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寫幾篇文章討論關於【聽力不好的可能原因】、【聽得到不等於聽得懂】、【老年性聽力損失:為什麼戴了助聽器,還是聽不清楚?】的這些主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這些問題背後核心主題「聽知覺層次」!
聽聲音的路徑
我們會聽得到聲音,首先會要先聲音,而聲音由 外耳 -> 中耳 -> 內耳 -> 聽神經 ->大腦,這個過程只耳朵和神經負責傳遞,大腦負責解析,今天就是要來跟大家說明大腦到底在解析什麼~為什麼明明聽力檢查聽力正常,但還是覺得自己常常聽不清楚或聽錯。
聽知覺層次
一、察覺:有沒有聽到聲音
一般純音聽力檢查,撥放聲音,去測試你可以聽到最小聲的音量是多小,就是在測你最小可以察覺到多小聲;有沒有聽到有人在講話。
二、區辨:區分聲音的不同
聽得出來兩個聲音不一樣,例如:救護車和垃圾車、消防車和警車等等,或是有些人會去比較不同的音響喇叭音質聽起來一不一樣,也算是聲音區辨的一種。
三、辨識:能認出聲音是甚麼
例如:汪汪汪,會知道可能是小狗的聲音;之前聽過也被記得放在大腦裡面,下次再聽到可以知道是甚麼聲音。
四、理解:了解聲音背後的意義
例如:聽到垃圾車的音樂,就知道要倒垃圾、聽到燒開水的聲音,就知道要趕快去關火等等;用語言來舉例的話,像是問另外一半想吃什麼,他說隨便,但背後的意義可能是希望妳可以多提幾樣給他選;也是最高的聽知覺層次。
看到這邊你可能會想說,為甚麼和助聽器配戴有關連...
對於聽力損失的人來說,戴上助聽器是幫助聲音可以好好傳送到大腦,讓大腦可以去做上面的聽覺層次;對聽力正常的人來說,可能覺得是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對於剛開始配戴助聽器的使用者,需要時間,讓大腦去接受和練習,新的聲音和他原有大腦的聲音做匹配連結,大家可以想像,戴上助聽器的人,就像要重新學習一個新的語言,重新背單字(區辨、辨識)、聽對話理解背後含意(理解),就可以知道相當困難了~
所以!戴上助聽器就像學習一個新的語言,不同的聽力狀況,可以想像成語感不同的學習者,有的人看影片或耳濡目染就可以學會,有的人需要教材一對一上課練習;配戴助聽器也是一樣,需要一個人提供協助,確認助聽器配戴的狀況,和提供聲音練習,幫助縮短助聽器佩戴的適應時間,更快速達到輔具的最大效果。
好啦~~以上就是針對聽知覺歷程的分享,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可以讓大家更理解聽力損失個案的處境,也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們下次見囉!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