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這個訊息幾乎可以快速傳遞的時代,不曉得大家對於溝通的這個能力,有幾分把握呢?我們每天都在說話、在社交、在傳訊息,但這真的可以算是「溝通」嗎?還是我們只是習慣『表達』各說各話,卻沒有真正的讓對方理解?你認為自己是個溝通高手嗎?或許有些人明面上會說:我不是,但是心裡頭可能就會說:我覺得ok啊!呃,還可以吧!但不論表面上或檯面下說什麼,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聊這件事。 生活中,常常會聽到,我們難道都不能好好溝通嗎?但溝通的定義究竟是什麼?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解釋和版本,按照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的解釋:溝通乃是指彼此間意見的交流或疏通。 根據《維基 百科》的說明:溝通則是指人們之間進行資訊及思想的傳播。 召開協調會議,統整各方意見,使團體行動一致,達成組織共同的目標。 溝通乃使在維持組織功能不斷的運作, 假如沒有溝通系統的運作,組織將面臨癱瘓或瓦解。 從上述的定義來講,溝通是要交流彼此的意見,傳遞訊息,然後從中達成一致性,但往往大家都是意見不同,無法達成一致性,所以會造成爭吵,最後不歡而散,那為何會導致這樣的原因?大家有想過嗎?有可能是一方的表達不夠明確,或是不清晰,但更有可能的一點,會不會是大家都站在自己的立足點,不想妥協,網上應該都會有前者的教學及明確的傳達想法,不過本著大家都有受過基本的教育水平,都知道何謂:明確及清晰的傳遞訊息,這似乎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問題,但經過本人非官方的統計數據,大家都是站在自己的立足點上去說服別人,而不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取得認同,所以要有良好溝通的前提下,首先必須建立在雙方認知水平都一樣的基礎上,為何會這麼說。 各位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當你興沖沖的跟你的朋友分享一部美劇-大熊餐廳,可是你的朋友卻冷冷的回你一句:我不看美劇的,這時候,你會怎麼做?硬要說服他?還是轉移話題呢?這就是溝通的關鍵——我們到底是想表達自己,還是希望讓對方理解? 表達自己跟讓對方理解,聽起來很抽象,表達自己就像是在唱獨角戲,我說了我的感想,但不會顧慮到對方的感受,只是自顧自的說這美劇超好看的,你不看一定會後悔,那到底有什麼好後悔的呢?對方根本不會在意。 如果是希望讓對方理解,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這個主角本以為自己只是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廚師,但事實上,他卻被迫成為一名完美的廚師,也失去了生活的其他部分。 如果說這部劇帶給我什麼最深刻的感受,那就是——痛苦本身並不是成長,而是我們如何看待這些痛苦,才決定了它是否能作為成長的養分。我們可以選擇讓痛苦壓垮自己,讓自己沉淪,也可以選擇將它轉化為前進的動力,而這就是這部劇最值得深思的地方。自己很不要臉的 順便偷偷推一下ep40。 所以上述的說法,是不是會比較動聽一點?不過這兩者最大差異在於「是否考慮對方的感受與理解能力」。表達自己是單向的,而讓對方理解則是雙向的,會去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確保訊息能被正確接收。 有時候,單純表達自己並沒有錯,但如果目的是要溝通或是影響對方,那就不能只停留在「我說了」的層面,而是要讓對方真正理解你的想法,甚至足以認同你的觀點。 所以想要溝通,就要先明白對方為何不感興趣,是不是自己說的不夠吸引人或無法讓人理解,如果你是發起人並希望達成有效溝通的一方,就必須率先起這個頭,不過千萬別期待對方也願意同理自己,即使說的再動聽,也有可能無法直達對方的心裡,畢竟我們要接納別人的想法,都是一個問題了,更何況是讓他人接納我們,雖然不是不可能,但是耗時又具備挑戰性的問題,相信在這追求快速的時代,真的也沒幾個人,會願意花時間及心思在一個人身上。 而目前的溝通有兩種——一種是已知問題的討論,另一種是未知的未來決策。前者可以理性討論,但後者往往涉及權力和責任,這時候又該怎麼決策呢? 小至團隊協作,大到擬定專案創業之類的,這些都是沒有明確的方針,而且在和他人討論溝通時,通常都是伴隨著極大的不確定因素,就像是一艘在霧裡航行的船,沒有人能確立方向,這時候該怎麼決定前進的路?肯定是只能由一方擔任掌舵的船長,其他人就是全力配合的角色,絕對不能出現多頭馬車的情況,但偏偏都會出現人多嘴雜的狀況,一旦提到誰要負責揹鍋的時候呢?大家又通通閉嘴了,雖然說是揹鍋但不一定是揹黑鍋,真正需要扛壓力的時候,大家又寧可選擇輕鬆的崗位,表面上點頭同意,私底下又要搞小動作,出了事情又推給負責人,難配合又意見了了,這在小公司或是大企業,隨時都在上演,底層想做大做強,出包了,跑的比誰都還快,像我現在待的小公司,每日的工單行程都是由我安排,可問題是,我只是個菜雞耶,說實在的,我不喜歡當發號人,但不當的話,又會影響到我的下班時間,別人不想做的屎缺,我通常也會一肩扛起,不是我愛做,而是不去做,也沒人想做,有時候真的很不爽的時候,我就會直接問,沒關係,你什麼不想做,跟我說,我來做,你想爽,也沒關係,不會或不想學,也ok,我可以自己獨立處理。或許有些人就會覺得這樣都是爽到別人,不應該一直吃悶虧,我不會告訴你,吃虧就是佔便宜,但這時候吃的虧,學到的經驗都是自己的,腦袋裏的東西,是別人偷不走的,能力培養起來,到哪都是機會,吃一時的虧,不會虧一世。 而各位或許也有經歷過,明明是別人搞砸的,但最後收爛攤子的人卻是我?而這真的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會過去,經驗會留下,多年以後,就是酒桌飯局上的笑話一場嘛!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回到溝通後的配合,我們之所以無法配合,可能是能力不足,不想認輸或是沒有明確的瞭解訊息,能力不足最常發生的問題是,無法交辦好自身手頭上的工作,又不願意求助,與其說是不願意,倒不如說是我們怕造成別人的麻煩而不願意求助他人,一旦期限到了,工作開了天窗,最終還不是造成別人的麻煩嗎?這時候,我們就會開始解釋:我也不想麻煩你啊!我覺得自己可以克服,所以我想自己處理..等等之類的,應該說是..屁話嗎?也許這樣說,會激怒不少人喔!但我會這麼說,也不代表我沒做過喔,因為以前我也很常幹這種事,直到後來一直出這種包,我發現,其實那是自己的選擇,後面的推諉之詞,不過是要讓自己心裡好過,證明自己沒有錯,證明自己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事實証明,是我選擇做了錯誤的決策,那又何必去說後面的屁話來包裝自己呢,直接道歉,抱歉,是我做錯了,然後把這個教訓銘記於心。 我相信大多數的人都很有能力也很認真負責,但可能基於很多其他原因,譬如固執堅持或是面子問題之類的,所以才一直埋頭苦幹,上述的問題都不是壞事,我以前也是非常固執堅持,可是到後面就覺得,何必那麼堅持,自己確實能力不足,那就嘗試問問別人啊!不要覺得羞恥,尋求幫助,或許可以得到不一樣的解答,說不定還能得到一次免費幫忙的機會,雖然也有可能被罵或是尻ㄙㄟˋ,但不也是一個給自己學習的機會嗎?若真的不喜歡挨罵,就把自己當白癡嘛,嘻嘻嘻的,這樣子帶過就好了,我也很常這樣做,表面溫良恭儉讓,幹譙在心內,不用太過理會那些沒有意義的行為,重點是要偷學別人的能力。 不過在尋求協助的過程中,可千萬不要再去提出自認為聰明的發問,以前我也常常自作聰明的舉一反三,但事後回想起來,只覺得當時比較像是在找麻煩,若真的覺得自己的突發奇想能優化或更有效率,默默的執行就好,不要請教別人後,反而變成了喧賓奪主的好為人師。 然而,在溝通的過程中,不論是在工作上或是人際上,只要是人,就有情緒,有情緒,就會吵架,大部分的人會把爭吵上昇到另一個維度,變成對一個人的仇恨,對人不對事,失去了焦點,最後事情也沒解決,又傷了和氣後,什麼也沒得到,那到底為何要溝通?大家是否曾想過這一點。不過對於我來說,我知道溝通的過程會帶來情緒,所以我並不在意那些情緒,因為那只是一個必然會發生的過程,當下過了,情緒就沒了,何必在意呢?不過這也是要看這個人是否會對我產生敵意,如果有察覺到這樣的感受時,那我也會明白,這個人並不需要溝通,他只是希望別人妥協,而我就會選擇讓他主導一切,畢竟有些人是打著溝通的口號強行要他人配合。像是我們身邊遇到的長輩或是前輩,嘴上總是掛著我是為你好,指正著你的行為,但他們真的有站在你立場想嗎?甚至是想要讓你理解「為你好」這背後的意義嗎? 說真的,也不用太著墨這些人所謂的溝通,畢竟溝通的真正意義是要把自己或別人的訊息傳遞出去,再反覆的驗證訊息的正確性,讓大家該怎麼去做,最後準確的朝向目標前進,這才是溝通的意義,但是要達成目標,也不是一次兩次的溝通就能達到,而是需要多次的修正和執行,重複的過程不是失敗,而是導正錯誤。 另外外插一個題外話,曾經有個同事問我,為何每次討論到最後都是爭吵,我也不是沒想過這個問題,我復盤了很多次,最後得出兩個結論,不是他有問題,就是我有問題,他總是有他自己的想法,也不想採納意見,因為我也是直覺性的認為「這樣做會比較可行」,可是這樣的答案,他無法接受,他需要的是正確解答,可誰又有百分百的答案呢,所以他選擇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時候,我就只能將船舵交到他手上,他又不肯,對自己又沒有自信,也無法完全信任我,對於這種很盧的情況,我也是很惱火,最後也只能抓抓頭,你自己覺得好就好,不然根本沒完沒了啊!不如選擇放手,雙方堅持不下,最後一定要有一方是拱手讓出掌舵的位子。 從這些經驗中,我也慢慢理解,有些人在溝通裡,要的是贏,就是取得掌控的權利,沒有得到,就感覺是輸掉了,可是對於我來說,跟在別人後頭,能學到東西的更多,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一種經驗,成功了,與有榮焉,搭個順風車,失敗了,也不用去恥笑他人,當作是種警惕,我覺得這樣的心境,比較適合我。溝通本來就不是一個較勁爭輸贏的競技場,而是為了成就更好的結果,不是要去說服對方,而是去理解對方。當我們開始願意去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溝通才會真正發生。這不是技巧,而是一種選擇——選擇去理解,而不是說服對方。當我們開始願意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溝通才會真正的發生。而當我們執著於說服,反而離溝通越來越遠。 最後,在溝通的過程,口氣也佔很大的比重,如果你今天沒刷牙,可能很難跟別人建立溝通,如果你今天的口氣是用質疑或糾正,甚至是用詞比較尖銳,可能也會導致別人拒絕溝通,類似,你這樣做,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問題?我覺得你這個做法,不是很恰當,這樣子,不是會怎樣怎樣的嗎?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溝通這件事?你有沒有遇過什麼特別的溝通經驗呢?不論是特別糟,還是特別讚的,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或是你有什麼有趣的題材或議題,也可以私訊或留言跟我們說,我們經過評估後,或許會製作成一集節目跟大家分享,那今天就跟各位分享到這邊,喜歡本集內容,也別忘了給我們五星好評並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小人物都會在每週一的凌晨零點零零分更新上架,我們下次見,你想溝,但我不一定想要通,這就不叫溝通,拜拜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人物TalkShow的沙龍
0會員
26內容數
小人物TalkShow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07
你是否也曾好奇別人眼中的世界呢?
究竟別人看到的,和自己認知到的,有甚麼差異?
而鏡中世界的自己,是真實的自己嗎?
和別人感受到的,又有怎樣的不同呢?

2025/10/07
你是否也曾好奇別人眼中的世界呢?
究竟別人看到的,和自己認知到的,有甚麼差異?
而鏡中世界的自己,是真實的自己嗎?
和別人感受到的,又有怎樣的不同呢?

2025/10/07
I don't think there's any right things to say that will make any difference.
我們總想要告誡過去的自己,希望自己別重倒覆轍,或許只是想給自己一個安慰劑,但重要的不是說甚麼,也不是知道甚麼,而是在未知的路上,不斷地探索著。

2025/10/07
I don't think there's any right things to say that will make any difference.
我們總想要告誡過去的自己,希望自己別重倒覆轍,或許只是想給自己一個安慰劑,但重要的不是說甚麼,也不是知道甚麼,而是在未知的路上,不斷地探索著。

2025/10/01
最近呢,我的夥伴在跟我提到聽眾的一些反饋說,怎麼不多聊一些時事?當然,這些題材,我以前也不是沒有想過,不過受限於一些現實考量,跟我自己的喜好,但如果真的要去講這些議題,也不是說真的沒辦法講,可能講出來的評論,也是我個人比較淺薄的觀點,當時的我也蠻機車的,畢竟時事有太多種,例如:新聞時事、社會時事、娛

2025/10/01
最近呢,我的夥伴在跟我提到聽眾的一些反饋說,怎麼不多聊一些時事?當然,這些題材,我以前也不是沒有想過,不過受限於一些現實考量,跟我自己的喜好,但如果真的要去講這些議題,也不是說真的沒辦法講,可能講出來的評論,也是我個人比較淺薄的觀點,當時的我也蠻機車的,畢竟時事有太多種,例如:新聞時事、社會時事、娛
