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星雲說( 為何收縮後會開始旋轉成盤狀? )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第一步:一開始的狀態 —— 一團巨大、緩慢旋轉的雲

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陽系還沒形成時,我們的宇宙角落存在著一團非常巨大、稀薄,主要由氫和氦氣體以及一些塵埃所組成的雲氣,我們稱之為「太陽星雲」。

這團雲氣並非完全靜止的。它在宇宙中飄盪了數十億年,內部可能受到附近超新星爆炸的震波、或其他恆星經過的引力擾動,使得它帶有非常、非常微弱的「初始旋轉」

你可以想像一個平靜湖面上的一片巨大落葉,它幾乎不動,但如果你用顯微鏡看,可能會發現它有一絲絲幾乎無法察覺的自身轉動。 這個「初始角動量」就是關鍵。

第二步:關鍵物理定律上場——角動量守恆

現在,最重要的物理定律登場了:角動量守恆

什麼是角動量?簡單來說,就是「物體旋轉的強度」。它的大小取決於三件事:

  1. 物體的質量
  2. 物體旋轉的速度
  3. 質量離旋轉中心的遠近(分佈半徑)

角動量守恆的意思是:在一個封閉系統中,如果沒有外力干擾,它的總角動量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必須保持不變。

讓我們請出冰上芭蕾舞者來當我們的模特兒:

  • 當她雙手張開時:她的質量分佈離身體中心很遠(半徑大)。這時她會轉得比較慢。
  • 當她將雙手緊緊抱回胸前時:她的質量集中到旋轉中心(半徑變小)。這時,她會越轉越快

為什麼?因為她的「質量」沒變,但「分佈半徑」變小了。為了讓「角動量」保持不變,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旋轉速度」增加。

這就是「角動量守恆」的魔法。

第三步:把魔法套用在太陽星雲上

  1. 開始收縮:由於自身的重力,這團巨大的星雲開始向內坍縮。這就像舞者把張開的雙
    收回來一樣,整個系統的「半徑」正在急遽變小。
  2. 開始加速旋轉:根據角動量守恆,當星雲的半徑縮小時,它原本那微乎其微的「初始
    旋轉」就會被急遽放大,整個星雲的旋轉速度會越來越快。

第四步:為什麼是「盤狀」而不是「球狀」?——離心力 vs. 重力

現在星雲轉得飛快,就會產生強大的「離心力」。

  • 在赤道方向:離心力的方向是向外甩,它會試圖抵抗向內收縮的重力。重力想把氣體
    拉向中心,離心力卻想把氣體甩出去。兩股力量在赤道面上達到一個平
    衡,使得物質無法進一步向中心坍縮。結果就是,物質被「卡」在赤道
    面上。
  • 在兩極方向:這裡幾乎沒有離心力,只有垂直向下的重力。所以重力可以毫無阻礙地
    將物質拉向中心。

用一個生活化的比喻:

想像你在揉一個濕濕的、鬆散的雪球。如果你只是雙手輕輕捧著,它是一個球。
但如果你開始快速轉動它,會發生什麼事?
雪球會在你的手掌間被壓扁,變成一個飛盤狀的雪餅!因為轉動時,赤道方向的離心力把雪往外推,而你的手(重力)從上下兩極方向把它壓扁。

太陽星雲的過程就跟這個一樣:

  • 重力從所有方向向內壓縮,就像你的雙手。
  • 離心力在赤道方向向外抵抗。
  • 最終,星雲在垂直於旋轉軸的方向(赤道面)被壓扁,形成一個巨大的旋轉盤——這就是所謂的「原行星盤」。

總結一下:

  1. 起點:一團巨大、有微弱初始旋轉的星雲。
  2. 觸發:自身重力導致向內收縮(半徑變小)。
  3. 關鍵:角動量守恆定律發揮作用,使得旋轉速度急遽增加。
  4. 成形:快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在赤道面抵抗重力,但在兩極方向無力抵抗,導致星雲
    被壓扁成一個盤狀結構。

這個盤狀結構的中心,物質最密集,最終收縮、點燃核融合,形成了太陽
而在盤面上的其他物質,則互相碰撞、合併,逐漸形成了行星、小行星等天體。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太陽系中所有的行星,大致都運行在同一個平面(黃道面)上,並且公轉方向一致——因為它們都誕生於同一個旋轉的盤狀星雲

太陽系與行星的形成

根據星雲學說,在46億年前太陽系還只是一團充滿氣體和塵埃的星雲,因鄰近有超新星爆炸射出原子序26(鐵原子)以上的”重物質”,闖進太陽系星雲中,擾動造成局部密度不均,於是太陽星雲便以這些重物質為中心而開始收縮、旋轉,盤狀中心因收縮力強、密度加大形成太陽,同時在盤狀周圍形成一個以太陽為中心旋轉的星雲環,環中物質如固體微粒、氣體和塵埃等物質因萬有引力作用、在吸積過程中持續不斷碰撞,形成大小不同的行星。地球因距太陽較近、溫度較高,碰撞聚積固態的物質顆粒成為微小行星,再聚集微小行星形成類地行星。

A.宇宙中星際星雲聚集

B.聚集的星雲因緩慢旋轉而開始橢圓收縮。

C.聚集的星雲因快速旋轉而開始扁平化。

D.聚集的星雲中心形成 元恆星(Protostar),成圓盤狀旋轉,外圍為氣體與星塵。

E.因重力吸引,星塵凝聚成直徑數十公里的微行星Planetesimal,再因凝聚迅速增長為數千公里大小的類行星胚胎Planetary embryos。

F.後因隕石撞擊等積聚作用Accretion,太陽系較內部形成類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s),外部形成類木行星(Jovian planet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真師傅的AI沙龍
26會員
699內容數
一直尋找 " 真正 " 的師傅 , 行行出狀元!! 業業有老師!! 感謝您的支持 也可以到下方連結逛逛喔! https://tslv.pixnet.net/blog https://vocus.cc/user/@tslv https://www.youtube.com/@tslv80
真師傅的AI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03
這起發生在台北捷運的「優先席衝突」事件,經網路發酵後引發了社會對於 讓座文化、正當防衛界線 及 高齡社會問題 的廣泛討論。為了讓你快速掌握全貌,以下表格整理了事件的關鍵要點: 🚨 事件詳細經過 這起事件發生在9月29日的台北捷運車廂內。 要求讓座與攻擊:一名73歲的曾姓白髮婦人,在車廂內還有
Thumbnail
2025/10/03
這起發生在台北捷運的「優先席衝突」事件,經網路發酵後引發了社會對於 讓座文化、正當防衛界線 及 高齡社會問題 的廣泛討論。為了讓你快速掌握全貌,以下表格整理了事件的關鍵要點: 🚨 事件詳細經過 這起事件發生在9月29日的台北捷運車廂內。 要求讓座與攻擊:一名73歲的曾姓白髮婦人,在車廂內還有
Thumbnail
2025/10/02
「太陽日」的定義: 一個「真太陽日」是指太陽連續兩次經過同一地點子午線(達到最高點)所經歷的時間間隔。我們日常使用的鐘錶是根據「平太陽日」(24小時均分)來運行的,但由於地球公轉軌道是橢圓形以及地軸傾斜,導致真太陽日的長短在一年中會有所變化。 地球的公轉速度: 根據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地球在軌道上
Thumbnail
2025/10/02
「太陽日」的定義: 一個「真太陽日」是指太陽連續兩次經過同一地點子午線(達到最高點)所經歷的時間間隔。我們日常使用的鐘錶是根據「平太陽日」(24小時均分)來運行的,但由於地球公轉軌道是橢圓形以及地軸傾斜,導致真太陽日的長短在一年中會有所變化。 地球的公轉速度: 根據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地球在軌道上
Thumbnail
2025/10/02
我執教已逾二十年,每當學生來請我寫推薦信,我總會問他們一個問題:「你為什麼選擇這條路?」大多數孩子的回答,不外乎是興趣、夢想或未來發展。然而,當我問到這位學生時,這個平時說話輕柔的年輕人,眼神卻瞬間點亮了一種篤定的光芒。 他說:「老師,我不是『選擇』了建築,我只
Thumbnail
2025/10/02
我執教已逾二十年,每當學生來請我寫推薦信,我總會問他們一個問題:「你為什麼選擇這條路?」大多數孩子的回答,不外乎是興趣、夢想或未來發展。然而,當我問到這位學生時,這個平時說話輕柔的年輕人,眼神卻瞬間點亮了一種篤定的光芒。 他說:「老師,我不是『選擇』了建築,我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哥白尼提倡地動說之前,便有一小群人承繼彼此的夢想與信念,他們秘密研究天文,躲避教會的異端審查,即使生命危在旦夕,他們仍奮不顧身矢言推動地球轉動,幾世代人共同見證地動說的完成。這段充滿傷痕與熱血的歷史,成為火苗,再次燃放在所有人心中。
Thumbnail
在哥白尼提倡地動說之前,便有一小群人承繼彼此的夢想與信念,他們秘密研究天文,躲避教會的異端審查,即使生命危在旦夕,他們仍奮不顧身矢言推動地球轉動,幾世代人共同見證地動說的完成。這段充滿傷痕與熱血的歷史,成為火苗,再次燃放在所有人心中。
Thumbnail
目前地球人類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從而使地球環境推向數百萬年首見的高溫,並且也對生態系統產生長遠的影響。不過就現在碳排放的程度,雖然在未來部分區域可能因為嚴重的溫室效應而不再適合生物生存,但是大部分區域依然是適合居住的。 而隨著太陽越來越老,其體積會越來越大,最終在數十億年之後成為紅巨星並吞噬地球。在
Thumbnail
目前地球人類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從而使地球環境推向數百萬年首見的高溫,並且也對生態系統產生長遠的影響。不過就現在碳排放的程度,雖然在未來部分區域可能因為嚴重的溫室效應而不再適合生物生存,但是大部分區域依然是適合居住的。 而隨著太陽越來越老,其體積會越來越大,最終在數十億年之後成為紅巨星並吞噬地球。在
Thumbnail
每一顆星星,都是一個獨特的故事開端。它們或許是遙遠星系中的太陽,為那些星球帶來生命的溫暖和光明;或許是即將進化成超新星的恆星,即將爆發出驚人的能量,成為宇宙的煙火;或許是無法被肉眼看見的暗物質,散播著神秘的引力,影響著星系的運動。每一顆星星,都是宇宙中的一個個鮮活的角色,正在演繹著它們獨特的劇情。
Thumbnail
每一顆星星,都是一個獨特的故事開端。它們或許是遙遠星系中的太陽,為那些星球帶來生命的溫暖和光明;或許是即將進化成超新星的恆星,即將爆發出驚人的能量,成為宇宙的煙火;或許是無法被肉眼看見的暗物質,散播著神秘的引力,影響著星系的運動。每一顆星星,都是宇宙中的一個個鮮活的角色,正在演繹著它們獨特的劇情。
Thumbnail
即使我們對於宇宙存在之前是什麼模樣仍然一無所知, 即使天上星辰多如恆河細沙, 即使我們對比整個宇宙就像是一粒灰塵, 即使如此,我們仍然有些知曉的事情,雖然僅僅是目前為止。
Thumbnail
即使我們對於宇宙存在之前是什麼模樣仍然一無所知, 即使天上星辰多如恆河細沙, 即使我們對比整個宇宙就像是一粒灰塵, 即使如此,我們仍然有些知曉的事情,雖然僅僅是目前為止。
Thumbnail
此處位於銀河系邊緣,一片較新形成的星系:太陽系,一顆星球:湛藍星球剛降臨於此地,這是一個天堂,美好的樂園,而它在我們人世間,還有著一個彼此熟悉的名字,「地球」。
Thumbnail
此處位於銀河系邊緣,一片較新形成的星系:太陽系,一顆星球:湛藍星球剛降臨於此地,這是一個天堂,美好的樂園,而它在我們人世間,還有著一個彼此熟悉的名字,「地球」。
Thumbnail
此處位於銀河系邊緣,一片較新形成的星系:太陽系,一顆星球:湛藍星球剛降臨於此地,這是一個天堂,美好的樂園,而它在我們人世間,還有著一個彼此熟悉的名字,「地球」。
Thumbnail
此處位於銀河系邊緣,一片較新形成的星系:太陽系,一顆星球:湛藍星球剛降臨於此地,這是一個天堂,美好的樂園,而它在我們人世間,還有著一個彼此熟悉的名字,「地球」。
Thumbnail
以整個地球來說,你小道看不見。    以整個太陽系來說地球在這裡。 在銀河系中,太陽系在這。 銀河系與周圍星系在這,只是超星系團的一部份。 超星系團只是宇宙大規模購照的一小部分。 我們甚至不知道宇宙有多大,地球在宇宙中小到看不見。
Thumbnail
以整個地球來說,你小道看不見。    以整個太陽系來說地球在這裡。 在銀河系中,太陽系在這。 銀河系與周圍星系在這,只是超星系團的一部份。 超星系團只是宇宙大規模購照的一小部分。 我們甚至不知道宇宙有多大,地球在宇宙中小到看不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