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自由,不是累積錢 而是贏得生活自主權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透過理財實現財富自由,並不是只關心帳戶裡的餘額有多少,而是能夠「用錢買回我們的時間」,讓自己擁有選擇的能力,去過真正喜歡的生活。


撰文 / 陳又瑄


如果被問到:「你的夢想是什麼?」你可能會回答:「不為錢煩惱,自由自在地去環遊世界…」如果能夠實現「財富自由」,再也不用工作,每天到處去遊山玩水,那該有多好啊!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談到,旅行只是選擇之一,我們的終極目標是為自己多爭取一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並不受侷限地享受它們。換句話說,旅遊不過是我們給予長期工作所帶來倦怠感的止痛藥,但實際上「治標不治本」。該怎麼做才能獲得真正的財富自由呢?



理財有沒有目標 10年後相差10倍!


許多人認為:「我連生活費都不夠用了,怎麼可能有錢可管呢?」所以,要先從改變心態做起。如果你一直認為自己沒錢,你就永遠不覺得自己需要去管理錢。無論現有的錢有多少,只要你願意好好去管理,就是好的開始。


時間會讓「有理財」與「沒有理財」的人,收入明顯差異化!根據1979年哈佛大學對商研所畢業生的調查指出:有84%對個人財務目標不清楚;有13%對個人財務目標清楚,但沒有紀錄習慣;有3%對個人財務目標清楚且有紀錄習慣。10年後跟進發現,這三群人「平均收入」有著巨大的差別。其中,清楚目標但沒有紀錄習慣是對目標不清楚的人的2倍;清楚目標而且有紀錄習慣是對目標不清楚的人的10倍



理財第一步 釐清財務狀況並設立目標


投資理財的第一步就是先瞭解自己的財務狀況,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錢可以投資。粗略算法就是把每個月收入減掉支出所得的結餘,就是可投資的金額。換句話說,只要每個月剩下的錢越多,可以拿來投資理財的金額就越大,達成預設目標的時間也越快。現今工作經驗未滿一年的社會新鮮人,平均月薪大概在27,000元左右,扣掉基本生活開銷,每個月剩餘的錢並不多,最好從「節流」做起。試算,如果每天少喝一杯市價90元的拿鐵咖啡,20年就可省下約65萬元。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先存下一筆資金做為本錢,接下來才能談投資理財


我們可以用SMART原則設定理財目標,並定期檢視績效,例如:

1. 明確具體(Specific):存下第一個100萬。
2. 可衡量與量化及可追蹤(Measurable):每月27日前,存入8,000元。
3. 設立明確行動項目(Action-oriented):定存、基金、股票…
4. 充分的風險意識(Risk awareness):風險報酬率6%。
5. 投入時間(Time bound):8年。


風險、報酬、投入金額、達成時間這幾個條件都是相對的,可以依據符合個人現實狀況予以調整。而「成功」是可以複製的,當你存下了第一個100萬,接下來第二、三…個100萬,就會容易許多。



先理債、再理財! 有負債就先還債


處理債務前,要先了解自己為什麼會欠債?以避免自己重蹈覆轍。分期付款和低首付等誘惑,容易讓人們掉入債務陷阱


錯誤的消費習慣,有錢先花再說,總是撐不到下一次領薪日,突然車子壞掉、毛小孩生病或發生緊急意外時,只好想辦法借錢支出,不知不覺累積大筆卡債,目前信用卡循環信用利率最高可以達 15%,在「複利效果」之下,債務就會像雪球般越滾越大,最後成為銀行的奴隸。


另一個常出現的負債的情況,就是投資失利。聽信他人說某投資標的獲利高,或被遊說合夥做生意保證年年獲利,就心動去投資;甚至為了賺更多錢,借錢去投資,一旦投資失敗或被騙,就容易背負巨額債務。


想要財務自由就要「積極處理債務!」有人問:擁有一筆(錢年終獎金、績效獎金),到底要先清償債務,還是拿去投資?假設現在欠信用卡債務循環利息為15%,這筆15%的負債利息是確定的,但投資是否能獲利15%,卻是未知。所以,最佳選擇就是先還款,唯有把債務還清了,才有機會重新開始,朝著財富自由邁進



真正幸福成功的人 享受生活也熱愛工作


即使你有了錢,可以不用工作,可以到處去旅行,但日子久了,也會使人生變得漫無目的,失去了滋味。所以,人們所追求的財富自由,並不是要逃離工作,而是要改變工作的意義。那些擁有幸福人生的成功者,大多是沒有工作與生活的邊界的。他們熱愛工作,也熱愛生活,在生活中愉快地工作並創造價值,也在工作中放鬆地享受生活


瘋狂工作然後用旅遊麻痺自己,或是工作幾十年後徹底退休,對於他們來說都不夠理想,他們追求的是最基礎的財富自由和更重要的時間自由。所以,有些人會選擇「兼職退休」:退休後仍做一些兼職工作,例如:從事自媒體、寫小說或擔任某專業領域的顧問等。



如果想徹底退休,完全靠被動收入生活,你需要存夠足夠的生活費。但是,如果「兼職退休」你就可以一面做自己喜歡的事,同時也能繼續有收入。不但能減輕壓力,也可以自由快樂地工作!


財富自由 不是累積錢,而是贏得生活自主權


想要獲得財富自由的人們,想要累積的不只是錢,而是這些錢所能換得的時間與自由的自主權。財富自由下的工作,為了能夠自我實現、獲得成就感,或是追求自己的興趣,而不只是為了賺生活費,也不會只以金錢報酬作為衡量標準



透過投資理財實現財富自由、提前退休,並不是只關心銀行戶頭裡的餘額有多少,而是學會用錢買回我們的時間,去過自己真正喜歡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麼,並擁有選擇的能力!



歡迎追蹤+ 拾愛日常Facebook 粉絲專頁LINE社群IG,好文不漏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拾愛日常
15會員
150內容數
愛無處不在,再平凡的日常,只要重拾愛人與被愛的能力,就能找回舒服的人際關係,時時相愛!
拾愛日常的其他內容
2025/10/20
日子過得辛苦不是你的錯!通膨高、房價高,只有收入不太高,財富差距愈來愈大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並非單一家庭的錯,若身為家長,請先放下自責,別為自己無法提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而感到內疚。
Thumbnail
2025/10/20
日子過得辛苦不是你的錯!通膨高、房價高,只有收入不太高,財富差距愈來愈大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並非單一家庭的錯,若身為家長,請先放下自責,別為自己無法提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而感到內疚。
Thumbnail
2025/10/20
他人的幫助是恩典,但不能成為日常的拐杖。學會自立,不只是增添能力,更是一種成熟且愛自己的表現。
Thumbnail
2025/10/20
他人的幫助是恩典,但不能成為日常的拐杖。學會自立,不只是增添能力,更是一種成熟且愛自己的表現。
Thumbnail
2025/10/18
人生沒有完美的選擇,日子就是往前走,只要好好活著,便能不斷擁有新的選擇,選一條更好的路!
Thumbnail
2025/10/18
人生沒有完美的選擇,日子就是往前走,只要好好活著,便能不斷擁有新的選擇,選一條更好的路!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