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跟大家簡單說明造成聽力損失的可能原因,基本上就是聲音從 耳朵⮕大腦 的路上,有任何一個地方阻塞或是損傷,就會造成聽力損失;那你可能會想說,為什麼常常有些長輩在戴上助聽器後,還總是抱怨聽不清楚?
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因為退化造成的「老年性聽力損失」!以及為甚麼已經戴上助聽器,效果卻還是不如預期:
受損位置
之前有講到聽力損失的原因有很多種(還沒看過請看這邊),而【老年性聽力損失】通常是因為內耳、聽神經或是大腦退化造成的!
也就是說,有可能會因為受損的位置在神經或大腦,進而發生即便戴上助聽器,有聽得到聲音,卻聽不清楚的現象。
怎麼知道有沒有影響到神經大腦?
在台灣,通常會透過「語詞辨識檢查」來粗略預估,通常聽力師會先將聲音調到受測者覺得足夠大聲的音量,開始念語詞並請受測者覆誦,並計算語詞答對的比率,分數越低就表示神經或大腦退化的可能性越高。
所以,一般在選配助聽器之前,我們會幫個案做這個檢查,可以大概知道目前個案的聽能表現,語詞辨識分數越低的個案,會有較高機率戴上助聽器的效果越差;如此一來,我們可以透過這個檢查結果,更快地掌握個案的狀況,也比較好去調整衛教個案的期待值。
為什麼會退步那麼多?
還記得之前跟大家分享過,從發現聽力損失到介入,研究發現平均需要5~7年的時間;大家可以想像,你的手如果持續沒有活動5年,肌肉會漸漸消失,甚至可能會影響到神經,聽力也是一樣~當你開始有聽力損失的時候,沒有積極地處理,久而久之大腦就會以為你沒有要用,就可能發生神經或大腦的退化(這也是為什麼大家說聽力不好,會提升失智症風險的原因之一)
所以才會鼓勵大家,在發現有聽力損失的時候,可以盡快地戴上助聽器,輔助自己的聽力,避免造成聽神經或大腦進一步的惡化;除非有特殊的病因,否則退化性聽力損失,都會是慢慢發生的,通常不會突然變差。
實務應用
你可能會想說,那這樣早晚都要戴,那不如晚一點戴可以花比較少錢XD 你錯了~~還記得之前有跟大家介紹,助聽器那些厲害的功能嗎?(請看這)如果你想要花少一點錢,就買到適合自己的聽力輔具,那就趁聽力變更差之前,先買起來用吧!
前面有提到,當語詞辨識分數低的時候,代表你的大腦聽到足夠大的聲音之後,還是沒有辦法聽得清楚或聽得懂對方在講什麼;所以,這時候你就需要選比較高階、配有比較多新科技的助聽器,因為它可以代替你大腦的部分功能,把聲音過濾處理清楚,再讓大腦聽到,像是在耳朵上戴一個小電腦的概念。
當你的聽力損失越輕,聽能表現越好的時候,通常就可以花比較少錢,買到適合自己的助聽器;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近幾年在推行OTC助聽器的原因之一,希望透過早期介入和較低的費用,提升輔具配戴率,以期待可以降低長期的社會負擔。(不過,如果你就是想用最好、最新的助聽科技,那就是頂級助聽器買下去絕對是沒有問題XD
( 這邊講的費用,單純是指聽力輔具本身,不包含驗配和後續售後服務的部分;畢竟同樣的產品,不同聽力師選配調整,就會有落差了~ )
好啦~~希望今天這篇文章,讓大家有點收獲,有什麼問題一樣可以留言討論,我們下次見囉~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