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同事他不會推事,也很努力,但就是效率不高。
態度不差、也會合作,但每次與他對話都會掉進一個混亂的漩渦
他問的問題、描述的情境,全都跳躍又破碎、毫無順序可言
明明都是講中文,卻不在同個頻率上。
它們沒有惡意,只是沒辦法「好好說明」。
若你剛好是願意幫忙、聆聽的人,很不幸的,你得從一群發散訊息中拼湊事情的前因後果,幫忙整合、建議並收尾。
一開頭就問該怎麼辦,卻連前面流程都沒說明
有位同事,經常來詢問我的建議,正常來說事情的進展是ABCD,但他會突然跑過來說:我這案子卡住了,現在進展到D,怎麼辦?
他直接跳格子式的在最後一步,聽的人前因後果都搞不清楚,造成沒辦法直接給建議,而是要先釐清:
1.問題從哪裡開始
2.整理時間線
3.歸納問題點是哪一段卡住
4.確認核實理解有無正確
釐清後發現,A步驟正確,B卡住了但他無法說明且忽略直接跳過,導致C的結果也不對,現在突然問D該怎麼辦...
這段流程本該是他要負責處理的,卻是你要拼湊。
然後你終於發現,問題點不在D,而是B根本沒做完。
資訊碎裂、語言發散,聽五分鐘還不知道重點在哪
你必須花兩倍、三倍的時間去幫他建構邏輯,你必須保持專注,並在殘破的資訊中整理時間線,從迷霧中找出線索,還要安撫他情緒、整理思路、給予建議。
這不叫合作,叫高強度重整兼翻譯工作。
這樣的人其實不壞,但你被迫替他組裝思考結構。
每一次溝通都在扮演工程師,拆解、重組、修補、再倒帶叫他怎麼做。
導致我經常在對話後感到疲憊、腦神經衰弱,需要去戶外呼吸新鮮空氣。
該如何相處:
1.先釐清來龍去脈
2.分段確認,按照你的時間軸去詢問,避免對方跳躍
3.用圖像畫出流程圖,幫助彼此
把混亂變成有秩序的脈絡是你的能力,但他的失能不該成為你的日常
時間很珍貴,不該處裡在這種瑣碎的事情上。
每個人心力跟能量有限,不想幫忙也無須內疚
職場合作的關係講求效率和精準,每個人都該為自己負責,如果連這點都能力不足,那是他的問題,沒有人有義務幫忙組織。
你可以把能量收回來,不再背負別人的無能。
不當那個替他們理清頭緒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