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類系統紛紛推出資料視覺化功能,儀表板需求也日益增加。在開發中需要快速產出標準圖表?Chart.js 會是你的好夥伴。想要打造高度客製化的視覺效果?D3.js 能讓你實現任何可能。但兩者之間的選擇與權衡往往超乎想像,如何在便利性與靈活性之間找到平衡點?
在眾多前端視覺化工具中,剛好今年在專案中有機會實作兩套工具,因此本文聚焦於 Chart.js 和 D3.js 的比較。以下是基於實戰經驗的痛點與差異分析。
Chart.js vs D3.js 的核心差異
Chart.js|快速開發的最佳選擇

🙂 優點
- 學習曲線低 - 很多第三方都已包好 Component,加上 config 就能產出圖表,接口參數邏輯大多一致。
- 快速產出 - 從零到有一張圖表只需要幾小時,適合開發時間較短的專案。
- 開箱即用 - 圖表的基本功能(圖例、座標軸、tooltip、動畫)都已經為預設配置。
- 生態系成熟 - 社群資源豐富,常見問題容易找到解決方案。
- 檔案體積適中 - 相比 D3.js,打包後的檔案大小更小,適合注重效能的專案。
😵 缺點與限制
- 客製化困難 - 遇到特殊需求往往改不動,例如:
- 圖表資料點上想要顯示常駐數值
- 座標軸標籤寬度想要設定換行或是顯示省略符號 "..."
- Hover 範圍的調整空間受限
- 欄位高度與資料筆數的關係,預設值差異大
- 功能衝突 - 自行客製的功能與內建機制(如動畫)可能產生不一致或 bug。
- 資料處理不一致 - 資料範圍處理的接口與第三方提供的格式差異性需要另外處理。
- 文檔依賴度高 - 若設計需求較複雜,實際開發時還是要查閱大量資料才能找到正確的接口使用方式。
- 除錯困難 - Canvas 渲染讓開發者工具很難檢查元素和數值。
- 圖表類型有限 - 僅提供常見的圖表類型(折線圖、長條圖、圓餅圖等),無法繪製創新或特殊的視覺化形式。
- 多圖表聯動困難 - 要實現跨圖表的互動(如點擊一個圖表影響另一個)需要額外處理。
- 動態更新受限 - 資料動態更新時的控制不夠精細,複雜的更新邏輯難以實現。
D3.js|完全掌控的彈性方案

🙂 優點
- 極高彈性 - 基本上設計師的需求都能達到,舉凡使用者互動功能、視覺效果動畫配置、極端值客製處理。
- 可讀性佳 - SVG 繪圖在開發者工具中結構清晰,除錯容易。
- 團隊協作友善 - 後手工程師容易看出代碼如何符合後端需求,也可以自己改邏輯。
- 創新可能性 - 不受限於內建圖表類型,可以創造全新的視覺化形式。
- 數據綁定機制 - 強大的 data-join 概念,讓資料與 DOM 的對應關係清晰明確。
- 模組化設計 - 可以按需引入功能,減少不必要的檔案體積。
- 生態系豐富 - 大量的第三方擴充和範例可參考,社群活躍。
😵 缺點與挑戰
- 學習曲線陡峭 - 需要具備:
- 位置計算能力:基本資料點定位、座標軸定位、Tooltip 位置、圖例位置...等
- 數學運算能力:如何控制在可見範圍內同時具備 RWD 可塑性
- 空間想像能力:動畫方向的實作差異,相同功能有多種實作方式
- DOM 操作熟悉度:需要理解 selection、data-join 等核心概念
- 開發時間長 - 邏輯複雜的功能、共用撰寫方式與 config 規劃架構需要較多迭代時間。
- 代碼一致性低 - 同一張圖表不同開發者程式碼風格差異極大,需要建立代碼規範。
- 效能考量 - 大量資料或複雜互動時要特別注意效能優化,圖表重繪機制處理。
- 通用性權衡 - 客製化的同時也要思考代碼的可重用性。
- 版本差異大 - v3 到 v7 語法變化很大,網路上的範例需要注意版本相容性。
- 初期成本高 - 需要自己建立基礎架構(座標軸、圖例、響應式處理等),沒有開箱即用的圖表。
- 錯誤訊息不友善 - 出錯時的提示往往不夠明確,除錯需要較多經驗。
選擇標準:如何決定用哪一個?
在上述分別了解兩者的優缺點後,實際專案中該如何選擇適合的工具?
👉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來評估:
1. 需求確定程度
需求明確且不太會變 → Chart.js
需求模糊或預期會大改 → 謹慎評估
這是最容易被忽略,但很關鍵的因素。當需求模糊時,若只是「先求有」就選用 Chart.js,可能會讓你進退兩難:
- 一開始很快做出來
- 後來要改卻發現改不動
- 最後可能要整個重寫甚至棄用
實際案例:
- 「我想要一個折線圖」→ Chart.js ✅
- 「我想要一個折線圖,但可能會加互動功能」→ 先確認互動是什麼 ⚠️
- 「我想要一個類似折線圖的東西,但要有特效」→ 可能需要 D3.js,充滿想像空間的需求,就要想想客製 Chart.js 是否會花更多時間🤔
2. 與設計師的協作
使用 Chart.js 時的溝通方式:
當設計師拿著設計稿來找你,需要先判斷需求的可行性:
✅ Chart.js 能做的需求:
- 「這個折線圖的顏色改成漸層」→ 可以
- 「Tooltip 要顯示百分比」→ 可以
- 「圖例要放在右邊」→ 可以
- 「Hover 的時候資料點要變大」→ 可以
⚠️ Chart.js 難做的需求:
- 「資料點旁邊要一直顯示數值」→ 需要額外寫 plugin,還有動畫調配問題
- 「Y 軸標籤太長要自動換行」→ 行高及折行時預設寬度都需要考慮
- 「點擊某個資料點要展開詳細資訊」→ 可能需要大量客製
- 「資料點之間要有特殊的連接線動畫」→ 底層實作就困難
使用 D3.js 時的溝通方式:
✅基本原則:
- 「設計需求基本皆可實作,但依功能複雜度不同,開發時間落差大」
⚠️關鍵問題:設計師對圖表的理解程度
- 設計師熟悉圖表結構 → 兩者皆可
知道什麼是座標軸、圖例、Tooltip、數值標籤,甚至理解總高度、寬度與主繪圖區內各間距的空間配置關係。溝通時能更精準地討論實作細節與節省時間成本。 - 設計師不熟悉圖表 → Chart.js 較適合
如果用 D3.js,可能會陷入「設計稿很豐富但雙方難以評估實作難易」的溝通困境,容易產生期望落差。
3. 客製化需求的判斷
👉一個實用的判斷方法:打開 Chart.js 官方文和範例,看 5 分鐘
設計需求:
- 90% 以上在範例中找得到 → Chart.js,微調即可
- 70-80% 找得到,但有些細節不同 → Chart.js,但要額外時間處理
- 50% 以下找得到 → 考慮 D3.js
- 完全沒有類似的 → D3.js 或重新評估需求
4. 專案時程與交付壓力
時程緊迫(< 2 週) → Chart.js
時程充裕(> 1 個月) → 可考慮 D3.js
Chart.js 能在幾小時內產出可用的圖表,適合快速驗證或 MVP 開發需求。
D3.js 即使是基本圖表也需要 1-2 天的開發時間。
⌛實際時間估算:
Chart.js:
- 基本圖表呈現:2-4 小時
- 複雜客製功能處理:1-3 天
- 創新視覺化設計:困難/不適合
D3.js:
- 基本圖表呈現:1-2 天
- 複雜客製功能處理:3-7 天
- 創新視覺化設計:1-2 週以上
補充說明:
- Chart.js 的時間主要花在「找到正確的配置參數」
- D3.js 的時間主要花在「從零建立圖表結構和互動邏輯」
- 若是剛開始使用 D3.js:
- 開發時間估算至少多 50-100%,甚至 3 ~ 5 倍都有可能
- 原因:需要時間理解 selection、data-join、scale 等核心概念,除錯時抓錯方向才可以限縮。
5. 維護與迭代頻率
一次性專案/很少改動 → Chart.js
持續迭代/經常有新需求 → 看初期需求決定
📖情境分析:
- 如果是「做完就不太會動」的報表 → Chart.js 快速解決
- 如果是「定期都有新需求」的產品功能 → 評估需求的變化方向
- 大多是「改數字、改顏色、加新圖表」→ Chart.js
- 常常是「加新互動、改視覺效果、極端值特殊處理」→ 考慮 D3.js
6. 效能與資料量
資料量 < 1000 筆 → 兩者皆可
資料量 1000-5000 筆 → Chart.js 可能開始卡頓,D3.js 需優化
資料量 > 5000 筆 → 兩者都需要特殊處理
效能問題的本質:
- Chart.js 使用 Canvas 繪製,大量資料點會導致重繪變慢
- D3.js 使用 SVG,每個資料點都是 DOM 元素,太多會拖慢瀏覽器
技術選擇的反思
今年分別在不同專案中使用了這兩套工具,以下是其中幾個實務上的圖表開發經驗:
Chart.js(堆疊橫向柱狀圖):
初期快速產出,但後續花費較多時間處理細節問題:資料動態載入時的列高控制邏輯判斷、Y 軸標籤換行的寬度計算、多筆資料同時渲染時的測試數值調整、第三方套件的資料格式與實際 API 格式的差異大。看似「快速」的方案,實際開發及後續維護的時間成本不容小覷。
D3.js(甘特圖、文字雲):
初期建設成本高,但後續維護直觀。資料模型從專案初期就與後端對齊,可自訂資料格式不受套件框架限制。團隊協作時,透過完善的註解即可理解邏輯,降低知識傳遞門檻。
兩者代表了兩種不同的開發哲學:
- Chart.js:高層抽象,快速但受限
- D3.js:底層控制,費時但靈活
選擇的關鍵在於: 需求明確度、客製化程度、團隊時間資源、長期維護成本。
沒有絕對的「最佳選擇」,只有「更適合當下情境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