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焰者-avatar-img

語焰者

0 位追蹤者

語焰者

0 位追蹤者
工作不只是一份薪水,更是制度與混亂的交織。 如果你也曾在職場上感到疲憊、卡住,甚至懷疑自己。 我將這裡打造成一個空間,記錄那些難以言說的結構困境與自我覺察。 希望我的文字能陪你找到出口,重新掌握工作的節奏與自我主權。
avatar-img
語焰者
0會員
17內容數
在制度裡工作,也在混亂中拆解節奏。 這裡紀錄的是那些難以言說的制度困境與內在拉扯,透過書寫找回秩序與自我主權。 如果你也曾在工作裡感到疲憊、卡住,懷疑這一切是否合理——我在這裡寫下那些日常裡難以言說的結構困境與自我覺察,陪你一起理出頭緒。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金魚型同事不是擺爛,也不是耍狠,但他們的健忘與表面敷衍,會讓人反覆收拾相同的爛攤子。錯誤一次是疏忽,錯誤變成慣性,是組織默許的結果。當你總是在補漏洞、釐清混亂,不是你太計較,而是你太清醒。真正該問的不是「要不要再幫一次」,而是:這樣的環境,真的值得你留下來嗎?
現從2022年開始自我療癒,到2025年跨出舒適圈投入新環境,這三年我持續探索、轉化與成長。一路從內在整理、獨處適應、信念建立,到職場學習與實踐,我學會不急於結果,而是專注當下、用自己的步調前行。熱情尚未明朗,但探索本身或許就是答案。期待這張散亂的興趣之網,終將交織出屬於我的智慧與熱愛。
有他不是在了解你,他是在剪你的人設。 這類同事擅長截取你生活裡的片段,加上自己的旁白,重組成他相信的版本再四處散播。 你不是被誤會,而是被「重剪」。 在他口中,你變成了某種設定,連你自己都不認得。 與其解釋,不如冷笑。 這篇文章寫給所有曾被「敘事剪輯」過的人,也提醒我們:別讓他人決定你該被怎麼看。
在資訊快速流動的時代,我們習慣吸收知識,卻越來越少真正與人深談。 這場深度對談活動讓我重新體會到:說出內心的故事,是一種靠近,也是一次照見自己的過程。 每個人帶著不同的目的來到現場,而我則是在那裡,看見了自己累積的轉變與力量。 輸出不是壓力,而是連結,是語焰,是祝福。
有些同事話總說不清楚,事後卻堅稱自己早已交代。 說法前後不一、語氣理直氣壯,像活在專屬的虛擬記憶系統裡。 你以為是你記錯,其實是他從沒說清楚。這類人不衝突、不情緒,卻在模糊中操控現場。 遇上他們,只有紀錄、明確與自保,才能不被拖下水。 搭配變色龍型同事一起閱讀,效果更佳。
從團體球類運動到一人獨行的跑步、游泳,再到健身房的沉默團課,我的運動習慣隨著人生階段不斷轉變。 從對抗與熱血、到節奏與自我對話,我漸漸學會享受與自己的相處。 運動不再是為了贏、為了社交,而是單純的「我想動」。那是一種與身體連結的儀式,也是一段與自己並肩的旅程。
含 AI 應用內容
#生活觀察#運動#對話
每天在同一個健身房裡,總會遇見那些陌生卻熟悉的面孔——彼此不認識,卻默默共存於同一個場域。 沒有寒暄,沒有交集,只有各自專注自己的節奏與鍛鍊。 偶爾心裡想釋出善意,卻又選擇保持那份剛剛好的距離。 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無聲陪伴,成為生活裡一種溫柔的存在。有些相遇,不需要認識,只是一瞥。
職場中有些人只靠沉默,就能讓氣氛瞬間凝結——他們是冷暴力型同事。話題丟出去沒有回應,沉默成為他們逃避責任、劃清界線的手段。與其困惑或內耗,不如保持界限、自保為先:紀錄每次互動、完成本分、適時交辦,不必強求回應。不是每個人都值得你用力溝通,有些沉默,只適合讓它沉進湖底,而你,繼續前行。
在職場裡,我們常會遇到「八卦型同事」,表面上很好聊、話題多,但實際上他們的對話只停留在當下,從不延續,也不願深入交流。 聊天對他們而言只是消遣或蒐集情報,不是連結彼此。 久而久之,這種語言頻率不合的互動會讓人感到疲憊。 我們不需要對每個人掏心掏肺,適時放下期待,把真心留給真正能聽懂的人。
他會幫你,卻讓你不想開口。 這類「變色龍型」同事擅長隱身於職場氣氛中,不拒絕、不主動、不扛責,讓人難以捉摸卻又無法明確拒絕。文章透過具體情境與心理觀察,描繪出這類人若即若離、立場飄忽的特質,並點出:不是每個能合作的人都值得依賴。有些距離,識破後就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