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出版時間排序
*2025.10.11更新
自傳/傳記
蘇新,《未歸的台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臺北:時報,1993。蘇新,《永遠的望鄉──蘇新文集補遺》,臺北:時報,1994。
李鎮洲,《火燒島第一期新生》,臺北:時報,1994。
陳柔縉,《總統是我家親戚》,臺北縣汐止鎮:鴻鳴館圖書,1994。
高明輝口述,《情治檔案─一個老調查員的自述》,臺北:商周,1995。
彭瑞金,《台灣野生的政治家:余登發》,臺北:時報,1995。
柏楊口述、周碧瑟執筆,《柏楊回憶錄》,台北:遠流,1996。
余陳月瑛,《余陳月瑛回憶錄》,臺北:時報,1996。
若林正丈著,賴香吟譯,《蔣經國與李登輝》,臺北:遠流,1998。
詹碧霞,《買票懺悔錄》,臺北:商周,1999。
柯旗化,《臺灣監獄島:柯旗化回憶錄》,高雄市:第一,2002。
黃金島,《二二八戰士黃金島的一生》,臺北:前衛,2004。
陳英泰,《回憶,見證白色恐怖(上)》,臺北:唐山出版社,2005。
陳英泰,《回憶,見證白色恐怖(下)》,臺北:唐山出版社,2005。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政治與文藝交纏的生命:高山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傳記》,臺北市:文建會,2006。
林忠勝、吳君瑩著,《高玉樹回憶錄》,臺北:前衛,2007。
高麗娟,《從覺民到覺醒:開花的猶大》,臺北:玉山社,2008。
何榮幸、台大新聞研究所合著,《黑夜中尋找星星:走過戒嚴的資深記者生命史》,臺北:時報,2008。
柯義耕(Richard C. Kagan)著,蕭寶森譯,《台灣政治家:李登輝》,臺北:前衛,2008。
蘇瑞鏘,《超越黨籍、省籍與國籍:傅正與戰後臺灣民主運動》,臺北:前衛,2008。
鍾逸人,《辛酸六十年(上)狂風暴雨一小舟:228事件二七部隊部隊長鍾逸人回憶錄》,臺北:前衛,2009。
鍾逸人,《辛酸六十年(下)煉獄風雲錄:228事件二七部隊部隊長鍾逸人回憶錄》,臺北:前衛,2009。
鍾逸人,《辛酸六十年(續篇)火的刻痕:鍾逸人後228滄桑奮鬥史》,臺北:前衛,2009。
楊威理著,陳映真譯,《雙鄉記:葉盛吉一台灣知識分子之青春.徬徨.探索.實踐與悲劇》,臺北:人間,2009。
陶涵(Jay Taylor)著,林添貴譯,《蔣經國傳(2009新版)》,臺北:時報,2009。
彭明敏,《逃亡》,臺北:玉山社,2009。
彭明敏,《自由的滋味:彭明敏回憶錄》,臺北:玉山社,2009。
齊邦媛,《巨流河》,臺北:天下文化,2009。
陳柔縉,《總統的親戚:揭開台灣權貴家族的臍帶與裙帶關係(二版)》,臺北:時報,2011。
黃文雄,《哲人政治家李登輝之「我」》,臺北:前衛,2011。
艾琳達,《美麗的探險:艾琳達的一生》,臺北:遠景,2011。
張文隆,《台灣民主之父:郭雨新評傳》,臺北:遠景,2013。
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臺北:行人,2013。
康寧祥、陳政農著,《台灣,打拼:康寧祥回憶錄》,臺北:允晨文化,2013。
陳柔縉,《榮町少年走天下:羅福全回憶錄》,臺北:天下文化,2013。
陳新吉,《馬鞍藤的春天-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陳新吉回憶錄》,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2013。
葉啟政,《彳亍躓頓七十年:恰似末代武士的一生》,臺北:遠流,2013。
陳聖屏,〈柏楊的社會與文化論述,1960-2008〉,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2013。
莫那能,《一個台灣原住民的經歷(修訂版)》,臺北:人間,2014。
吳永毅,《左工二流誌:組織生活的出櫃書寫》,臺北:台灣社會硏究雜誌社,2014。
陳玲,《臺灣統派運動口述史》,臺北:時英,2015。
吳宏仁,《一個家族.三個時代:吳拜和他的子女們》,臺北:玉山社,2016。
史明,《史明回憶錄:追求理想不回頭》,臺北:前衛,2016。
門田隆將著,林琪禎、張弈伶、李雨青譯,《湯德章:不該被遺忘的正義與勇氣》,臺北:玉山社,2016。
陳唐山,《陳唐山回憶錄:黑名單與外交部長》,臺北:前衛,2016。
陳欽生,《謊言世界 我的真相》,臺北:前衛,2017。
江南,《蔣經國傳:江南版》,臺北:前衛,2017。
王克雄、王克紹著,《期待明天的人:二二八消失的檢察官王育霖》,新北:遠足,2017。
蔡焜霖口述,薛化元、游淑如訪問記錄,《逆風行走的人生:蔡焜霖口述生命史》,臺北:玉山社,2017。
高俊明口述,杜英助紀錄,《高俊明回憶錄:磨難苦杯下的信仰與實踐》,臺北:前衛,2017。
林莊生,《懷樹又懷人:我的父親莊垂勝、他的朋友及那個時代》,臺北:玉山社,2017。
張慶惠,《賭鬼的後代:魏廷朝回憶錄》,臺北:前衛,2017。
鄭自才、張文隆,《刺蔣:鄭自才回憶錄》,臺北:允晨文化,2018。
王育德、王明理著,吳瑞雲、邱振瑞譯,《王育德自傳暨補記:台灣獨立運動啟蒙者》,臺北:前衛,2018。
高英傑,《拉拉庫斯回憶:我的父親高一生與那段歲月》,臺北:玉山社,2018。
許曹德,《一代台灣奇男子:許曹德一生傳(二冊)》,臺北:前衛,2018。
龔昭勲,《Todes Märsche死亡行軍──從神童到火燒島叛亂犯:蘇友鵬醫師的一生》,臺北:前衛,2018。
蔡焜霖口述,蔡秀菊記錄,《我們只能歌唱 蔡焜霖的生命故事》,臺北:玉山社,2019。
李永熾口述,李衣雲撰寫,《邊緣的自由人:一個歷史學者的抉擇》,臺北:游擊文化,2019。
郭勝華,《宜蘭頭城二二八:遺孀郭林汾的三國人生》,臺北:前衛,2019。
唐香燕,《時光悠悠美麗島:我所經歷與珍藏的時代》,臺北:春山,2019。
陳柔縉,《宮前町九十番地(紀念新版)》,臺北:麥田,2020。
柳茂川,《竹聯:我在江湖的回憶。臺灣第一部幫派主持人親筆史記》,臺北:大是文化,2020。
薛化元,《民主的浪漫之錄:雷震傳》,臺北:遠流,2020。
吳俊宏,《綠島歸來文集》,臺北:人間,2020。
蔡寬裕口述,陳儀深、彭孟濤、林東璟、潘彥蓉紀錄,《活著說出真相:蔡寬裕先生訪談錄》,臺北:前衛,2021。
許貴標,《暖陽景尾-許貴標回憶錄》,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2021。
河崎眞澄著,龔昭勲譯,《李登輝秘錄》,臺北:前衛,2021。
林孝庭,《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新北:遠足,2021。
游珮芸、周見信,《來自清水的孩子 Son of Formosa》,臺北:慢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21。
江昺崙、陳慧萍著,《永遠的農業人:李登輝與臺灣農業》,臺北:財團法人豐年社附設出版部,2022。
家博(J. Bruce Jacobs)著,袁載俊、Christina Chen、鄭天任譯,《美麗島事件與大鬍子家博回憶錄》,臺北:允晨,2022。
鄭力軒,《不待黃昏的貓頭鷹:陳紹馨的學術生命與臺灣研究》,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22。
邱士杰,《戰後台灣經濟的左翼分析:劉進慶思想評傳》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22。
黃育芯,《我的先生是政治犯:黑牢、黑名單、黑道試煉的愛》,臺北:斑馬線文庫,2022。
史明口述訪談小組,《史明口述史(修訂新版)》,臺北:行人,2023。
吳清桂,《槍與玫瑰:424刺蔣案的民主鬥士黃晴美》,臺北:新自然主義,2023。
蔡瑞月,《浴火玫瑰:台灣現代舞先驅蔡瑞月口述史》,臺北:前衛,2023。
張旖容、林傳凱著,《春日的偶遇:白色恐怖、我的阿公黃溫恭與家族記憶追尋》,臺北:春山,2023。
周宗武、王惠光著,《雙廈記:錦記茶行與周益記古宅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台北:平安文化,2023。
阿諾・沃勒函(Arnaud Vaulerin),著,柯宗佑譯,《臺灣路上:蔡英文的非典型力量》,新北:堡壘文化,2024。
黃惠君,《光與灰燼:林連宗和他的時代(二二八事件77週年增訂版)》,新北:黑體,2024。
吳雅雯(Yabung.Haning),《先自己自己,再一起一起》,臺北:大塊,2024。
房慧真,《夜遊:解嚴前夕一個國中女生的身體時代記》,臺北:春山,2024。
陳水扁口述,陳儀深訪問,歐素瑛等紀錄整理,《陳水扁總統訪談錄(全四冊)》,臺北:國史館,2024。
張忠謀,《張忠謀自傳(上下冊)》,臺北:天下文化,2024。
劉金獅、張文隆,《劉金獅回憶錄:勇敢堅韌的革命者》,臺北:前衛,2024。
瞿筱葳,《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臺北:春山,2025。
范容瑛,《回家是一趟沒有線性終點的旅程: 白色恐怖與我的左派阿公》,臺北:春山,2025。
廖美文(Kim Liao)著,向淑容譯,《成為幽魂的總統:一段跨越三代的家族記憶與臺灣獨立運動往事》,臺北:春山,2025
若林正丈著,黃耀進譯,《臺灣政治有意思!若林正丈的臺灣民主化現場》,臺北:聯經,2025。
蔡石山著,曾士榮、陳進盛譯,《李登輝與台灣的國家認同》,臺北:有理文化,2025。
鄭南榕基金會,《認識鄭南榕:看見《自由時代》總編輯的十一個面向》,桃園:逗點文創結社,2025。
李大維,《和光同塵:一位外交官的省思》,臺北:聯經,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