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致災回顧 與 改進方案分析 #研究專題網站帶你一次看完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事件概述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於2025年7月21日因山體崩塌形成,最終於9月23日在颱風樺加沙帶來的豪雨影響下發生壩頂溢流,短短30分鐘內湧出約1540萬噸洪水,相當於6000個奧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造成光復鄉嚴重災情。 截至9月26日,事件導致14人死亡、11人失聯、100人受傷,馬太鞍溪橋被沖毀,台9線道路中斷,光復市區遭受淹沒,約300公頃農田被毀。

若可重來:可行解決方案分析

一、工程介入方案

1. 早期引流與壩頂降挖

  • 可行性分析:在堰塞湖形成初期(7-8月),若能克服交通障礙,進行有限度的壩頂降
    ,開挖引流渠道,可能促使湖水逐步釋放,減少蓄水量。
  • 限制與風險
    • 馬太鞍溪堰塞湖位於偏遠山區,無道路連通,重機具難以進場。
    • 壩體由鬆散的砂土、碎石和泥流堆積組成,結構不穩定,開挖可能引發壩體進一步崩塌。
    • 台灣缺乏適合的重型直升機吊掛機具,國軍CH-47SD直升機的吊掛能力受限於山區海拔與氣候。

2. 爆破方案

  • 可行性分析:部分人士主張比照 南投九份二山堰塞湖 以爆破處理。
  • 限制與風險
    • 馬太鞍溪壩體為高含水量的鬆散土石,爆破可能引發連鎖性崩塌,導致瞬間潰壩。
    • 專家評估指出,爆破需精準控制,否則可能使淹水面積較自然溢流更大。
    • 壩體體積達2億立方公尺,長度2.3公里,爆破作業的技術與安全風險極高。

3. 虹吸排水

  • 可行性分析:透過虹吸管將湖水逐步引流,降低水位。
  • 限制與風險
    • 需使用直徑1公尺以上的鋼管,但無法運輸至偏遠壩體。
    • 虹吸系統需穩定架設,但壩體周邊地質不穩定,每日仍有崩塌風險。

二、非工程解決方案

1. 強化監測與預警系統

  • 改進方向
    • 早期部署多層次監測設備(如水位計、衛星遙測),並確保設備防沖毀設計。
    • 整合即時數據傳輸與AI預測模型,提前模擬溢流路徑與影響範圍。
  • 預期效果
    • 提供更長的預警時間( 實際僅37小時疏散時間 ),可能減少人員傷亡。

2. 精進疏散計畫

  • 改進方向
    • 基於更精確的淹水模擬( 如台大團隊的模型 ),提前劃定高風險區。
    • 實施強制性疏散,避免居民採取「垂直避難」( 本次事件中78%居民選擇留在家中 )。
    • 建立跨部會統一指揮機制,解決中央(農業部、內政部)與地方(花蓮縣政府)權責分散問題。
  • 預期效果
    • 借鏡美國颶風疏散經驗,8000人規模的疏散在完善規劃下可行。

3. 下游基礎設施強化

  • 改進方向
    • 提前進行河道清淤、加固橋梁(如馬太鞍溪橋),並建設臨時防洪設施。
  • 預期效果
    • 減少洪水對交通與建築的衝擊,但對極端洪峰效果有限。

三、中長期方案

  • 自然溢流輔以人工導流:學者指出,自然溢流是清除壩體的最佳方式,可透過「剛好
    不大的降雨」逐步沖刷壩體。
  • 非汛期工程:於乾季開設溪床便道,上溯11公里以機具挖除壩體土石。但此方案耗時
    且成本高。

可能災損分析

一、若採取工程方案(如爆破或開挖)

  • 最佳情況
    • 成功引流,減少蓄水量,可能降低溢流規模。
    • 災損限於局部,傷亡與財產損失較輕。
  • 最壞情況
    • 壩體瞬間潰決,導致9100萬噸蓄水短時間內下洩,洪峰流量遠高於自然溢流。
    • 淹沒範圍擴大,光復市區可能遭更高洪峰與更多土石衝擊,傷亡人數倍增。
    • 橋梁與基礎設施完全毀損,農田淹沒規模超過300公頃。

二、若強化非工程方案(如監測與疏散)

  • 最佳情況
    • 提前3-5天完成全面預防性疏散,實現零死亡。
    • 透過精準預警,減少居民財產損失。
  • 最壞情況
    • 疏散不及或居民不配合,仍可能有人員傷亡,但規模較小(例如降至個位數)。
    • 財產損失無法完全避免,但可降低社會成本(如救災投入與經濟中斷)。

三、實際事件與改進方案對比

raw-image

結論與建議

若馬太鞍溪堰塞湖事件可重來,最可行且低風險的方案是結合「強化監測預警」與「精進疏散計畫」,而非高風險的工程介入。關鍵在於:

  1. 早期整合專家與部會資源:避免模擬數據分歧(如 陽明交大 與 台大團隊 的差異)。
  2. 明確指揮權責:借鏡美國FEMA模式,設立專責防災機構。
  3. 公眾風險溝通:透過演練與教育,提升居民疏散意願。

然而,即使採取最佳方案,極端氣候下的地質災害仍難以完全避免。台灣面對山高水短的地形,需建立長期韌性防災體系,包括:

  • 修訂《 災害防救法 》,統合跨部會權責。
  • 投資預警科技與社區防災能力。
  • 針對高風險堰塞湖制定「 個別化應變計畫 」。

此事件凸顯天然災害管理需兼顧科學評估與社會溝通,才能在未來類似事件中挽救更多生命與財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真師傅的AI沙龍
26會員
710內容數
一直尋找 " 真正 " 的師傅 , 行行出狀元!! 業業有老師!! 感謝您的支持 也可以到下方連結逛逛喔! https://tslv.pixnet.net/blog https://vocus.cc/user/@tslv https://www.youtube.com/@tslv80
真師傅的AI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02
「垂直風切」這個名稱的由來,可以從字面上直接理解: 垂直:指的是在垂直方向上(即從海平面往上到高空)。 風:指的是風。 切:這個字用得非常傳神,它是一個比喻,意思是像刀子一樣切開、撕裂。 所以,「垂直風切」簡單來說,就是風隨著高度增加而改變(包括風速或風向),而這種變化具有「切斷」或「破壞」
Thumbnail
2025/10/02
「垂直風切」這個名稱的由來,可以從字面上直接理解: 垂直:指的是在垂直方向上(即從海平面往上到高空)。 風:指的是風。 切:這個字用得非常傳神,它是一個比喻,意思是像刀子一樣切開、撕裂。 所以,「垂直風切」簡單來說,就是風隨著高度增加而改變(包括風速或風向),而這種變化具有「切斷」或「破壞」
Thumbnail
2025/10/02
一、 南美洲西岸(太平洋側)幾乎沒有熱帶氣旋的原因 這主要是由兩個關鍵因素共同造成的: 冰冷的「秘魯寒流」(洪堡洋流) 南美洲西岸有一股從南極方向北上的強大寒流——秘魯寒流。 熱帶氣旋的「燃料」是溫暖的海洋,通常需要海水表面溫度不低於 26.5°C。 秘魯寒流使得南美西岸的海水溫度異常低,即使在
Thumbnail
2025/10/02
一、 南美洲西岸(太平洋側)幾乎沒有熱帶氣旋的原因 這主要是由兩個關鍵因素共同造成的: 冰冷的「秘魯寒流」(洪堡洋流) 南美洲西岸有一股從南極方向北上的強大寒流——秘魯寒流。 熱帶氣旋的「燃料」是溫暖的海洋,通常需要海水表面溫度不低於 26.5°C。 秘魯寒流使得南美西岸的海水溫度異常低,即使在
Thumbnail
2025/09/30
暖鋒的形成要素 暖鋒是鋒面的一種,是密度較低、溫度較高的暖空氣團,主動向密度較高、溫度較低的冷空氣團移動時,所形成的交界面。 要形成一個結構完整的暖鋒,需要以下幾個關鍵要素: 合適的氣團來源: 暖氣團: 通常來自低緯度地區的海洋性氣團(如熱帶海洋氣團),性質溫暖潮濕。 冷氣團: 
Thumbnail
2025/09/30
暖鋒的形成要素 暖鋒是鋒面的一種,是密度較低、溫度較高的暖空氣團,主動向密度較高、溫度較低的冷空氣團移動時,所形成的交界面。 要形成一個結構完整的暖鋒,需要以下幾個關鍵要素: 合適的氣團來源: 暖氣團: 通常來自低緯度地區的海洋性氣團(如熱帶海洋氣團),性質溫暖潮濕。 冷氣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4,8,3洪災后往探羅木斯溪,步道入處已半毀,再入更艱難,幾番仆幾番起,抱憾止,折回;談復原十年也難! 洪災茂林心繫念 壁傾土流溪腸斷 徑埋竹亂枯木橫 路悼戀折千萬般
Thumbnail
*2024,8,3洪災后往探羅木斯溪,步道入處已半毀,再入更艱難,幾番仆幾番起,抱憾止,折回;談復原十年也難! 洪災茂林心繫念 壁傾土流溪腸斷 徑埋竹亂枯木橫 路悼戀折千萬般
Thumbnail
2024年7月24日花蓮因颱風被女兒牆砸落身故的真相。
Thumbnail
2024年7月24日花蓮因颱風被女兒牆砸落身故的真相。
Thumbnail
羅山泥火山豆腐製作學習、成功海鮮美食及池上山凹咖啡的一天
Thumbnail
羅山泥火山豆腐製作學習、成功海鮮美食及池上山凹咖啡的一天
Thumbnail
如今,分不清瀉湖和濕地 望過去一片藍地 紅色船隻緩過 浪花短暫滯留了泡沫 濕暖,又隨之而去 無從感知的入夜 在夜中開出一叢熾黃的點花 看進所有光影、聲段 美麗是一句問候 刻劃誰的片段 卻失了焦 漫開的顏色 遠眺 何去何從 的獨自席地而坐 正如看著 看海的人 感受漸慢,漸沉 回應另一頭的吶喊
Thumbnail
如今,分不清瀉湖和濕地 望過去一片藍地 紅色船隻緩過 浪花短暫滯留了泡沫 濕暖,又隨之而去 無從感知的入夜 在夜中開出一叢熾黃的點花 看進所有光影、聲段 美麗是一句問候 刻劃誰的片段 卻失了焦 漫開的顏色 遠眺 何去何從 的獨自席地而坐 正如看著 看海的人 感受漸慢,漸沉 回應另一頭的吶喊
Thumbnail
在台灣要找一個小時就可以到的野溫,且有這麼多瀑布跟彩壁,真心沒比得過芽丁。最近台灣很多天災,已經很多地方不復存在,大自然景點尤其是峽谷地形,每次去都用最後一次的心情去敬畏,此次422出遊又有地震,很感謝主讓我平安回程,在峽谷裡沒有訊號也沒感受到地震,家人笑說他在廈門都感覺到了,我在宜蘭竟然毫無感覺。
Thumbnail
在台灣要找一個小時就可以到的野溫,且有這麼多瀑布跟彩壁,真心沒比得過芽丁。最近台灣很多天災,已經很多地方不復存在,大自然景點尤其是峽谷地形,每次去都用最後一次的心情去敬畏,此次422出遊又有地震,很感謝主讓我平安回程,在峽谷裡沒有訊號也沒感受到地震,家人笑說他在廈門都感覺到了,我在宜蘭竟然毫無感覺。
Thumbnail
河床的變質岩互相平行、橫向堆疊 上溯約10分鐘,會遇到一個比較危險的崩壁 堰塞湖本人超級美的 前方就是2號溫泉 水溫約35-40左右,晚上泡會冷,2號溫泉可以容納約七個人。
Thumbnail
河床的變質岩互相平行、橫向堆疊 上溯約10分鐘,會遇到一個比較危險的崩壁 堰塞湖本人超級美的 前方就是2號溫泉 水溫約35-40左右,晚上泡會冷,2號溫泉可以容納約七個人。
Thumbnail
【亂石激湍】 媒材:絹布設色 尺寸:70 X 80 cm 年份:2001年 透著灰藍天光的大豹溪, 川流於亂石交錯間, 迸出了寂泠, 迴盪於立冬的幽冥。
Thumbnail
【亂石激湍】 媒材:絹布設色 尺寸:70 X 80 cm 年份:2001年 透著灰藍天光的大豹溪, 川流於亂石交錯間, 迸出了寂泠, 迴盪於立冬的幽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