以,風水其實比你想像的貼近科學。
風水地理差別,就像祖先與後代的對話
有一次跟長輩聊天,他提到一件事:
「以前講風水,多半是看祖先墳墓,陰宅要安穩;講地理,才是看我們後代住的陽宅。」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風水地理差別不只是術語不同,而是「過去」與「現在」的對照。
祖先安穩了,子孫才有底氣;子孫住得舒服,祖先才放心。
風水理論,聽起來玄,其實很簡單
風水裡有個說法:天、地、人、時。
聽起來像玄學,其實是生活邏輯:
- 天 → 遇到的時機好不好。
- 地 → 你所處的環境。
- 人 → 你自己怎麼努力。
- 時 → 把握當下的循環。
比如同樣一間房子,對的人搬進去,可能覺得舒心安穩;換個人,可能總覺得不順。這就是風水理論與心境的交互作用。
風水地理入門,從整理房間開始
很多人問我:「Soul 哥,我要怎麼學風水地理入門?」
我說:「先把房間打掃乾淨。」
別小看這件事。亂七八糟的空間,會影響心情;乾淨明亮的房子,走進去就覺得能呼吸。
這比什麼玄妙的擺件還重要。
我常說,真正的地理風水祕訣只有一句:乾淨、通風、心安。
地理風水祕訣,其實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我認識一位朋友,明明家不大,但她總能把小空間收拾得整齊有序,窗邊種著綠植,陽光一灑進來,整個家就有了溫度。
我問她是不是懂風水?她笑著說:「不懂啊,但我知道自己喜歡怎樣的生活。」
原來,最好的地理風水祕訣,就是知道什麼能讓自己放鬆,然後勇敢去調整。
風水,是給心的一個出口
我還記得一位老人跟我說過:「住得安心,就是最大的好風水。」
這句話一直放在我心裡。
風水不是迷信,而是提醒我們在選擇居所、布置房間時,要替自己留一份舒心。
而且,不論請不請大師,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喜不喜歡、能不能安穩呼吸。
最好的風水,是心裡的安定
如果你最近在煩惱家裡的格局、工作的座位、甚至人生的方向,先別急著問外面的答案。 回過頭來看看,你的生活裡,什麼東西能讓你安定?什麼東西讓你不安?
那,就是屬於你的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