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淨零碳排」成為全球共識,越來越多企業開始談論綠電與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在這股浪潮中,「RE30」這個名詞頻頻出現:有人說它是環保新指標,也有人好奇它究竟是不是綠電。

RE30 是什麼?
RE30 是企業或機構承諾在營運過程中,至少 30% 的用電來自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它源自國際倡議 RE100(100% 再生能源使用)的延伸概念,RE100 是由氣候組織 (The Climate Group) 與碳揭露計畫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 所主導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讓企業能以階段性目標穩健前進。
換句話說,RE30 並不是「一種電」,而是一項「綠電使用比例的承諾」。而企業若要達成 RE30,就必須透過實際購電或綠電憑證,確保至少三成用電來自綠色能源。
舉例來說:每使用100度的電,就有30度是來自再生能源的發電,其他的70度則是使用傳統發電的灰電 (如 : 燃煤、天然氣 )。綠電範圍:認識再生能源
台灣對於「綠電」通常指下列再生能源的各種型態:
- 太陽能(Solar):地面、屋頂、水面
- 風力(Wind):陸域、離岸
- 水力(Hydro):慣常式、抽蓄式
- 生質能(Biomass):直接燃燒、熱轉換技術、化學/生物轉換技術
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不排碳的特性,不僅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能兼顧環保與善盡社會責任,因此不少企業設定 RE30 為初步實現的階段目標。
台灣常見的綠電取得方式:

RE30 是目標,而非手段;T-REC、綠電方案、PPA 才是企業達成 RE30 的具體途徑。
RE30:從承諾到行動的橋樑
RE30 是企業邁向「碳中和(Net Zero)」的起點;它代表的不僅是一個數字,更是一種策略性的能源轉型。許多企業會先設定 RE30 作為第一階段目標,逐步提升到 RE50、RE100。
這樣的過程能兼顧成本、能源穩定性與品牌永續形象,讓企業在轉型路上更有彈性。
為什麼企業要導入綠電?
- 國際供應鏈要求
Apple、Google、TSMC 等大型企業要求供應商揭露用電結構與再生能源比例。 - ESG 評等與投資人關注
綠電使用已成為企業永續報告的重要指標。 - 品牌形象加分
永續品牌更容易獲得消費者認同與市場信任。 - 長期成本控管
長期綠電合約可降低未來電價波動風險。
台灣企業如何達成 RE30?
- 盤點用電量:先掌握年度總用電量與來源。
- 設定比例目標:確定 3~5 年內的階段性目標(如 RE30)。
- 選擇綠電來源:可透過 T-REC、PPA 或台電綠電方案。
- 追蹤與揭露成果:於 ESG、永續報告或品牌網站公開進度。
這是一條需要時間與策略的路,但也是企業邁向永續的必經之路。
RE30,是行動,不只是口號
RE30 不只是一個宣言,它代表企業開始用實際行動改變能源結構。
RE30 是綠電的一種使用承諾(不是電力種類本身),但與「綠電」密切相關。
當越來越多企業從 RE30 起步、逐步走向 RE100,整個社會的能源版圖也將隨之轉變, 邁向更乾淨、更永續的未來。
延伸閱讀:RE30電力商品介紹 ( PDF下載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