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菁華開示 - 世味哪有法味濃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所以說根性不相同,我們不是圓頓根性,那就應當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鍥而不捨。你在學習當中嘗到味道了,叫法味,古來祖師大德常說的,「世味哪有法味濃」。世味是講六道輪迴裡面,要跟佛法來比那差太遠了。法味確實濃於世味,法味裡面有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喜悅。孔夫子得到了,你看《論語》第一句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能從聖人那邊學到的,落實到自己日常生活當中,你內心裡面就生法喜。那個悅,喜悅是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不是外面環境的,與外境不相干,所以夫子嘗到。


佛法祖師大德講得就更多了,你真正契入經教之後,嘗到法味,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諸位不要小看這兩句話,這兩句話你要是明白了,你有大受用。世間諺語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換句話說,你得體會到養生。中年以上的人都感覺到,養生很重要,身心健康很重要,這是真正的福報。健康從哪來的?健康從歡喜心來的,如果你每天都愁眉苦臉,你一定多病,你哪來的歡喜心?所以健康就沒有了。健康從歡喜心來的,每一天生活都快樂,這個人身心健康,百病不生;年齡增長,老而不衰,這叫福報。


你要想得這個大福報,那大乘經教裡面就太多了,到處都是。這是佛法對我們最直接的,也是最少分的利益。你得到這個利益肯定身心健康、家庭美滿、事業順利,再擴大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在佛法講小利,這不是大利。大利益是幫助你成菩薩、成佛,你有能力在遍法界虛空界裡面去教化眾生,大利益。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慧林無畏.金剛安樂
7會員
784內容數
歸依自心三寶: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2025/10/22
「學佛功德」,清涼大師的註解註得很簡單,「學佛德行以為能至」,這個能至的意思就深了,至是到達,到達什麼地方?到達無上正等正覺,那是要學佛的德行才行,佛的德行從哪裡學起?大乘教裡頭佛常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就知道了,要從佛心做功夫。佛的心是什麼?大乘教裡面很多地方為我們很具體的說出來,平等心
Thumbnail
2025/10/22
「學佛功德」,清涼大師的註解註得很簡單,「學佛德行以為能至」,這個能至的意思就深了,至是到達,到達什麼地方?到達無上正等正覺,那是要學佛的德行才行,佛的德行從哪裡學起?大乘教裡頭佛常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就知道了,要從佛心做功夫。佛的心是什麼?大乘教裡面很多地方為我們很具體的說出來,平等心
Thumbnail
2025/10/21
為什麼學的人少?這個世間名聞利養放不下,還想貪著,這一念貪心,把我們學阿彌陀佛的功夫破壞了,徹底破壞了。我們在前面多次講過,李老師常常舉的比喻,一杯醍醐,佛經上講的醍醐是天人最好的飲料。這一杯,一杯醍醐,天人最好的飲料,裡面滴一滴毒藥,這一杯醍醐全變成毒藥了,全壞了。我們心裡面完全是阿彌陀佛,突
Thumbnail
2025/10/21
為什麼學的人少?這個世間名聞利養放不下,還想貪著,這一念貪心,把我們學阿彌陀佛的功夫破壞了,徹底破壞了。我們在前面多次講過,李老師常常舉的比喻,一杯醍醐,佛經上講的醍醐是天人最好的飲料。這一杯,一杯醍醐,天人最好的飲料,裡面滴一滴毒藥,這一杯醍醐全變成毒藥了,全壞了。我們心裡面完全是阿彌陀佛,突
Thumbnail
2025/10/20
學佛要用心了解「色、受、想、行、識」五蘊,因為,我們一切的煩惱就是在五蘊的生滅中累積。天地萬物一切物質,包括我們的身體,都稱為「色」。人生之大患在於有「身」,人有了身軀才會感受、思考,然後去造作,因而招來福與禍。   用心明辨是非 修行利益眾生   身體可以用來修行,投入人群、利益眾生,
Thumbnail
2025/10/20
學佛要用心了解「色、受、想、行、識」五蘊,因為,我們一切的煩惱就是在五蘊的生滅中累積。天地萬物一切物質,包括我們的身體,都稱為「色」。人生之大患在於有「身」,人有了身軀才會感受、思考,然後去造作,因而招來福與禍。   用心明辨是非 修行利益眾生   身體可以用來修行,投入人群、利益眾生,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