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雅文化

含有「馬雅文化」共 6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托尼那遺址位於墨西哥恰帕斯州的烏蘇馬辛塔流域。在馬雅文化的古典期,是當地的重要城邦之一,與帕連克曾經發生多次戰爭。 石碑的圖像詮釋 托尼那171號石碑包含三段馬雅文字,以及兩個人物的浮雕。石碑正中央巨大的圓球,呈現兩人正在進行一場馬雅球賽。大圓球的兩側的人物,身著球員的服飾。按照常見的馬雅石板浮
Thumbnail
2025年4月,跨國的考古團隊在瓜地馬拉的提卡爾遺址(Tikal),發現了一個具有提奧蒂華甘風格的祭台。這個新聞被許多學術團體、考古學家、粉專轉載。到底厲害的地方在哪裡?馬雅國大使帶你來看門道。 到底發現了什麼? 這幾年,瓜地馬拉的考古團隊利用光達(LiDAR),在提卡爾南邊發現「具有提奧蒂華甘
Thumbnail
Let me Pen-avatar-img
2025/04/18
整篇文章深度之高,讀起來連初階知個大概都要花兩小時(膜拜🙏)。 從容錯率極低的乾壁畫——還是在潮濕雨林中能被保存下來,根本奇蹟;再到紅黃配色的創造/毀滅雙重屬性(查到好多說法,有人說是玉米與火、太陽與血),也有一說是特拉洛克神話中,他既掌握雷電,也主宰雨與農業節奏,因此紅黃的搭配或許同時象徵毀滅與滋養,就像雷劈萬物、也降雨萬物。 再看到「飛地」這個概念,在他國異鄉中建立宗教與儀式據點,提奧蒂華甘與提卡爾的互動似乎早已超越了「技術轉譯」,而是一種具有地緣政治性的文化與宗教輸出,甚至與軍事佔領、外交扶植、殖民型社區建立有關。 我一直忍不住把 LiDAR 想成是考古界的天文測距:一個在地面挖出城市的輪廓,一個在天上測量宇宙的結構。 不曉得這樣理解對不對?
馬雅人-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8
Let me Pen 可以喔~我覺得您理解的很好
ATM石灰岩洞,馬雅語全名為Actun Tunichil Muknal,中文意思是石墓洞穴。目前習稱的ATM石灰岩洞就是全名的縮寫,有時候也會稱為水晶石墓洞穴(Cave of the Crystal Sepulchre)考古學家認為,這個洞穴可能是附近的幾個馬雅遺址,共同都會使用,獻祭用的石灰岩洞。
Thumbnail
5/5ATMCAVE
遊記:墨西哥城深度之旅,從國立人類學博物館到查普爾特佩克城堡,探訪阿茲特克文明,感受城市多元與矛盾之美。
Thumbnail
歡迎訂閱贊助「中美洲古文明維基計劃」,一個月100元,讓大使繼續找資源寫下去。 原件照片與線描圖 描述 本件文物是典型的烏蘇馬辛塔河流域的俘虜雕像記念碑。托尼那有多件相同主題的石刻。通常包含俘虜的雕刻場景,以及表明身份的文字。從文字來看,可以知道俘虜為Anaite' 的君主,名字叫做Yax A
Thumbnail
種植與馴化 辣椒大約在西元前7500年進入人類的飲食,大約西元前6000年在墨西哥北部有馴化種植的證據。 荷雅迪賽倫遺址(Hoya De Ceren)完整保留古代馬雅人的生活,彷彿時間暫停一樣,同時也保留了他們日常的飲食。在保留下來的某間民居倉庫,我們就找到辣椒、可可、玉米等食物。如此,我們至少
Thumbnail
可可樹的馴化史 可可樹的學名叫做Theobroma cacao,是原生於中南美洲的常綠植物。在很早之前,就被人類馴化為作物。至於在哪裡馴化,目前還是一個有爭論的學術議題。從現況來說,在中美洲幾乎看不到野生的可可樹,以至於有些早期的植物學家認為可可樹應該是在南美洲馴化,才逐漸傳播到中美洲。 可可豆
Thumbnail
我之前也有看到一個YouTuber做這方面的食物 我覺得他們很有趣~但會加辣椒 不會辣嗎哈哈哈
馬雅人-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4
Tingku Tjarungan 會喔~他們就喜歡喝這種辣的飲料
付費限定
最近裴洛西「到達」臺灣訪問,這件事情在中國與臺灣之間掀起巨大波瀾,東亞局勢看來也會出現變化。臺灣人至今沒什麼正常的國際外交,對於這些外國政要的來訪,不少人想法停留在「大概是要來賣軍火吧」、「一定是花錢叫來的」、「來了臺灣的經濟會變好嗎?」
Thumbnail
在臺灣很多人都以為,馬雅人已經隨著他們的古文明,消失在這個地球之上了。殊不知,依據最寬鬆的統計數據,世界上還有八百多萬的馬雅人活得好好的。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很久沒有寫【馬雅國圖書館】的單元了!最近David Stuart 與他的學生William Saturno,以及兩位斯德哥爾摩學院的馬雅學者,聯合發表他們在瓜地馬拉 San Bartolo 遺址的新發現。 馬雅曆在西元前 想要看點門道,就要知道: San Bartolo這個中型城邦遺址厲害在哪
Thumbnail
馬雅人-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1/17
收到,我找時間來整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