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不知道該創什麼時,其實你只是還沒開始「學」
有一段時間,我滿腦子都在想:
我想做點什麼,卻越想越亂。「我到底該創什麼業?」
每個點子都覺得「好像可以」,但沒有一個讓我能一直做下去。
後來我懷疑:
也許我不是缺一個創業題目,而是還沒找到一個能讓我持續學習、願意探索的方向。
直到有天,我讀到《極簡創業家》(The Minimalist Entrepreneur)裡 Sahil Lavingia 的一句話:
「銷售不是說服別人,而是學習市場的過程。」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
銷售,其實是創業者最好的學習方式。
第一個轉折:銷售是探索(尋找機會),不是推銷
Sahil 說,如果你相信自己的產品能真正解決問題,那銷售就不只是推銷——而是一場探索遊戲。
這句話徹底改變了我對「創業」的想像。
過去我總在腦中拼命找點子,但現在我學會反過來:
與其閉門想創意,不如走出去,理解別人的困擾。
我記得有次,同事抱怨:「外面的花草都活得好好的,為什麼進辦公室就死?」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這就是痛點。
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也許那就是創業的起點。
銷售,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假設、被打臉、再學習的循環。 每一次拒絕,其實都是市場在幫你上課。
第二個轉折:收費是最誠實的市場回饋
書裡還有一句讓我印象極深:
「收費是一種驗證,而不是貪婪。」
剛開始創作時,我以為「免費」能換來更多曝光。
但真正的市場告訴我: 只有當別人願意付錢的那一刻,價值才被真正承認。
哪怕只是象徵性的一塊錢,那也是最誠實的市場調查。
當我開始收費後,我變得更有責任感,
也更認真思考:「我提供的東西,真的能幫助對方嗎?」
第三個轉折:先學習,再投入
很多創業者卡在起點,是因為想把一切都規劃好才開始。
我也是這樣。 直到看見 Sahil 的故事—— 他創辦 Gumroad,一開始追求「快速成長」,最後卻被迫縮編重來。
他學到的教訓是:
與其一頭熱投入,不如先透過小規模銷售來學市場反應。
我開始練習這種「極簡創業」思維:
- 不先蓋一整棟房,只先搭個帳篷。
- 不募資百萬,只先找到 5 個願意付錢的客戶。
- 不假設需求,而是從對話中學真相。
這樣雖慢,卻穩。
因為我不再「猜市場」,而是「學市場」。 方向對了,路就能走得遠。
實際應用:銷售其實是「學習」的一部分
後來我發現,「銷售即學習」不只用在創業上,也用在生活裡。
像我現在寫文章,也是一種銷售。
每次觀察哪段內容被收藏、哪句話被留言, 那都是市場在給我反饋。
我不是在賣產品,而是在學:「哪種內容能真正對別人有幫助?」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某種形式的「銷售」中學習。
你推一個想法給朋友、推薦一本書、說服家人支持夢想,這些行為都在練習理解他人。 而理解他人,正是創業最本質的能力。
從「怕被拒絕」到「學會聆聽」
我後來不再害怕銷售,
因為我知道—— 它不是讓人丟臉的事,而是一場的過程。
每一次推銷,是學會怎麼開口。
每一次拒絕,是理解對方真正的顧慮。 每一次成交,則是你被市場驗證的時刻。
銷售不再是「輸贏遊戲」,而是一場「學習遊戲」—— 學會更懂別人,也更懂自己。
#創業學習#銷售心態#創業者思維#極簡創業#Sahil Lavingia#副業啟動指南#收費驗證市場#如何找到創業題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