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蕯斯葡萄酒之路Route des Vins d'Alsace是法國最古老的葡萄酒之路,源起於1953年,路線從北邊的Marlenheim到南邊的Thann,沿著弗日山脈東側綿延170公里。星邏棋佈的葡萄園散落在大大小小的東向山坡上,像是一條綠色的緞帶,被覆在弗日山特有的粉紅色砂岩上。

雖然Alsace的緯度(47.5°~49°)已經接近種植葡萄的北限,但受惠於大陸型氣候之利,夏天日照長溫差大,葡萄可在白天獲得足夠的能量累積糖份,夜晚則可以好好休息保留酸度,葡萄酒普遍帶有豐富的果香。

葡萄酒之路上共有67個產酒村鎮,三種法定產區:Alsace AOC、Alsace Grand Cru以及 Crémant d'Alsace。Alsace從70年代起迄今總共有51個葡萄園列級Grand Cru,其中49個位在葡萄酒之路上,面積僅占 4% 左右。

關於酒莊 Winery History
Domaine Bohn位在葡萄酒之路上的Reichsfeld酒村,一個人口約300人的小鎮。這裡於12世紀便開始有種葡萄的紀錄,當時的地主為Andlau伯爵。Bohn家族大約200多年前在這裡開始種葡萄釀酒,一代代父傳子子傳孫,來到現任的莊主Bernard。(*2024年已交棒給兒子Arthur)

村子裡的路很小,遊覽車不能直接開到酒莊,需步行一小段上坡路。鎮上的教堂很迷你,有個高高的鍾樓,後面是夜總會,四週以矮牆圍起來。

第一次來歐洲的時候,看到教堂總會有股莫名的興奮,不管大間小間,遇到就抓起相機猛拍。隨著旅行的次數增多,現在已經不再那麼激動。教堂在歐洲的小鎮,就像台灣鄉下的媽祖廟或土地公廟,基本上扮演著類似的角色,只是台灣不會把去作仙的人種在廟後面。

鎮上有幾戶人家的花園佈置地很用心,色彩繽紛花團錦簇好不燦爛,花盆內還有很可愛的小稻草人裝飾,任誰也會佇足欣賞這片美呆的風景。
有些人家的門口或牆面上掛著儲酒木桶的裝飾,上面繪有彩色字畫,看到這個就表示這戶人家有賣酒。
過了教堂不久便來到Domaine Bohn。兩層樓的房子在三角形的屋簷下寫著大大的BOHN,如果不是門口掛著的木桶上畫有葡萄酒瓶,應該沒人會知道這是間酒莊。

參觀過程 About Visit
Domaine Bohn規模很小,讓我聯想到之前在西班牙參觀的Bodega Almijara。一行人抵達後,Bernard出來迎接,他一身米白色麻紗T恤,頭髮後梳綁成一把小馬尾,身長約略180公分體型瘦高,黑色牛仔褲搭的是一雙運動涼鞋,很隨性的打扮。

延著教堂往酒莊的方向再往前走一小段路,即可到達其中一片Bohn家的葡萄園。小路旁邊立了一座耶穌在十字架上受難的石碑,中間放著一個石刻骷髏頭,眼眶裡有兩顆白色小石子(不知有什麼意義?該不會是有人惡作劇吧!)。類似這種十字架在許多葡萄園都看得到,大名鼎鼎的DRC也有一座 (相片),前來朝聖的遊客一定會和它一起照張相表示來過。

放眼望去一片片葡萄園散佈在向陽的東面山坡上,和緩一點的小山丘整座都是葡萄園,高聳一點的山頂則是未開墾的樹林。我很喜歡在葡萄園裡逛,研究莊主如何管理葡萄園,包含整枝的方法、土質、有沒有灌溉系統、是否實施Green Harvest、留幾串葡萄…等等。有人說這是"工程師性格",凡事追根究底,我則不這麼認為。葡萄酒不只是酒杯裡的東西,是農產品的一種,觀察它如何在田裡長大是件很有趣的事。

Bernard陸續說明葡萄品種、樹齡、土壤與田間管理,我能感受到他對這片土地有多麼熟悉。村子裡只有300人,但並非全為壯士,數字包含老人、女人和小孩。Bernard在人力單薄的情況下,校長兼撞鐘,種葡萄、採葡萄、釀酒到裝瓶,全都自己來。

Alsace AOC規定葡萄樹只能留兩條枝藤,一左一右往下綁成像山羊角的形狀,葡萄果串大約就生長在這個高度。葡萄主幹高約50~80公分,蔓生的枝條往上固定,保持約兩公尺的高度,超過的部分會被剪除。

葡萄園不進行除草,"草可以保護土壤不被雨水沖刷,也可以增加土中的含氧量,維持土裡面原有的生態系。葡萄園裡沒有澆灌設施,逢乾旱也不會澆水,葡萄樹如果缺水,根就會努力往下尋找水源,同時吸收更多土壤裡的微量物質。" Bernard如此說道。

目前葡萄園總計約八公頃,其中一片位於岩壁旁,幾乎沒有土,地上滿是大大小小的碎石塊。Bernard說:這是我祖先(阿公?)人工從石壁上鑿下來的碎石頭地,是Bohn最好的一片葡葡園。從酒莊走到葡萄園的路上大約有三種土壤,酒莊前的葡萄園以弗日山特有的粉紅色砂岩為主;十字架那邊則是花崗岩、片岩和粉紅色砂岩混雜;這片則多是咖啡色的花崗岩摻雜白色燧石,撿拾一小塊發現質量較一般石頭要重上許多。

酒莊種植許多品種,包含Riesling、Pinot Gris、Gewürztraminer、Muscat、Pinot Noir等,還有不常見的Silvaner。在葡萄園的角落有一棵當地的原生品種,我沒記住叫什麼名字,Bernard用它來觀察環境對葡萄樹的影響,有問題這棵會先反應,相當於報馬仔的功能。

來到酒窖,侷促的空間裡被幾個約2噸的不鏽鋼發酵桶和5個2~3000公升的大型儲酒木桶占滿,另一邊則放置小型儲酒木桶。相較於橡木桶,Bernard更喜歡使用洋槐木桶,他認為洋槐樹可以為白酒帶來細緻的花香風味。
品嚐葡萄酒 Wine Tasting
Bernard的夫人Melinda是台灣人,因為與酒莊主人相戀隻身遠走他鄉,隨夫來到此地當起酒莊女主人(她戲稱自己是農婦)。Melinda準備了許多搭酒小點,麵包、起司、餅干,還有小蘿蔔沾鹽巴,很特別的吃法。
圓形的大玻璃桌面下是個地洞,沿著牆面插著許多酒瓶,底下鋪粉紅色砂岩和阿公敲石頭那邊的咖啡色花崗岩,很別緻的展示設計。

酒標上莊名後寫著Igneron Indépendant,意即"獨立酒農"。我覺得這兩個字是一種榮耀,從耕種到裝瓶一手包辦不假他人,有如把孩子從出生拉拔到長大成人,付出的無論是愛或淚水,都是感情的結晶。

總共品嚐八款酒,其中一款為Cremant氣泡酒,一款為Marc渣釀白蘭地。整體而言,Bohn的白葡萄酒風格普遍帶有花香調性,並帶有一點礦物與胡椒的氣息,尤其是Silvaner。Pinot Noir以甜熟的紅色水果為主調,加上一些木質香氣,屬於典型的Alsace風格。
心得 My Impressions
Bernard談到許多想法,包含傳統的思維、新觀念的試驗 (例如使用洋槐木桶) 等。我問他的釀酒哲學是什麼?Bernard表示除了尊重傳統,也想走出自己的一條路,釀出心目中的好酒。Bohn每一款酒的產量都不大,八公頃的地釀出十幾款酒,每款都精雕細琢,十足藝術家性格。Domaine Bohn給我的感覺,就像執著於某個技藝的老師傅,一輩子專心做一件事,並把這件事情做好,真正展現職人的精神。
參觀日期|2014/7/19
酒莊官網|https://www.domainebohn.com/2001325991.html
Melinda 寫的書|跟著酒莊主人品酒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