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恰克是馬雅文化中,雨神的代表。在早期的研究中,稱為神B。在古典時期,恰克被描繪成一個具有爬行動物特徵的天神。身上不僅有鱗片,還有長長的鼻子。鼻子的特徵在後古典期更加強化,變成誇張的「卷鼻」,也就是我們在奇琴伊札建築物上可以看到的面具裝飾。。同時,可以看到他帶著貝殼耳環,強調他與水的關係。

馬雅人認為恰克住在石灰岩洞中,石灰岩洞是孕育雲雨、閃電的濕潤之地。在藝術品中,恰克手握石斧,召喚閃電與雨水,祂用他的閃電斧擊中了雲,導致它們產生雷聲和雨。在殖民時期關於馬雅人的記載,他們相信恰克的閃電將石頭劈開,象徵生命的玉米就生長出來。實際上,這可能是一種對於種植的隱喻。雖然馬雅人生活在雨林之中,但是有著明顯的雨季與旱季,哈布曆的Pax月被認為是種植之月。雨水是否準時,也是農耕重要的時節。因此,恰克在馬雅民眾之間普遍流行,無論是古典時期,直到殖民時代。

在古典時期,馬雅統治者也會將自己裝扮為雨神的樣子。不少馬雅統治者以雨神為名。,這可能體現了恰克作為最高造雨者的角色,具有至高的地位。不過,統治者通常想要借用的是雨神如同戰爭般的憤怒。國王被展示為雨神,攜帶戰爭工具並俘虜,他的行為似乎等同於雷暴的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