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焰者-avatar-img

語焰者

0 位追蹤者

語焰者

0 位追蹤者
工作不只是一份薪水,更是制度與混亂的交織。 如果你也曾在職場上感到疲憊、卡住,甚至懷疑自己。 我將這裡打造成一個空間,記錄那些難以言說的結構困境與自我覺察。 希望我的文字能陪你找到出口,重新掌握工作的節奏與自我主權。
avatar-img
語焰者
0會員
20內容數
在制度裡工作,也在混亂中拆解節奏。 這裡紀錄的是那些難以言說的制度困境與內在拉扯,透過書寫找回秩序與自我主權。 如果你也曾在工作裡感到疲憊、卡住,懷疑這一切是否合理——我在這裡寫下那些日常裡難以言說的結構困境與自我覺察,陪你一起理出頭緒。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有些同事不是不努力,而是讓你疲於溝通。 明明只是想幫他解惑,卻發現他跳過前因、略過背景,只拋下一句「D怎麼辦?」──你得反推ABC,拼湊時序、整合資訊,最後還要幫他收尾。 這不是合作,是一場高強度的翻譯與重建作業。 本篇書寫這類邏輯迷宮型同事,提醒你:別讓他的混亂,變成你日常的枷鎖。
含 AI 應用內容
#職場#同事類型圖鑑
透過他人視角並對談,看見自己的盲點和理不清的思路,比起自己盲目亂撞,效果顯著,而透過正向的對話更能認識了解自己。
本次萬博展覽了與AI機器人共存的社會和可能性,也讓人思考機器人是否能取代人類情感? 對我來說,那些真實陪伴所累積的溫度,是任何技術都無法取代的。 在這場盛宴裡,猶如一場環遊世界,親眼看見那些未曾聽聞、踏足的土地,了解統藝術和歷史文化,音樂串起了每個人純粹的快樂。
Thumbnail
金魚型同事不是擺爛,也不是耍狠,但他們的健忘與表面敷衍,會讓人反覆收拾相同的爛攤子。錯誤一次是疏忽,錯誤變成慣性,是組織默許的結果。當你總是在補漏洞、釐清混亂,不是你太計較,而是你太清醒。真正該問的不是「要不要再幫一次」,而是:這樣的環境,真的值得你留下來嗎?
現從2022年開始自我療癒,到2025年跨出舒適圈投入新環境,這三年我持續探索、轉化與成長。一路從內在整理、獨處適應、信念建立,到職場學習與實踐,我學會不急於結果,而是專注當下、用自己的步調前行。熱情尚未明朗,但探索本身或許就是答案。期待這張散亂的興趣之網,終將交織出屬於我的智慧與熱愛。
有他不是在了解你,他是在剪你的人設。 這類同事擅長截取你生活裡的片段,加上自己的旁白,重組成他相信的版本再四處散播。 你不是被誤會,而是被「重剪」。 在他口中,你變成了某種設定,連你自己都不認得。 與其解釋,不如冷笑。 這篇文章寫給所有曾被「敘事剪輯」過的人,也提醒我們:別讓他人決定你該被怎麼看。
在資訊快速流動的時代,我們習慣吸收知識,卻越來越少真正與人深談。 這場深度對談活動讓我重新體會到:說出內心的故事,是一種靠近,也是一次照見自己的過程。 每個人帶著不同的目的來到現場,而我則是在那裡,看見了自己累積的轉變與力量。 輸出不是壓力,而是連結,是語焰,是祝福。
有些同事話總說不清楚,事後卻堅稱自己早已交代。 說法前後不一、語氣理直氣壯,像活在專屬的虛擬記憶系統裡。 你以為是你記錯,其實是他從沒說清楚。這類人不衝突、不情緒,卻在模糊中操控現場。 遇上他們,只有紀錄、明確與自保,才能不被拖下水。 搭配變色龍型同事一起閱讀,效果更佳。
從團體球類運動到一人獨行的跑步、游泳,再到健身房的沉默團課,我的運動習慣隨著人生階段不斷轉變。 從對抗與熱血、到節奏與自我對話,我漸漸學會享受與自己的相處。 運動不再是為了贏、為了社交,而是單純的「我想動」。那是一種與身體連結的儀式,也是一段與自己並肩的旅程。
含 AI 應用內容
#生活觀察#運動#對話
每天在同一個健身房裡,總會遇見那些陌生卻熟悉的面孔——彼此不認識,卻默默共存於同一個場域。 沒有寒暄,沒有交集,只有各自專注自己的節奏與鍛鍊。 偶爾心裡想釋出善意,卻又選擇保持那份剛剛好的距離。 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無聲陪伴,成為生活裡一種溫柔的存在。有些相遇,不需要認識,只是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