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沒有一覺醒來,眼一張開,很不想面對一天的開始,躺在床上卻已經把一天的過程輪播完了,心裡除了累還是累,看著身旁的小孩和J先生,你完全感受不到幸福所在?似乎生活失去了動力,不知道一天為什麼而忙,只知道忙就對了。要忙,才會有薪資進帳,要忙,才不會腦子想東想西,要忙,好像才是對的起自已,要忙,才知道自已的用處何在。
其實,我真的把自已搞的很忙,週一到週五,我的工作就是營造公司的財務,但是真正的工作內容不是只有財務的範圍,週三固定在南港展覽館的美食街擺攤銷售服飾,週五的晚上固定直播銷售服飾,每天下班,我和J先生會很有默契的忙家務和料理小孩的事情,週六我們會盡可能的帶小孩到外面去走走,週日就是好好的待在家和瘋狂的包貨訂貨,這是我過去至少10年的生活都是如此,後期才加進來擺攤這一件事情。好像幾行字就可以帶過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卻是我把自已壓垮的最後一個過程。
從小看著爸媽的相處過程,早熟的我,就知道踏進婚姻一定很不容易,在進入二人的世界時,我很害怕自已被改變,改變原有的生活、因身份不同看事情的角度和優先順序也不同、多了一個認袓的陌生感、必需要面對不是養我到大的長輩尊稱為爸媽,融入一個與我姓氏不同的家族、不同的原生家庭有著不同的教育方式及相處時的衝突,這一切都在結婚時,完完全全沒想到和想清楚,並不是因為相愛而衝昏頭,而是壓根也沒想到這些問題。唯有真正踏進來,才是問題的開始。
女人在婚姻的過程中,先是面對要熟悉尊稱對方爸媽為爸媽,漸漸的,也會希望你嫁進來所有的考量都是以夫家為優先,這時我總想著「為什麼?」我曾努力的和J交談,說著,你是你父母養大的,我也是我父母養大的,沒有什麼優不優先,我們就彼此把自已的父母照顧好,才是對的起他們的養育之恩不是?畢竟,我不是吃你們家的米長大,我也不是在你們家環境生活,我更不是拜你們家的袓先,我們都不要去改變彼此的一切,但是,孝順我一定同你一起。因為你是我的先生。
短短幾句話,卻是我們經過幾番的爭執換來對彼此妥協的空間,畢竟,我不會為難J先生非要叫我的家人為爸媽,在他還不習慣我的家人時,我也不會勉強他非要和我一同回我的家,在他還不能適應時,我不會去勉強他來習慣我生活多年的一切。不過,J先生適應的比我想像中的好,倒是我,對自已身份認同產生好多的衝突和不習慣。
整個懷孕的過程中,真的很辛苦,一度五個月要生下哥哥,接著是無止境的安胎,光是安胎都可以在打成一篇文章了。生產的過程中,我和哥哥的生命又是在不確定之下,終於順產了。生下早產兒的哥哥,我每天都是對他充滿抱歉和內疚。看著那瘦小的身軀和容易受驚嚇的哭鬧,加上成長的階段需要回馬偕醫院做檢查,每一次的檢查就總是心懸掛著,直到醫生說「小太陽長的很好喔」才知道平安如此的重要。
坦白說,第一次當媽媽的我,真的用了很多的心力,不論是每天三次的復健,想給哥哥最好的營養所以每天努力的擠母奶,奶硬了,就要忍痛把硬奶推開,那個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知道,沒奶了就會怨自已怎麼這麼沒用,明明都已經喝了這麼多發奶的食材,相信很多媽媽是邊擠奶邊掉淚邊看自已走樣的胸和身材對吧。這個社會對於母親這個角色還是比較嚴格。適應母親這個角色給的時間大概是「生產完後隔天比較清醒的時」就要忍痛剖腹的肚子下床餵母奶,所以整整只有二天的時間就上工,母親的標籤就牢牢的貼在你身上。
接下來的每一天,只要孩子怎麼了,大家第一個找的就是「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