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焦慮來敲門的時候:解析焦慮根源與突破瓶頸的策略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當焦慮來敲門的時候 這幾天做影片的感覺有點卡。

不是那種「不知道要做什麼」的迷茫,而是更具體的卡——我知道要做什麼,但是從腦袋裡的想法到實際執行之間,好像隔著一層什麼東西。就像你知道終點在哪裡,但走著走著發現路不太對,得停下來重新確認地圖。 然後......焦慮就來了。 這種焦慮有兩個源頭。第一個是我很急,急著想看到成品,急著想知道「我做得出來」。第二個更微妙一點——當你決定要把承諾丟出去給別人時,就像是在心裡簽了一張契約,告訴自己「我得負責」。這兩股力量在我卡關的時候同時出現,就像兩個人在你耳邊一起催促,音量越來越大。 年輕的時候,我很怕這種感覺。 那時候,我會把焦慮想像成一個想要控制我的東西,一個外來的侵略者。為了證明「我不被控制」,我會故意搞破壞,故意放棄正在做的事情。我以為這樣就是贏了——你看,我掙脫了,我自由了。但其實我只是在逃跑而已。我逃離的不是控制,是那種不舒服的感覺。而代價是,我連真正想做的事情都一起丟掉了。事後回想起來,那種後悔的滋味比焦慮本身還要苦,而且每次想到都會在痛一次,好像永遠都揮之不去...... 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明白:焦慮不是敵人,它只是一個提醒。 它在告訴我「這件事情,對你很重要」,同時也在說「這件事情,你還沒完成」。就這樣。它不是要控制我,它只是在做它的工作——提醒我該注意時間了,該動起來了。一旦我這樣理解它,它就不那麼可怕了。我甚至可以對它說聲謝謝,然後繼續做我該做、我想做的事。 不過,謝謝歸謝謝,我還是要用我自己的節奏來做。 這個節奏的核心是:「慢才能穩,穩才能順,順才能快。」聽起來有點像老生常談,但我說的「慢」不只是指動作慢,而是指讓你的思緒與感受跟上你的腳步。你知道那種感覺嗎?當你跑得太快的時候,腦袋還在後面追,情緒還沒跟上來,整個人就像是被拖著走一樣。但如果你慢下來,讓思緒清晰一點,讓心情穩定一點,動作反而會變得更流暢,事情也會開始順起來。 而且有個很神奇的事情是:

只要你開始動,哪怕只是一個小動作,

思緒就會開始變清楚,心情也會開始平穩下來。

這是一種正向循環。行動本身就是解藥。

所以,接下來我打算做什麼呢? 我要認真地、好好地品茗每一版茶。讓自己沉浸在那個茶香和滋味裡面,讓那些感官的細節把我拉回到一個更放鬆、更有靈感的狀態。我想召喚回那個因為茶而文思泉湧的李白——那個不被理性框住、不被焦慮綁架、單純因為喜歡而創作的自己。 我想把主導權交給他,讓他帶著我突破這個瓶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alalin的沙龍
2會員
28內容數
Lala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02
作者分享了在嘗試全新領域時,內心湧現的矛盾情感——既有對未知的焦慮不安,也有對挑戰自我的強烈興奮。文章探討瞭如何面對這種不確定性,並最終找到內在驅動力,擁抱成長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10/02
作者分享了在嘗試全新領域時,內心湧現的矛盾情感——既有對未知的焦慮不安,也有對挑戰自我的強烈興奮。文章探討瞭如何面對這種不確定性,並最終找到內在驅動力,擁抱成長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10/01
本文記錄了作者從原本打算離職,到因為公司願意傾聽並提供支持而轉念留下,並決心結合 AI 技能(聲音轉影片)為職涯開創新的可能性的心路歷程。探討了傳統銷售通路(電話銷售)的限制,以及影音內容對於新世代消費者的吸引力,強調了在快速變動的時代中,持續學習與轉變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10/01
本文記錄了作者從原本打算離職,到因為公司願意傾聽並提供支持而轉念留下,並決心結合 AI 技能(聲音轉影片)為職涯開創新的可能性的心路歷程。探討了傳統銷售通路(電話銷售)的限制,以及影音內容對於新世代消費者的吸引力,強調了在快速變動的時代中,持續學習與轉變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9/30
本文探討作者如何透過分析長達八年的日記,發現個人在特定月份的生活轉折與身心敏感週期。作者將此與大自然季節變化、傳統命理學的經驗統計進行連結,並提出建立個人化「吉凶宜忌」的有趣想法,期望透過更瞭解自身節奏,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並與自然韻律和諧共處。文末強調此探索過程有助於提升自我覺察與生活智慧。
Thumbnail
2025/09/30
本文探討作者如何透過分析長達八年的日記,發現個人在特定月份的生活轉折與身心敏感週期。作者將此與大自然季節變化、傳統命理學的經驗統計進行連結,並提出建立個人化「吉凶宜忌」的有趣想法,期望透過更瞭解自身節奏,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並與自然韻律和諧共處。文末強調此探索過程有助於提升自我覺察與生活智慧。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