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Wild Boys 2017 電影(台譯 惡童XX歪:個人不太喜歡什麼歪的YT頻道 故以XX表示。)恍若 《發條橘子》的那群死小孩+法斯賓達「情慾流動」的霧港水手+蓋馬丁「破破爛爛」的黑白朦朧影像。電影綻放著敗德感,連結到了法國的哲學支流―薩德侯爵、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回到肉身的爽快、疼痛、交媾、抽蓄…。

果不其然,劇情到了後半段,大抵可以簡單描述此片是:屁孩「變性」啟蒙? 以法式浪漫鄉野奇談,植物奶精的變性怪島(電影中稱作:牡蠣島),以台灣諧音梗來說,給點牡蠣!在電影的意思是,喝著島上植物的奶水壞男孩變性,以女性主義拯救世界!
不只淫蕩,becoming陰性,(尚未達到無性:所以是還不至於,但接近酷兒電影(註))或物種平權,這個在台灣當代藝術有點夯?的議題,自己反而喜歡直男擔當的變態船長教育壞小孩們,對白挺有意思,還有下體刺青航行的地圖蠻有趣之外,想到《一戰再戰》的西恩潘被崇高白人嚴格審查,只能偷偷把已經染黑的生殖器洗乾淨就有點弱掉。
過於放蕩的表現,淪為自嗨嫌疑?相反若以安靜手法,內省的方式表現藝術,就不會如此被質疑(好像是)。
野孩子們,有一個叫法文「唐吉」,類似台語的乩童發音,有點好笑(諧音梗+1)。
(註)
酷兒電影以《鈦》為例(以下筆者舊文節錄)
「金屬肉身」展現當下社會因為醫療科技進步使得人類身體的「改造」,並且以一種無性別,甚至無物種差異的主體性,體現在《鈦》前段接近B級片狂亂行為中,成為新一代的酷兒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