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菁華開示 - 老實、聽話、真幹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佛怎樣叫度眾生?佛所說的我們要聽。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他所以能成就確實他有三寶,要靠這三寶,這三寶是自性三寶。是什麼東西?老實、聽話、真幹,佛就能加上,眾生能把這個力量發揮出來,佛能幫助你。


譬如我們淨宗講念佛往生,我們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有三輩九品。上上品的功夫成片,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佛接引首先佛放光,佛光注照就把你的功夫提升一倍。你看上上品往生,佛一提升你,你變成什麼?你變成事一心不亂,這個要知道。如果你是上中輩,你的功夫成片是上中輩,往生的時候佛光一注照,就變成上上輩。你念到上上輩,佛一照你就不在同居土,你就生方便有餘土,提升一個階級。我們功夫只有下下品往生,臨終佛一照,下中品往生,是這麼個道理。佛的加持跟我們自己功夫是相對的,如果我們功夫念到事一心不亂上上品,佛光一注照,你就變成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這個道理要懂。


所以我們自己的能量要發揮出來,那就是佛在經上怎麼講,我們真的,經念得熟,意思懂,念得熟,意思不懂不行,一定要懂意思,依教奉行,把經典裡面所說的這些道理真正變成自己的思想,經典裡面的教誨那就是戒條,幫助我們改正錯誤的行為,佛的力量才能夠加持給你。如果你自己沒有這個,佛想加加不上。


  由此可知,我們決定不能作惡,不但不能做,惡的念頭都不能有,那你就會常常得到三寶加持。尤其是念佛人,肯定得阿彌陀佛加持你,你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基本的修學同學一定要記住,修淨土的同學,「淨業三福」這是淨土宗最高的修學指導原則。這裡面講三條,你只要有一條,哪一條?第一條,第一條做到了,第二條、第三條沒有做到,第一條做到你就能生凡聖同居土。第一條是什麼?「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怎麼落實?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弟子規》落實那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做到了。


「慈心不殺」落實在《太上感應篇》,因果教育。你真正能做到,你是真的善人,後面《十善業道》不難,你很容易就做到,修十善業。這樣,能有這個條件,對於淨土深信不疑,一心求願往生,這個念頭,蕅益大師說得好,這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不是菩提心,你不會想求生淨土,想求生淨土這個念頭就是大菩提心。這也是過去祖師大德沒說過的,蕅益大師所說的,印光大師對蕅益大師這句話讚歎備至,他說這真的是阿彌陀佛度眾生的本願。所以這個法門叫「萬修萬人去」,這是善導大師說的。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慧林無畏.金剛安樂
7會員
785內容數
歸依自心三寶: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2025/10/18
所以說根性不相同,我們不是圓頓根性,那就應當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鍥而不捨。你在學習當中嘗到味道了,叫法味,古來祖師大德常說的,「世味哪有法味濃」。世味是講六道輪迴裡面,要跟佛法來比那差太遠了。法味確實濃於世味,法味裡面有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喜悅。孔夫子得到了,你看《論語》第一句話說,「學而時習
Thumbnail
2025/10/18
所以說根性不相同,我們不是圓頓根性,那就應當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鍥而不捨。你在學習當中嘗到味道了,叫法味,古來祖師大德常說的,「世味哪有法味濃」。世味是講六道輪迴裡面,要跟佛法來比那差太遠了。法味確實濃於世味,法味裡面有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喜悅。孔夫子得到了,你看《論語》第一句話說,「學而時習
Thumbnail
2025/10/17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 ─《六祖壇經》   這四句偈說的是「戒、定、慧」三無漏學,即三種沒有煩惱,沒有是非,善美圓滿的學問。   「戒、定、慧」三學,沒有離開過我們的心。你說,哪裡有戒?哪裡有定?哪裡有慧?都在我們的心中。因為「心地無非自性
Thumbnail
2025/10/17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 ─《六祖壇經》   這四句偈說的是「戒、定、慧」三無漏學,即三種沒有煩惱,沒有是非,善美圓滿的學問。   「戒、定、慧」三學,沒有離開過我們的心。你說,哪裡有戒?哪裡有定?哪裡有慧?都在我們的心中。因為「心地無非自性
Thumbnail
2025/10/16
我們今天悟不了的是什麼?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不下。我們也能悟,不是頓悟,是幾十年的修學累積,就是經裡面告訴我們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每天不離開大乘經教,天天在讀誦、在學習。我們知道了,我們這個悟叫解悟。祖師大德像釋迦、六祖那樣,他是證悟,證悟的管用,他得真實受用。我們解悟是明白了,可是事
Thumbnail
2025/10/16
我們今天悟不了的是什麼?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不下。我們也能悟,不是頓悟,是幾十年的修學累積,就是經裡面告訴我們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每天不離開大乘經教,天天在讀誦、在學習。我們知道了,我們這個悟叫解悟。祖師大德像釋迦、六祖那樣,他是證悟,證悟的管用,他得真實受用。我們解悟是明白了,可是事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