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明黨(Komeito)決定退出與自民黨(LDP)的聯合政府,被許多評論家視為一場「乾脆爽快」的政治變局。此舉甚至被評價為,高市早苗實現了前首相安倍晉三和石原慎太郎都渴望但未能實現的解除聯盟的目標。
1. 退出聯合政府的「表面理由」與「真正動機」
表面理由(藉口):
公明黨提出的退出理由主要聚焦在以下兩點:
- 強化企業和團體政治獻金的規範。
- 徹底查明派閥黑金醜聞的真相。
- 不自然的時機點:這些政治獻金問題在石破茂或岸田文雄執政時期早已存在,現在突然提出並不自然。
- 針對性:如果小泉進次郎當選總裁,公明黨很可能不會以這些理由退出,反而會尋求維持聯合。
- 自身立場的優勢:公明黨本身可以自由運用創價學會的支持,使其在「政治獻金」問題上相對超然。他們此時提出此問題,被質疑是否為轉移外界對其長期支持率低迷傾向的藉口。
真正動機:阻止高市就任與中國的強烈影響
真正的動機在於公明黨絕對要阻止高市早苗就任總裁。分析認為,這背後牽涉到共產黨(CCP)的強烈意向。
- 與中國大使會面:公明黨代表齋藤鐵夫在自民黨總裁選舉投開票的隔日,在國會內與中國駐日大使吳江浩進行了會面。
- 代行中國的意向:齋藤代表在與吳大使會談後不久,向高市氏傳達了「靖國不應成為外交問題」的訊息。這被解讀為公明黨是在代行中方意圖,要求高市氏「不要參拜靖國神社」以避免激怒中國。
- 「高市政權阻止」的指令:由於中國經濟狀況不佳(官方失業率超過20%,實際可能更高達30%至40%),中共領導層極度擔心反中立場鮮明的美國總統(假設為川普)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聯手形成「川普—高市」體制。因此,極有可能接到了阻止高市政權誕生的指令。
- 被視為「代理人」:公明黨因此被批評為「某國的代理人」(或「中國的喉舌」),甘願屈從於中方的指示,介入日本政局。
2. 公明黨對自民黨的結構性制約
公明黨的存在,長期以來使得自民黨在特定政策上受到結構性的制約。
選舉上的深度依賴
公明黨透過兩種主要方式支持自民黨議員(特別是眾議院議員):
- 選票提供:據稱,每個小選舉區平均有約兩萬張創價學會的選票。在自民黨有候選人的選區,這些選票的流向往往左右當選結果。
- 人力支援:在平日白天進行的選舉活動中,創價學會成員提供的志工支援對於自民黨候選人來說極為重要,因為支付報酬給選舉運動員是非法的。
政策的壓力點
這種依賴結構迫使自民黨採納公明黨偏好的政策,而這些政策往往與財務省的緊縮財政路線或全球主義者的意向相符:
- 反對靖國參拜。
- 施加壓力要求政府採取對外國人更為寬容的政策。
- 長期壟斷國土交通大臣職位,該職位負責觀光業,可能與擴大外國人不動產購買和觀光客(Inbound)的政策有關。
退出聯合政府意味著結束了這種結構性的「依賴關係」,讓自民黨議員們無法再依賴外部支持輕鬆當選。

3. 高市政權下未來的政策與「大清掃」的期待
連立離脫使得原本因公明黨阻撓而停滯不前的政策,現在有機會以「高市色彩」全面推進。
經濟與財政政策
- 汽油稅減免:高市氏若成為首相,很可能在上任後立即實施汽油稅暫定稅率的廢止(減稅)。由於在野黨也對此表示贊成,預計該政策能較快通過。
- 轉向積極財政:高市氏的經濟政策被評價為「出類拔萃」。她將推動積極財政路線,對抗財務省的緊縮財政,可能大幅增加基礎投資、國防開支和公共投資,甚至可能達到兩倍或三倍的增長。
- 減稅效果的彰顯:實施減稅後,國民將親身體驗到減稅帶來的效果(可支配所得增加),從而認知到政府政策對國民的益處。
外交、安全保障與內政的保守化
以往受公明黨掣肘或被稀釋的政策將得到強勢推進。
- 靖國參拜:公明黨退出後,高市氏若參拜,政府內將沒有勢力對此提出異議。
- 間諜防止法:過去由於公明黨具有「代理人」的側面而難以啟動的間諜防止法討論,現在可以「積極地」推動。
- 憲法修改與核電重啟:憲法改正的審議和核電站的重啟等停滯的政策將獲得進展。
- 國防開支:以往公明黨是增強國防預算的阻力,現在阻礙消除,討論將加速。

4. 未來的政治走向與保守勢力的團結
聯合政府解散導致自民黨(196席)在眾議院失去過半數(233席)的席次,帶來挑戰,但也被視為保守勢力重組的機會。
首相提名與少數政府
- 尋求合作:自民黨必須尋求與日本維新會(35席)和國民民主黨(27席)合作,以確保首相提名時的相對優勢。
- 在野黨分裂:在野黨陣營很可能分裂,例如立憲民主黨可能推舉國民民主黨的玉木代表作為首相候選人。在這種多方角力下,高市氏最終仍有望被提名為首相。
總選舉的影響與時機
- 公明黨的選票影響:雖然有估算認為失去創價學會的選票將導致自民黨減少20%的席次,但許多分析師認為,由於對高市氏的期待(類似安倍時代的氣勢)以及討厭與公明黨聯合的核心保守派回流,席次減少將有限,估計自民黨仍能確保約250至260席。
- 公明黨的困境:公明黨在自民黨重新派出候選人的小選舉區將面臨嚴峻挑戰,且比例代表票也會減少,可能導致其「大量落敗」。
- 解散總選舉:組閣後,一旦汽油稅減免通過,解散總選舉的可能性極高。選擇在市場期待高漲、股市爆發性上漲的時機進行,對自民黨最為有利。

呼籲保守勢力團結
此次退出被視為一場對抗官僚機構、左翼勢力及中國對日本介入的「戰爭」。
- 保守派結集:強烈呼籲日本的保守派政治家和政黨(如國民民主黨、參政黨等)應以高市氏為領導核心,團結一致,共同對抗既得利益集團和中國無理的介入。
- 應對反撲:高市政權預計將面臨來自左翼媒體和官僚機構的猛烈抨擊(被形容為「發狂」或「逆場」,即狂亂的攻擊),類似於第一次安倍政權時期所承受的壓力。因此,保守勢力的結集是維護國家利益、推動間諜防止法等政策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