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gmhjohnny翻譯了考古學家在墨西哥恰帕斯州的叢林中,依據殖民時期的文獻記載,定位了一個叫做Sac Bahlan的馬雅遺址。Sac Bahlan是蘭卡頓・喬馬雅人(Lacandon Ch'ol) 最後的抵抗基地。到了17世紀末,被西班牙人的遠征隊征服,並且改名為殖民城鎮Nuestra Señora de Dolores。不過這個城鎮位於叢林深處,補給不易,加上疾病盛行,不久之後西班牙殖民者就在18世紀中放棄了這座城鎮,並且將人口遷往高地區域的Huehuetenago一帶。
這個區域在殖民時期的局勢頗為複雜,基於台灣人對這個地方不了解,因此這個發現可以綜合Lacandon民族遷徙與一些歷史問題來討論。
白豹之城是最後馬雅叛軍的據點嗎?
首先,在恰帕斯州講馬雅叛軍,恐怕有另一個現代史的意涵,也就是20世紀同在恰帕斯的Zapata反抗軍。有些時候也被稱為叛軍,同時也有人著重在參與者馬雅族裔的身份。同時,叛軍當然也有正統的視角,代表西班牙殖民者的正統,原住民的反叛。總之,白豹之城是16世紀以來,西班牙殖民者殖民統治者當地後,一群為了擺脫西班牙人統治者的Lacandon Chol原住民,在恰帕斯深山叢林中建立的據點。雖然說白豹之城這種逃離西班牙殖民者的據點,相當引人注目,但卻不是唯一一座這樣的反抗據點。當地許多馬雅人的來歷可以追溯到西元9~10世紀,在古典終結期的變局下,由低地叢林向北遷移到猶加敦半島的馬雅人。面臨西班牙人對於猶加敦半島的殖民,有些馬雅人回到祖先所在的熱帶雨林中,建立據點,以傳統的方式生活。
這類的據點中,「最後」一個被西班牙人消滅的,就是Nojpeten,這座城市就是今日瓜地馬拉沛騰省省會Flores。根據殖民紀錄,這座城市陷落於1697年,比白豹之城還要早兩年。可說是最後一個馬雅王國與城市。

今日的Flores,就是最後一個滅亡的馬雅王國Nojpeten
白豹之城是失落之城嗎?或是西班牙人真的不知道城市的存在嗎?
這些深藏在墨西哥與瓜地馬拉熱帶雨林的馬雅遺址,大多數都在17世紀末,被西班牙人消滅。從接觸與征服史來看,西班牙人其實掌握了大多數城市的位置與狀況。所以,我們幾乎沒有看過哪個城市是西班牙人完全不知道的失落之城。就算白豹之城位置非常偏僻,偏僻到西班牙人認為運補不易,最後放棄了這個據點。但是,在西班牙人攻陷白豹之城前,傳教士已經在附近活動,不少附近的馬雅人已經皈依的基督教。白豹之城的居民也會攻擊騷擾這些基督教化的馬雅村落。而無論是Nojpeten或是南美洲印加人的卡爾比班巴都是類似的情形。
我們先來看看西班牙人為何要在17世紀末,深入雨林,消滅這些偏遠馬雅人據點呢?
在我的書目中,有本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的翻譯書《歷史的轉換期7:1683年.近世世界的變貌》,其中收錄一篇伏見岳志,〈海盜與原住民是最大煩惱:西班牙殖民地猶加敦半島〉。伏見認為坎培切(Campeche)港口作為猶加敦地區最大的貿易港,受到海盜的襲擊。 殖民當局便決定在坎培切修築城堡防禦。為了修築城堡,便對於當地居民徵收特別稅金。這導致許多馬雅原住民逃往祖先生活的熱帶雨林躲藏,加入已經在雨林內的馬雅人聚落。
這樣的難民逃難潮,造成兩個影響:
- 居民逃難,造成人口流失。
- 重層的人群遷徙,造成民族史研究的困難與今日看到的混亂局面。
總之,第一點的問題,使得殖民者考慮派遣遠征隊前往叢林深處,消滅馬雅人的抵抗據點,阻止人口流失的問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了1697年,西班牙殖民者對於Nojpeten的遠征。
或許白豹之城在1695年的遠征,也可以放在這個背景下來看。根據殖民文獻,白豹之城已經是有數百位居民的城鎮。統治者是個神人合一的祭司Cabnal,成為雨林中不可忽視的力量。西班牙人至始至終,都知道白豹之城的存在,這座城市在殖民時期,不是一個無人知曉的失落之城。西班牙人對中美洲100多年的殖民後,因為以上的背景展開了「二次殖民」的行動,向熱帶雨林深處殖民,試圖真正的控制整個中美洲。這些深藏在雨林之中的馬雅人據點自然首當其衝。征服後,陸續設立殖民城鎮控制管理。只是白豹之城的殖民城鎮Nuestra Señora de Dolores 最後被放棄,遺址具體位置也逐漸被遺忘。
白豹之城的族群問題
透過殖民文獻,我們知道在恰帕斯的叢林地帶,居住的人群是Lakandon Chʼol。1695年,西班牙人攻陷白豹之城後,將白豹之城改名為Nuestra Señora de Dolores,由於過於偏僻,運補不容易,西班牙殖民者在1712年放棄了這個據點,將城鎮中的Lakandon Chʼol馬雅人移住到遙遠的瓜地馬拉高地聚落,多數居民在遷移過程中因為疾病與勞累病死。
根據殖民文獻,1750年左右,Lakandon Chʼol 這個族群應該已經滅絕,消失在地球上。
不過,今日的Lakandon地區,住著一群同名的族群。他們的服飾與當地古代馬雅遺址Bonampak的壁畫相當類似。那麼,這些蘭卡頓馬雅人就是Lakandon Chʼol的後代嗎?
今日的民族學研究者認為,當地的蘭卡頓馬雅人是15世紀以來,猶加敦半島的馬雅人群體多次不斷移民的結果。他們融合了許多不同馬雅群體的文化,因此他們不能說是Lakandon Chʼol,也不能說是白豹之城居民的直接後代。此外,蘭卡頓馬雅人也非常提防外人。他們是相對孤立的馬雅人群體,一直到20世紀,都是人類學家重要的研究對象,做了許多紀錄,也拍攝了不少照片。意外使得這群馬雅人的古老文化,相對完整的記錄下來。

基於這樣民族形成的歷史,我們絕對不能將今日恰帕斯與瓜地馬拉邊境地帶的蘭卡頓馬雅人,等同於已經滅絕的 Lakandon Chʼol 馬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